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萬科共同成長的十年無疑是林少洲在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段輝煌,十六載過去,如今的林少洲以陽光100作為企業管理者的下一站。
觀點地産網 10月11日,林少洲久未更新的個人博客上發出了一篇新文章,題為“新征程新使命”。文章的内容,是陽光100委任林少洲為行政總裁的公告。
半個月後,北京東三環光華路陽光100總部,觀點地産新媒體見到了新總裁林少洲。
49歲的林少洲,身着簡單的襯衣和西褲,戴着標志性的細框眼鏡。25年風雲變幻的房地産從業經歷,似乎並沒有抹去他身上的書生氣質和理想情懷。
在中國房地産界中,他的故事有個與衆不同的開端:北大求學,奠定了他的學識基石;萬科起步,訓練了房地産業的專業能力;厚土創業,則開啟了他對文化與地産相結合的嘗試。
這些平台與身份的轉換之後,林少洲和陽光100選擇了彼此。
談及履新陽光100的原因,他的解釋是,骨子里相同的價值觀讓他最終與陽光100走到了一起。就陽光100的文化基因而言,這個決定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當全世界都說中國是一個龐大的機會,我們在商業上做了很多準備,但是,我們在思想和文化上卻嚴重地準備不足。”林少洲曾寫道,傳承和創造,是一個呼喚中國文化的時代給予當代名士的機會和責任。
向文化地産進行戰略轉型的陽光100,或許讓他看到了一片能讓理想與現實共生的土壤。但這也意味着,等待他的是一個沒有成熟模式可以參考的轉型挑戰。
在外界看來,這是個冒險而艱難的嘗試,林少洲卻保持着信心。
“過去的房地産是高度物質化的東西,現在進入重視和滿足消費者内心感受和需求的時代。這就是文化地産的方向,而陽光100的優勢恰恰是有一群懂得創造獨特文化魅力的人。”
陽光之下
從操盤重慶喜馬拉雅項目到陽光100集團層面的整體運營,林少洲顯然已經适應了新的工作角色。
光華路2号的陽光100總部,也随着這位新任總裁的到來發生了變化。其中一個細節,便是十幾年未曾改動過的辦公室,在今年被揭開了天花闆。
裸露在牆面的管道網絡,近似于小小一方藝術空間的設計感,在工作場所中創造了一份更廣闊、更自由的新鮮感,瞬間給團隊帶來了新意和趣味。
關注創新與改變,活力與趣味,關注人們精神層面和内心感受的愉悅,正是林少洲對陽光100文化地産戰略方向的重心。
在他看來,文化地産的核心在于滿足人們對精神喜悅的追求,創“如果以人的快樂為核心,那你的市場就是剛需。”
按照陽光100的勾勒,文化地産的運作将憑借對客群特征的研究,尋找出未被滿足的需求點,把文化内容根植于項目,聚集人群形成社群,並以此為基礎搭建項目平台,向商業夥伴開放合作,鍊接新型商業形态為陽光100的客戶及消費群體服務。
林少洲以陽光100柳州窯埠古鎮為例解釋道:“陽光100做的是新的生活方式載體,不管是消費還是娛樂、創業還是社交,都能夠在這個載體上落地。當一個項目一年能夠吸引1000萬客流量時,流量本身就會産生價值。”
在陽光100的三季度會議上,戰略方向明确指向文化地産。用陽光100董事長易小迪的話來說,陽光100甚至不是在做商業地産,而是把過去的商業地産變成文化地産,變成時尚地標。
“這也是易總和我骨子里的方向感。”創立厚土後致力于打造文化地産的林少洲,與易小迪不謀而合。在某個角度上,林少洲将這種共鳴歸為相似的背景,“我們都屬于讀書人出身”。
地産界的喧嚣中,“讀書人”的標簽並不多見,但對林少洲而言,這既是人生底色,也是其步入社會時最單純的起點。
萬科十年
1985年,作為家中長子的林少洲通過高考順利進京,成為未名湖畔的一名北大學子。
80年代的大學生,是被喻為“天之驕子”的國之棟梁。他們在思想啟蒙中受着滋養,具有批判和參與意識,又充滿着獨立精神,在使命感的激勵下渴望建功立業。而象牙塔中的精英意識、變革精神,還賦予了這一代大學生濃厚的理想主義氣息。
這正是林少洲在北大求學時所處的時代。在林少洲的文章中,曾經有過這樣一句話——四年北大求學生涯,在我思想意識和精神世界深處刻下了永不磨滅的烙印。
