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與彰泰面對面:我是黃海濤

观点网

2020-09-20 23:53

  • 黃海濤白手起家的故事已在廣西傳得家喻戶曉,從酒店司機到第一個地産項目,從職業經理人到當家做主,彰泰逐漸走向廣西以外更大的舞台。

    觀點地産網 2020博鰲房地産論壇,“博鰲之夜”結束後,時間已經是晚上10點43分,參加嘉賓陸陸續續從會場走出。

    抓住一天中最後兩個小時時間,我們與彰泰集團主席黃海濤進行一場夜話。

    他的穿着很樸素,迎面走來時步伐邁得很大,手上還提着沉甸甸的袋子,里面裝了幾本筆記本和書,出差時他喜歡在飛機上看書,並做筆記。

    雖已年過花甲,但黃海濤一直堅持學習:“總而言之,我覺得企業家跟年齡沒有關繫,跟他的智慧有關繫,他的智慧來自于他的學習能力。”

    這是我們與黃海濤的第一次見面,他對于我們能認出感到有些驚訝。

    “我是黃海濤。”語氣非常平靜,但很有力量。

    簡短介紹後,我們試圖通過回憶和對話這種更直接的方式,回顧三十年背景下他和彰泰的選擇以及成長過程。

    這是一家極其低調的“桂繫”房企,網絡、報端也鮮有黃海濤的人物專訪,與觀點面對面的這場采訪更顯珍貴。

    從走出桂林再到走出廣西,彰泰終于邁入了全國化布局的第一步。選擇這步棋,黃海濤稱,發展才能解決一切的問題,如果不“看多”,那企業就會面臨萎縮,這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事實上,彰泰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92年,那一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九二共識”促使台商到内地發展投資,帶來歷史性轉折。

    這一年,桂林彰泰的前身彰泰實業成立。

    “桂林山水甲天下”

    每一段傳奇的商界故事,都離不開個人的努力,以及命運安排的機遇與選擇。

    那時“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遠播海内外,因旅遊業發達,台灣人對廣西有深刻印象,不少商人萌生來此地投資房産的想法。

    28年前,當11位台灣彰化商人到桂林組建彰奉實業後,彼時從軍隊退伍的黃海濤正從事司機一職,他和這群台商一拍即合,希望能在投資桂林房産上賺到第一桶金。

    但在第二年,公司在第一個“桂花園”項目上就摔了一跤。

    桂花園項目占地47畝,開發面積6萬平方米,始建于1993年。1994年桂花園第一批商品房建好後提供物業管理服務,成為首家在桂林實行物業管理的公司。

    黃海濤告訴我們,起初因地塊選址不佳,桂花園第一棟樓僅完成40%的工程量後,股東内部出現分歧,發展並不順利。随後東湊西拼才湊齊近200萬元的工程款,得以再次啟動項目。

    第一個項目艱難完成,彼時公司尚未走入發展正軌,用黃海濤的原話,他當時也是幫台灣人打工,相當于一名職業經理人。

    不過,台灣商人較為謹慎,對廣西營商環境陌生,加上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慢慢有了退出撤資的想法。随後,公司股權和資産轉手予黃海濤,他組建新的領導班子,堅持了下來,就這樣一直到了2006年。

    事實上,桂花園項目完成後,彰泰接二連三地操盤不少項目,包括桂青園、澳洲花園等。這時,公司仍沿用台灣人留下的項目股權跟投機制,随着項目發展順利,資金滾動起來,在黃海濤的帶領下,公司逐漸站穩桂林市場。

    直到現在,彰泰集團的名字里仍保留台灣彰化人的痕迹。彰字本義顯著,以“章”為形旁,指站立在最前面,“彡”指多彩,二者合起來表示“如彩色的屏風”,這也寓意彰泰走在廣西本土房企前列。

    2010年,桂林彰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黃海濤任彰泰集團總裁。做了主人後,一切好像什麼都沒變,但又好像發生了變化。

    即使是現在看來,比較固守家族觀念的企業仍占大多數,黃海濤顯然是持開放态度的。成為彰泰集團掌舵人後,他並沒有安插兒女或親屬對公司持股。

    “家就是家,企業就是企業,企業跟家沒有關繫。”黃海濤坦言,他從沒有認為這個企業是他自己的,所以過去沒有人稱呼他為“老闆”,因為在公司年齡最大,所以大家都叫他“老大”。

    現在,黃海濤白手起家的故事已在廣西傳得家喻戶曉,從酒店司機到第一個地産項目,從職業經理人到當家做主,彰泰逐漸走向廣西以外更大的舞台。

    “普通人的選擇”

