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多元化産業在大灣區的全面布局發展,鄭志剛正在将他的文化藝術理念融進新世界生态圈。
觀點地産網 成立于2008年的K11在今年迎來又一里程碑意義的項目——Victoria Dockside,它将于2019年第三季度全面啟用。
這個斥資200億打造的世界級地標位于香港尖沙咀海濱,幾乎集合了K11品牌旗下全部産品線,包括購物中心K11 MUSEA、奢華酒店式公寓K11 ARTUS、甲級寫字樓K11 ATELIER以及頂級奢華酒店香港瑰麗酒店和瑰麗府邸。
在即将開幕的K11 ARTUS,我們與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執行副主席兼總經理、K11品牌創始人鄭志剛見面了。
訪談位于寓館内的一間三房公寓,每個房間都能俯瞰維多利亞港,傍晚時分海風吹拂,一天的喧嚣與浮華仿佛都離我們遠去,只剩下輕松與寫意。據說,這里的月租金高達30萬,是目前全香港租金最貴的酒店式公寓,但這里獨特的文化藝術概念與呈現依舊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為它買單。
“租務情況非常良好,因為是精品。”
K11 ARTUS還與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公益基金會合作,致力于承傳及活化中國傳統工藝——廣彩、百寶嵌等,不僅展示明清朝代的精致工藝品,還為工藝師與住客搭建文化互動的平台,使住客一起參與工藝傳承。“我們會從每100元租金中拿出1塊錢,捐給非盈利藝術基金會,來保育這些清朝或明朝的工藝。”鄭志剛介紹。
新地標 新風尚
從紅磡站出來,車行約5分鐘路程便到達Victoria Dockside。
這一香港著名的地標項目将伴随K11 MUSEA今年第三季度的開業而全面投入使用,目前正在分階段作最後修葺。
順着工作人員的指引望去,項目框架已經全部建成,包括總面積超過5萬平方呎的綠植牆,尤其是面向梳士巴利花園的一邊更加綠意盎然。
沿着梳士巴利花園人們可以走到星光大道。新世界在2015年開始封閉這條海濱長廊進行翻新,作為新世界中心重建項目的一部分,星光大道的綠化設計、規劃風格與Victoria Dockside保持一致。
事實上,這片區域前身是香港20世紀初期至中期的貨倉碼頭藍煙囪碼頭,由太古集團與藍煙囪輪船公司合創的太古船塢于1910年代設立。随後碼頭以1.31億港元轉手新世界發展,並于1973年被重建為新世界中心,是鄭氏家族在香港建立的第一個標志性項目,而星光大道則于2003年作為新世界中心的一部分被建立。
在星光大道翻新期間,原有設計被推翻,取而代之注入大量綠化、環保、人性化的元素。最明顯的感覺是路變寬敞了,沿途欄杆由昔日以石墩包圍的設計,改為高低起伏的波浪形。
座位增加了2倍、遮蔭設施增加超過7倍,種上更多樹木。另外,明星掌印被重新放在木制扶手欄上。總的來說,星光大道變成更适合遊憩休閑的場所。
無意中聽到有路人發出感歎“It really doesn't look like Hongkong.”或許,外地遊客想象中的香港,是另一幅畫面。
香港一直以擁擠逼狹的水泥森林、亂中有序的市井街頭為城市印象。但鄭志剛致力于向外界宣揚另一種生活方式,希望忙碌的市民能減慢生活節奏,鼓勵他們親近藝術與大自然。
在維多利亞港這個巨型萬花筒下,鄭志剛希望讓不同的文化交融,從表演藝術、美食的藝術到服裝的藝術,令普羅大衆都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底蘊。
“K11有不同的形式變化,但藝術、人文、自然這三個核心的價值是永遠不變的。Victoria Dockside是文化矽谷的概念,其實就是一種孵化器,里面會有很多新興産業、新興企業在孵化,同時也讓不同的文化在這里碰撞,讓大家去享受這個平台帶來的新的生态圈和群體。”其實不止于Victoria Dockside,鄭志剛正通過新世界在大灣區的多元化産業布局和發展,将他的文化藝術理念融入其中。
從“博物館零售”到“文化矽谷”,鄭志剛和他的K11品牌在将藝術融入商業的路上,早已超前于國内所有地産商。
“K11”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說體驗,我感覺用這個詞用得過時了。未來顧客不想體驗,而是想學習,想積累一些知識。”鄭志剛如是說,而K11打造的就是一個可以讓客戶得到體驗和積累知識資本的現實場所。
據了解,K11面向租客和消費者成立了K11 Kulture Academy,開設了包含藝術、設計、文化等多方面的課程和體驗,文化學院的總課程數量已超過1300節,參與人數超過11000人。
通過K11,藝術不再是離普通人生活很遙遠的東西。
當晚,我們也好奇地問起“K11”到底是什麼意思?