帶着在大學中構建的價值觀、知識體繫和理想主義,林少洲在萬科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1991年4月,林少洲離開廣東省社科院加入了深圳萬科企業有限公司。在他的筆下,創立早期的萬科是一個有“商道”的企業,以理想主義、人本理念、創新思想和自律克制的精神,凝聚了當年衆多的精英人才,激勵着他們投入與創造。
1992年,《萬科周刊》創刊。半年後,林少洲成了萬科周刊的第二任主編,在這個位置一幹三年。這份企業内部刊物,成了步入職場後的林少洲釋放所有激情和夢想的載體。
萬科周刊之後,林少洲在1994年底接受了萬科的另一個任務——奔赴上海接手萬科城市花園的工作,彼時的上海萬科城市花園因宏觀調控和質量問題遭遇了大量退房。歷時近兩年,林少洲順利将項目頹勢扭轉,並将上海萬科推上了正常運作的軌道。
但他並沒有在上海停留太久,1996年底,林少洲被總部調往北京出任總經理,半年時間解決了北京萬科城市花園的停滞困境,将北京萬科帶進京城主流市場。
2000年初,來自萬科總部的一個電話,蓦然打斷了林少洲在北京繼續發展的計劃。在出任上海總經理的調令面前,他最終選擇了離開萬科,留在北京。彼時,他接受媒體報道時稱:“萬科就像‘少林寺’,每一個人包括‘方丈’在内都必須遵守清規戒律,而我更願意像‘桃花島主’、‘四大護法’那樣自由揮灑。”
2016年8月接受觀點地産新媒體專訪時,林少洲回想起在萬科的十年依然感歎:“在萬科我接受了職業訓練,完成了一次在專業領域的精裝修,真正學會了去做生意,去市場上接受考驗。”
與萬科共同成長的十年無疑是林少洲在職業生涯中的第一段輝煌,十六載過去,如今的林少洲以陽光100作為企業管理者的下一站。
這更像是一次将理想和實踐融合的選擇,“希望能将我在萬科的專業積累,做厚土機構的文化理念,跟現在的陽光100結合在一起,更好地提升産品和服務的附加值。”
眺望前方
去年年底,陽光100董事長易小迪與林少洲見面時,他們原本僅是想發起“一個銀行的事”。
原本已經打算離開房地産界的林少洲,在易小迪的邀請下,最終接手了重慶項目的工作。在重慶公司的工作顯現成效後,林少洲回歸到集團,開始接觸管理工作。
今年9月,林少洲第一次以陽光100行政總裁身份亮相,對外講述陽光100的戰略轉型。
在文化地産的核心方向下,陽光100的産品線主要劃分為街區綜合體與住宅。林少洲並不否認,作為戰略突圍重點的商業街區回報周期較長,因此公司仍将會保持住宅的适當比例。
按照陽光100的規劃,以阿爾勒小鎮為代表的住宅産品線,将聚焦于青年群體在城郊的剛性置業需求。而商業街區産品,則需要靈活地視乎條件進行布局。
在區域和項目的選擇上,林少洲有明确的想法:“商業街區在一線城市容易落地,但一線城市難就難在拿地。三線城市的選擇我們會更加謹慎,原則上更關注青年人口淨增長的城市”。
林少洲表示,珠三角、長三角以及北京、武漢、成都、重慶是目前陽光100積極拓展的區域。
除去戰略方向及産品線和項目的梳理,林少洲發力的重點也落在經營和管理層面。一方面在經營上更強調精細化,通過細分和創新銷售工作等手段提升團隊的戰鬥力,另一方面在管理中既鼓勵自覺,也建立獎懲制度,提高團隊的工作激情和活力。
“陽光100一直是比較溫和的風格,可能過去沒有完全地釋放團隊的戰鬥力,那麼現在會給予大家更多的刺激和不一樣的標準。”
談及業績目標,林少洲並沒有給出具體數字。他認為,陽光100的特點是按照内在邏輯和理念去做事情。
“房地産已經不是野蠻生長的階段了,我相信未來市場需要一些有自己節奏的公司,有自己的内功,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清晰的模式。”
在這條路上,林少洲要面對的更多挑戰,可能還在前方。
以下為觀點地産新媒體對陽光100行政總裁林少洲先生的采訪實錄:
觀點地産新媒體:陽光100提出文化地産轉型,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發生改變的方面有哪些?