    黃海濤在海南當過兵,深受軍隊文化影響。因此在彰泰的企業文化里,軍隊文化放在了第一位,和他對話中,其軍隊的自律品性、管理和排兵布陣的戰略思維也若隐若現。

    “我就是個很普通的人”,黃海濤認為自己是簡單、務實的大多數企業家之一,這種務實和堅持的精神一直影響着彰泰。

    長達24年深耕後,彰泰集團終于在2016年“摘桂”,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站上桂林第一的位置。

    “永遠蝸居在桂林,市場會飽和”,意識到了這一點,黃海濤想得更加明白,當日後前30強房企直接進入桂林市場,降維打法,屆時彰泰就會更被動,生存發展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必須走出去。

    據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黃海濤描繪的藍圖里,2017年彰泰銷售要突破百億,當銷售規模達到300億時,就是彰泰走出廣西、布局全國的“作戰”信号。

    一切都按計劃行事,彰泰集團在2017年将總部搬到南甯,布局廣西11城90盤,已建及在建項目共計1800多萬平方米,土儲1萬多畝,那年銷售額破百億。

    “銷售破百億”成為彰泰集團發展的轉折點,次年年初,彰泰集團舉行誓師大會,沿用軍隊的傳統,上千人共同宣誓,並喊出“勇拼300億”的口号。

    彰泰對外宣傳時,常常用“狼性”、“鐵軍之師”來形容這支隊伍。2018年,彰泰集團銷售突破兩百億,更加堅定黃海濤想要走向全國的想法。

    據觀點指數發布的2019年中國房地産銷售TOP100榜單顯示,彰泰集團以292億銷售額排在第93位,已非常接近300億的目標——開啟全國化道路,成為彰泰集團2020年最重要的事。

    雖然彰泰成立于1992年,但直到近幾年,黃海濤才逐漸走進業界視野,開始在媒體聚光燈下發表觀點,早期保守和低調的發展步伐使彰泰錯失了一些機會。

    對于規模,黃海濤始終是從硬币的兩面去看待,規模要适度,根據自身能力和市場的情況,用适合自己的度去跑,這才是長遠之計。

    他引用一句古訓“天欲其亡,必先令其狂”來反對瘋狂擴張、沖規模的發展模式,但彰泰集團過于保守的那些年也讓他感到有些惋惜:“确實已經晚了,走向南甯的時候就已經晚了。”

    他曾坦言:“但如果今天不走出去,明天走就更晚了,如果今天懷疑晚了,那明天再看今天就會更晚,所以只有往前走,這是必須的。時機是不好,那就更努力一點。别人順風順水遊過去,那我可能逆風逆水也要拼命遊。”

    而張巧龍的入職,黃海濤或多或少寄予了希望,給彰泰帶來發展機會和專業化管理能力,並認為張巧龍的到來會改變過去較為保守的發展模式。

    每當話題談到張巧龍,黃海濤面帶微笑,有一種“伯樂遇上千里馬”的那種喜悅。

    今年6月1日,彰泰集團宣布,前藍光發展總裁張巧龍入職彰泰任董事長兼總裁,推動企業完成全國化、資本化蛻變,将跻身中國房地産30強作為中長期的戰略發展目標。

    黃海濤表現得很謙虛,稱由于自身年齡、資歷、精力以及社會觀念等,應該讓年富力強、有沖勁的人肩負起更大的責任。

    “不發展就萎縮”

    事實上,彰泰進入全國化階段,對于人才的需求迅速激增。黃海濤始終認為,企業發展是人在事前,人是第一位的。

    “彰泰進入全國化的階段,我認為企業管理要更加現代化,用大批職業經理人帶領企業走向專業化。”他略顯嚴肅,所以現在希望廣挖人才。

    用兵之計也體現出他的軍人作戰思維,在黃海濤人才戰略里,内心強大、認同彰泰文化、三觀合得來的人才是首選,其次是要堅持求真務實,以客戶為中心,堅持産品和服務兩個基本點。

    即使不當兵好多年,黃海濤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依舊保持軍人極度自律的精神。

    “在我手下幹活壓力很大,當兵出身是有潔癖的,我對辦公室環境要求很嚴,經常會檢查員工抽屜,髒亂是不允許的。”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黃海濤解釋道,作為企業,未來一定是能力的時代,靠能力去管理企業:“向上發展一定要向下紮根,即加強内部管理,流程、制度和體繫建設。”

    他的擔心不無道理,過去彰泰的規模很小,管理半徑在掌控之内,“現在做大以後就虛了,所以要靠管理來保證經營,只有向下管理才能保證向上成長。必須保證管理跟得上,才能接一單得一單。不然的話,企業是做不長遠的。”