鄭志剛給了有趣的回答:“K11這個名字,我的哲學‘沒意思就是有意思’,你問我這個問題,你感覺到這個意思是什麼意思,這個意思就是引起你的好奇心。”
“其實K11設計的理念就是一個創意旅程,你需要好奇心,需要探索,需要學……從2008年開始,我認為每個人的思考都是不同的,你感覺K11是代表這樣,他感覺K11是代表那樣, 這種反復的思考是喜歡K11的粉絲可以追求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一瀉無余,這是中國詩歌、繪畫等各種藝術所追求的目標。馮友蘭說一個慧心的讀者,讀詩時能從詩句之外去會意,讀書時能從字里行間去會意。這是中國藝術所追求的情趣。
看起來,鄭志剛希望他的每一位顧客也能這麼想。
新世界生态圈
香港是新世界集團的起源地,而在四十余年的發展中,新世界早已深入内地的廣闊市場,更是先于大灣區規劃綱要出台前,就已前瞻性地布局大灣區。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新世界集團在内地持有不包括車庫的土地儲備總樓面面積約700萬平方米。近兩年間,新世界更是于大灣區補充土地儲備110多萬平方米,開發了衆多城市地標項目,如深圳前海項目、太子灣項目、文錦渡城市更新項目、廣州增城綜合發展項目、番禺的新世界中國-廣州地鐵漢溪發展項目,以及香港SKY CITY航天城項目和Victoria Dockside項目等。
鄭志剛介紹,深圳的太子灣項目和Victoria Dockside有一點像,包括沿海碼頭、公寓、K11和辦公樓,希望在2023年、2024年完工時會是深圳新的地標。未來新世界還會投資大概200億資金在大灣區,通過不同的方式持續發展。
通過地産業務的發展,其實鄭志剛和新世界正在大灣區開發和推廣着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我們的項目大多既有住宅,也有商業,可以包含很多不同産業,比如住宅、商業地産、服務業、教育、醫療、養老、科技等等。”
鄭志剛将這種多元化的産業發展概括為一個生态圈,以顧客作為生态圈的中心,形成從硬件到軟件服務的共融,讓喜歡新世界品牌的顧客在其中享受到閉環生态圈的供應和服務。“我們買的每塊土地都是一個小的生态圈,並不是全部賣了就不理了,反過來,里面一些維護、軟件,可以更加徹底地、持續地提供服務,這是将顧客視作長期合作夥伴,我們作為供應商的承諾。”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和大數據在這個生态圈里得以廣泛應用。通過大數據在整個生态圈的融通,新世界正在更加準确地捕獲用戶的需求。
“新世界對科技投放看得非常重,現在有70多個IP在申請,40多個IP已經注冊,這對于傳統行業來說是非常難得的。”對于科技的投入,鄭志剛顯得頗為自豪。
為打造理想中的商業王國,他看起來已經做好了準備。
撰文:劉子棟 黎倩
審校:劉滿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