林少洲:在戰略方向上,我們的核心是做文化地産。其實這個最早是易總說出來的,我們不是商業地産,是文化地産。
這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我離開萬科的這十幾年,一直做的就是文化地産,所以我們是想到一塊了。陽光100未來肯定是以街區為主導,以運營為主導,還有可能從商業适當地延伸到一些産業,因為它的核心都是運營。
第二就是在經營方面,現在更強調精細化。陽光100過去在這一塊還是比較粗放的,所以這麼多年它的戰鬥力沒有真正的釋放,是因為它的精耕細作程度不夠。
今年我們在這一塊的力度會變得更大,對客群、渠道細分,在判斷的精準度上更高,同時在方法上做更多創新,比如銷售渠道的創新。等于在經營上我們有了更豐富的方法和策略,這一塊的經營能力增強了,團隊的戰鬥力就提升了。同時,應對市場我們要變得更加靈敏,所以我會采取更靈活的策略應對這個市場,該提的提起來,該降的我也會把它降下去,這些屬于微調,但是這個效果很明顯會不一樣。
第三是管理方面,我們現在要把整個標準進一步提升。管理方面很多時候要依靠自覺,我高度地鼓勵自覺行為,但是鼓勵自覺的同時也要有獎罰,所以現在就希望公司堅持做價值觀的引導,一方面是對理念和精神的引導,另一方面雖然我們並不強調物質至上,但是做好和做壞還是要有差别的。陽光100過去可能習慣于比較溫和的風格,那麼現在公司會給大家比較多的刺激,要求和標準不一樣。
觀點地産新媒體:陽光100提出往商業街區轉型,但是過去做得比較多的是商務綜合體和住宅,現在産品線的調整方向是怎樣的?
林少洲:核心的主線是文化地産,現在是以街區綜合體為主。我們的街區里面會有公寓,有可能還有一些酒店,有些辦公的産品,業态會比較豐富,整體上會針對90後等新生代來做這種綜合體,他們可以在這里消費也可以在這里創業,是一種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的載體。
住宅方面是以剛需為主,針對青年群體。明後年是青銅時代,中産階級的需求和投資性的需求會銳減,買房賺錢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拿房子投資的,我覺得今年基本上到頭了,未來這個需求會萎縮得特别厲害,甚至還有以前的投資都會出現一個轉向,這是我對未來的判斷。
未來誰來買房?就是真正需要房子的人,我們是為這群人準備房子,這些人就是年輕人,這是我們重點的配置。而這個恰恰又是陽光100阿爾勒産品線針對的客群。10月份熱點城市需求下降很多,但是我們的項目一點變化都沒有,每個月的數字都非常穩定,因為青年群體的買房,是一個很穩定的剛需。
觀點地産新媒體:現階段是靠住宅産生更多的現金流,然後支持商業的發展?
林少洲:兩條線並行,商業和住宅兩手抓。商業街區是我們戰略突圍的重點,但是商業需要一個過程,回報周期比較長,所以住宅也不能扔掉,我們還是住宅和商業保持适當的比例。
觀點地産新媒體:做商業街區的開發商還是比較少,陽光100的模式核心是什麼?柳州窯埠古鎮項目是比較成功的項目,能不能結合這個例子談一下?
林少洲:我們現在做商業都是一步一步倒逼出來的,都是從業務實踐里頭生長起來的。窯埠項目核心的優勢是街區的運營,這是我們現在的第一張王牌,我們把這條街的人氣做得特别旺,這條街平均每天能達到3萬人次,一年可以做到1000萬人次。
這是很驚人的,尤其是在柳州這樣的城市,這不是北上廣深,而是一個工業城市,能做到這樣,那就是我們的街區運營、活動運營做得很棒,把人氣都聚到這里來了。那個項目有一些資源禀賦,本身是在江邊上帶有歷史文化的選址,依托于那個,把街區的産品和環境打造出來。
我們在做的第二張牌,就是業态。為什麼上次活動我說沒有模式,實際上現在是創新的業态。我們發現連鎖品牌在購物中心可以,但是在商業街不行。所以我們現在打造的項目,找的都是新興的品牌,而不是成熟的連鎖品牌。
因為年輕人對習慣性的那些東西都不感興趣了,就喜歡新鮮的,所以我們現在就是張開懷抱,擁抱這些新興的業态,給商業街帶來活力。
第三個是整個街區的街景和情景化。我們現在全部按照場景化做很立體的産品,從城市會客廳升級到城市樂園,全面的場景化,所有的建築都是特别好玩的,做出來都是拿來拍照的,體驗感很強。
再往前走我們就要做IP,争取每個街都有一個IP,有自己的主題和原創的東西,有自己的特色。
觀點地産新媒體:商業寒冬的說法已經有幾年了,陽光100是怎麼判斷商業街區的市場空間?