    彰泰集團在今年加大廣西以外城市的拿地力度,而黃海濤提到的向下紮根、向上發展,還有戰略布局的意思。

    廣西作為彰泰大本營,效率高,現金流好,是必須要保糧倉的陣地,所以仍然要繼續深耕已經有優勢的地區。但要想向上發展,還需要進行全國化布局。

    自張巧龍入職後,彰泰集團首進無錫、南京、武漢和南昌等城市,順勢在廣西以外的地區攻城略地。截至今年6月底,彰泰新獲取項目10個,可售貨值總計近800億,這當中也有不少合作開發的項目。

    合作能為企業在新進入城市布局時提供緩沖和提高适應能力,“借力其他房企合作開發可以降低風險”,黃海濤如此表示,尋找更多合作夥伴也是彰泰今年發展的重點之一。

    至于彰泰集團是否有意到北上廣深更好的城市設立雙總部,黃海濤稱,畢竟是代表廣西本土企業走出去,不管到哪里發展,注冊地、基因等等是不會變的,只是經營管理哪里方便就以哪里為主。

    時間已接近12點,我們依然精神充沛地在會議室暢聊彰泰未來的發展道路。

    黃海濤身上有着很強的使命感:“廣西還沒有一家本土做大做得好的上市房企,所以我肩負起這份社會責任。”

    “再怎麼說,廣西都得有一家(上市房企)吧。”

    據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彰泰集團並非今年才提出上市計劃,上市的目標已經做了好幾年,遲遲沒有下決心,只是近期彰泰的表現給了黃海濤更大信心,所以會加快資本化的進程。

    在黃海濤看來,彰泰未來是一定要到前50名的,目前只是時間問題,但目標是想這麼走的。因為資本永遠青睐于規模,這就讓彰泰不得不追求規模,同時控制住負債,提高周轉率和運營能力。

    “只有過了前50名才基本安全,再過兩年,前50名都會沒有安全感了。特别是現在公司要沖規模,有時候還會膽戰心驚的。”黃海濤直言。

    囿于過去保守和低調沒有走出廣西,彰泰此前積累的家底和實力,能否突破地域化發展帶來的限制,破冰前行?到現在,仍是未知數。

    走出會議室時已經夜深人靜,目送黃海濤離去時,他那句常挂在嘴邊的話“不發展就萎縮”仍萦繞在耳邊……

    以下為觀點地産新媒體對彰泰集團主席黃海濤先生的采訪實錄:

    觀點地産新媒體:房地産行業早幾年屬于黃金時代,如今前浪過去了,活下來這一批房企都是中流砥柱,彰泰會怎麼迎接這個變化?您是看多的那一派嗎?

    黃海濤:發展才是解決一切的問題,不“看多”那就要萎縮,一萎縮馬上就倒退。就像爬樓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也像跑馬拉松,前面跑的人不一定都跑得完,但必須堅持跑,沒有堅持那就永遠到不了終點,永遠沒辦法跑完。不看多也得看多,除非不想發展了。

    現在廣西已經有很多大企業進來了,比如碧桂園、綠地、陽光城、龍光等,這些頭部企業一旦進入這個市場,如果再不求發展那就是倒退了,這就像逆水行舟,所以為了活下來只有選擇發展,那也是逼不得已的。

    不發展的話,員工就沒有舞台了,所以企業還是走上一條不歸之路;除非你不想辦企業了,那就逐漸萎縮,退出歷史舞台,或者把企業賣掉。

    很大程度上,企業發展還是要看老闆,如果老闆看明白了,他就會選擇不幹,落袋為安,但如果老闆還有社會責任,還看不明白,那他還得繼續帶領企業發展。

    觀點地産新媒體:所以您現在是看明白了?

    黃海濤:對,現在看明白了,人生不就這麼回事,早晚要落幕的,可能就急流勇退了。但那些“愣頭青”還是堅持社會責任和企業發展第一,那就繼續往前發展。

    企業能不能再往上發展,就看老闆的格局了。如果老闆追求人生價值和社會責任,就算賺了1000個億也還會繼續幹,因為跟錢沒關繫了,跟責任和荣譽有關,可能建完項目把賺的錢全部都捐了。

    這就是馬斯洛的五項需求,已經到第五項,自我超越了。

    觀點地産新媒體:現在引進張巧龍等一些職業經理人,目的是希望通過優化人才實現擴張,全國布局嗎?

