黃浦江邊的湯臣一品,仍舊是上海頂級豪宅的代表作,但湯臣一品入市後的十年,卻是湯臣集團坎坷的一段歷程。
觀點地産網 黃浦江邊的湯臣一品仍然是上海豪宅的標杆,但如今的湯臣集團卻與最初的發展願景漸行漸遠了。
曾被視為湯臣集團進行全國拓展起點的天津湯臣津灣一品,日前披露了一則整售消息。
10月24日晚間,湯臣集團披露,全資附屬公司天津湯臣建設以11.73億元将天津湯臣津灣一品中70層高的商辦大樓湯臣京津中心51%股權出售予溫州中保世紀,這筆交易預計将為湯臣集團錄得4.73億元收益。
盡管湯臣集團仍持有津灣一品其余兩棟物業,但難以否認地是,這個被寄予重望的項目並沒有延續上海湯臣一品的光芒。
脫手京津中心
在房地産業界,天津湯臣津灣一品的認知度顯然遠不及上海湯臣一品。
但這個海河邊上的綜合體,在落地之初便被視為湯臣集團首次走出上海進行全國拓展的起點。
湯臣集團副主席兼執行董事湯子嘉早年接受觀點地産新媒體采訪時亦曾表示,“上海和天津是集團現階段的兩駕馬車”。
2010年,湯臣集團與天津城投集團旗下的天津金融城開發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津灣廣場二期重點項目津灣一品,湯臣集團持有項目7号樓和8号樓的75%權益以及9号樓51%權益。
按照規劃,位于天津和平區的津灣一品由7号樓、8号樓、9号樓三棟物業組成,以“L形”呈現津灣之内,總建築面積達52萬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業态包括高端住宅、高端精品商場、甲級寫字樓以及星級會所等。
其中,7号樓和8号樓規劃為精裝高端住宅及會所,9号樓湯臣京津中心則是甲級寫字樓及高端精品商場。
然而,帶着上海湯臣一品超級豪宅光環的津灣一品,卻沒能復制前者的一戰成名。
2013年11月,津灣一品銷售中心及樣闆間正式開放;2014年5月,津灣一品7号樓及8号樓的住宅部分推出市場預售,累計749個單位,總可銷售面積約15.5萬平方米。
截至2016年6月底,津灣一品7号樓及8号樓共售出約48%的銷售面積,在2015年度和2016年上半年錄得确認收入分别為9.32億港元及6.57億港元。
天津業内人士對觀點地産新媒體表示,由于采用準現房的方式進行銷售,津灣一品啟動三年後才入市,而大面積大平層的住宅産品設計在當地客群中的接受度並不算太高,加之天津商辦物業供應過剩的市場競争壓力,整體項目的投資回報或許與湯臣集團最初預期有所出入。
對項目投資回報的考量,正是湯臣集團選擇整售湯臣京津中心的原因。公告亦稱,由于環球物業和金融市場一直起伏不定及面對重重挑戰,此時進行出售事項将有助于集團實現相關資産的投資潛力。
作為走出上海的首個異地項目,承擔厚望的津灣一品並未打開湯臣集團的全國版圖。截至目前,踏入内地房地産業逾二十年的湯臣集團,在國内布局僅剩上海、天津及澳門。
失落的十年
談及湯臣集團的發展歷程,上海湯臣一品是繞不開的標簽。
以上海湯臣一品為起點,湯臣集團得以名滿地産界。同樣以上海湯臣一品為拐點,湯臣集團錯過了房地産的“黃金時代”。
1992年,被稱“浦東開發投資第一人”的湯臣集團創始人湯君年參加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土地招標,拿下了第一個開發項目。
随後,以浦東湯臣高爾夫球場為起點,湯君年在上海開啟了房地産事業。2002年,湯臣集團投資建設湯臣一品,定位為陸家嘴區域罕見的世界級濱江大宅,由兩棟40層和兩棟44層的豪華公寓和一座高級江景會所組成,提供共220個單位。
傾力之作即将面世之時,湯君年卻在2004年10月突然因病離世。兩個月後,湯臣一品面向市場揭幕。
2005年,上海房地産的焦點莫過于均價11萬的天價樓盤湯臣一品。彼時的上海,内環的房價也不過13000多元/平方米。
在輿論争議中的湯臣一品,為了頂級豪宅的形象,采用了僅面向極少數人群的銷售方式。需提供資産證明等嚴苛的門檻,讓湯臣一品變成了市場只能仰望的“殿堂”。
雖然不能将當時湯臣一品銷售不佳的原因全部歸咎于推廣手法,但直到2009年初,湯臣一品只賣出了4套。
2009年,湯臣集團創始人湯君年與現任湯臣集團董事局主席徐楓之子湯子嘉和湯珈铖走上前台,接班銷售工作,采取了與市場更為同步的營銷策略,終于讓湯臣一品在2010年實現了超60套單位的銷售成績。
截至2016年6月30日,湯臣一品仍有15400平方米住宅面積可供出售,而持作出租的58400平方米住宅面積租出約73%。
時至今日,黃浦江邊的湯臣一品,仍舊是上海頂級豪宅的代表作,但湯臣一品入市後的十年,卻是湯臣集團坎坷的一段歷程。
“在90年代初,湯臣曾經連續5年是投資浦東最大的外商,但是後來很長的時間我們真的是相對比較保守。”湯珈铖曾回憶道,父親湯君年離開的時候湯臣集團並不是最好最輝煌的時候,而是艱難的時候,“父親離世的前兩年我們也無心打理生意,所以也延誤了三五年的時機。”
“守業”難題過早地降臨到接手公司的湯氏兄弟身上。湯子嘉亦認為:“對于民營企業的二代掌舵者,我們最大的責任應該是守業。”
從上海的黃浦江到天津的海河,湯臣集團國内地産業務走過湯君年開創的“浦東開發第一人”的時代之後,進入了湯氏兄弟的“守業”時代,卻也錯失了内地房地産的“黃金時代”。
撰文:羅舒晗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