林少洲:現在已經是寒冬了,陽光100在寒冬的時候沒有倒下,做得還可以,有自己心得。其實商業這一塊也是模式的改變,要做購物中心或者售賣為主的商業,肯定會很難。但你看我們的商業,真正的售賣的業态很少,我們現在是在研究一些新的商業模式。
一個項目一年有1000萬客流量的時候,流量本身就會産生價值,只要一個人給我20塊錢就行了,一年就有2個億的收入,這是我們獨有的東西,就在柳州我們就能做成這個樣子。
商業的定義我們自己也在轉,它越來越像一個文化行業,售賣的是一種年輕人新的理念和新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做的是新的生活方式的載體,不管你是來消費、創業,還是來社交、來玩的,都能跟它産生鍊接,我們要成為這樣一個載體。
比如說,你要到某個商業街區去,但是一定事先想好了去哪個餐廳哪個商店嗎?那個商業街本身就是一個磁場,如果你把它的場景環境體驗做好了,它就是一個磁場,誰來開店都可以,只要能适合客戶習慣。
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人們感興趣的一個去處,一個聚會的地方,約會的地方,交往的地方。慢慢地可能不是以産品為核心了,甚至也不完全是以服務為核心。
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但是大家來到這里很開心,這是一個文化産業真正的魅力,跟傳統購物中心的差别很大。所以如果以人的快樂為核心,那你的市場就是個剛需。
經濟越不好,人們越需要這些,因為壓力太大需要情緒的釋放和松弛。所以商業街第一個功能是給你提供精神生活的地方,滿足你愉悅需求的地方。這樣的産品,是我們慢慢摸到的特點,這個需求很大。
至于業态是什麼,我們也在進行感受和調整,可能會做出跟場景化有關的創新的業态,而那些很重的,對投資依賴性太強的部分,我們可能會越做越輕,把商業街往輕做,而不是往重做,不一定要很貴的地價、很高的租金、很大的投資,當然這需要一套非常龐大的、復雜的運營體繫,我們下一步再往前走。
觀點地産新媒體:所以未來有可能這也是陽光100做管理輸出的方向?
林少洲:現在首先是把自己的産品做得更好。商業場所有的是,就看你有沒有能力把它搞活,這是復制空間很大的一個方向。
同樣地,在住宅方面,我們也在嘗試往文化地産做,包括主題化、場景化,所以說核心都是文化地産。過去的房地産是一個高度物質化的東西,我們現在要跟這個高度物質化的時代告别,進入一個重視心靈感受、關注消費者内心的時代,整個方向會發生根本的變化。
觀點地産新媒體:商業街區投資回報期也比較長,陽光100是設定投入和收益比的標準?
林少洲:這是比較細的運營問題,簡單地說,我們的模式不是單靠開發商自己去投入做場景,我們用的是社群的方法,開放給更多的商家來做,關鍵是在客流量的基礎上,讓商家和客戶能在我們的平台上達成交易。
觀點地産新媒體:三線城市做文化地産會不會有客群少的問題?在布局上,商業街區這種産品會在一線城市里面去做嗎?
林少洲:三線城市如果在資源禀賦好的地方,做項目會容易一點,但是三線城市最大的問題是它的人流量,尤其是活躍的青年人群。因為商業街是靠青年人來消費的,絕大部分客群都是年輕人,但三線城市的年輕人很多是淨流出的狀态,大量年輕人跑到大城市,所以做商業街區的挑戰會更大。
在一線城市我們也會去做商業街區,但是一線城市難是難在拿地上,如果拿得到地是很容易做的。
觀點地産新媒體:陽光100在三線還是有一定布局的,這種情況下,我們接下來會不會減少三線布局?會加大在哪個區域的拓展力度?
林少洲:我們選擇的時候會更小心,原則上會更關注青年人口淨增長的城市,比如說武漢,武漢的年輕人口很多,每年的高校畢業生是百萬級别,那個地方是我們做商業街的地方,陽光100在武漢有兩個商業街。
我們在華南的力度比較大,主要是珠三角。目前珠三角布局只有清遠,清遠項目銷售很好,但是在那里的比重太輕了。
我們在深圳已經成立了平台,可能會在深圳設一個辦事處,加大前期拓展的力度。深圳市場很好,我們重慶6個億的銷售額,有4個億是賣給深圳的客戶,深圳周邊的東莞、惠州我們也有項目在談。
整體來說,珠三角、長三角,加上大北京、武漢、成都、重慶這幾個區域拓展是比較積極的。
觀點地産新媒體:陽光100對住宅和商業街區兩塊業務有沒有設定短期目標?
林少洲:陽光100的特點是對指標沒那麼敏感,是按照内在的邏輯和理念去做事情,所以市場特别好的時候,陽光100沒太感受到,市場差的時候,表現也不差。
早期房地産是黃金時代,誰膽大誰發展得好,甚至都不是水平高低的問題,就是越兇猛拿地發展得越好。
過去的地産主要靠行情,在水漲船高的大行情里,在市場比較好的地方拿到地了,那就是踩準了。但是今後不是野蠻生長了,行業性的或者城市性的利好消退。很可能在北上廣深也好不了,因為拿的地塊價格太高。
明年對很多房企而言,很可能不是一個增長目標的問題,而是生死的問題。我覺得未來市場需要一些有自己節奏的公司,有自己的内功,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清晰的模式。
撰文:羅舒晗 陳翠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