    黃海濤:彰泰進入全國化的階段,我認為企業管理要更加現代化,用大批職業經理人帶領企業走向專業化,因為企業發展到最後,是人在事前,人始終是第一的。

    我的能力已不具備帶領這個企業快速發展了,因為年齡、資歷、精力以及社會觀念等,其實和這個時代是逐漸脫節了,應該讓年富力強、有沖勁的人肩負起更大的責任。

    現在也是廣挖人才,希望張巧龍的到來,能帶來一些頭部企業的專業能力,然後推動企業發展。

    觀點地産新媒體:但廣西有地域局限性,高端人才可能更願意到北上廣深發展,未來是否會考慮雙總部?會考慮在大灣區或上海設立總部嗎?

    黃海濤:我們畢竟是廣西的企業,這個基因是不會變的,不管去哪里發展,還是廣西的企業,注冊點永遠會在廣西,這個不會改變。只是經營管理可能哪里方便哪里為主,但注冊、納稅等還是不會變。

    至于雙總部的話,其實企業一定是到有機會的地方去發展,但還是代表廣西企業出去的。

    觀點地産新媒體:引進職業經理人對公司的發展來說是機遇,您是否考慮過讓孩子接班?

    黃海濤:不接班。因為我跟他們(孩子們)講得很清楚,家就是家,企業就是企業,企業跟家沒有關繫,我從來沒有認為這個企業是我的,所以過去沒人叫我“老闆”的。公司排行年齡最大,所以他們都叫老大,要不就叫名字。

    觀點地産新媒體:有一點很好,不管是從經營還是思想上,您都是比較善于分享,願意劃分股份給高管,形成一股凝聚力,彰泰很早就實現了合夥人制度。

    黃海濤:這個不是我的功勞,是台灣老闆的功勞。當時做了三個安排,第一股權安排,安排完以後我也有跟投,然後我還要有點執行股,又必須把我的這一塊再分給我的屬下,大家就變成了合夥人。

    他們給我的,我也得給人家,要不然沒人跟我。第四個項目開始我就把股權分給高管,讓大家都有了股權,都做了一點投資,這樣慢慢就滾起來了。

    後來台灣老闆撤了,我們讓管财務的員工算完以後估了一個價,估完了以後就再次接收公司股權,分期把錢還給老闆,就這樣慢慢還,用了一年半的時間。

    最後就組織新的這個班子繼續幹下去,當時是2006年在桂林,一直幹到現在。

    觀點地産新媒體:現在看這個合夥人制度,大部分國内房企是前幾年才開始的,項目跟投,風險共擔。

    黃海濤:這很正常的,因為當年我們國家有晉商、喬家大院,他們早就有身股和銀股了(身股,即給不出資的優秀員工一定的身股,讓其參與經營、管理和分紅,純粹是收益股份,又稱為分紅股;銀股基本上是出資才能享有的,晉商中的銀股等同于現在的工商注冊意義上的股份)。

    台灣人因為民營企業比較多,為了控制好職業經理人,也會讓掌櫃和東家之間可以把利益關繫明确下來,這樣的話東家是做投資,掌櫃是做經營。

    觀點地産新媒體:現在引進的比如張巧龍這一繫列職業經理人,您還是會給公司的股權還是項目的?

    黃海濤:是有兩塊,首先是給項目股權,因為獨立核算,這是行業。張巧龍屬于核心高管,下一步就要給公司股權。

    觀點地産新媒體:這是否意味着,彰泰遲早還是要走上市之路的?

    黃海濤:(上市)已經開始準備了,肯定要分公司股權給到大家的。從成立到現在有一個嚴格的制度,就是回避制度,因為這個公司沒有我家里人,一個都沒有,連錢都是職業經理人管的。因為都是職業經理人操辦的,分錢的事情大家商量着辦,講好規矩。

    在彰泰比較少出現腐敗,原因是首先把高管的職業操守通過機制捆在一起,變成合夥人以後,和企業的利益是息息相關的,每年分紅、分利潤,分完以後馬上兌現,大家向心力會更高。

    目前,彰泰正在籌備上市工作,按張巧龍的要求是明年就要想辦法完成,他比我還生猛一點。

    彰泰規模不大,但在廣西我們納稅是所有民營企業里第一,壓力也大。廣西房地産商很苦,房價低,利潤很低。在廣西的百強企業只有我們一家,還沒有一家做大做好的房地産企業,也沒有一家上市的,所以我就肩負起這份社會責任,再怎麼說,廣西都得有一家吧。

    觀點地産新媒體:目前彰泰的布局是怎麼樣的?有什麼戰略考慮?

    黃海濤:現在在廣西做房地産很苦,因為這地方消費力就這麼多,事倍功半,所以我們往往和自己打仗。往四五線下沉風險很大,那就得走出去。

    最後下決心走出來,到廣西以後發現廣西的舞台要比桂林舞台大得多。到了南甯就過百億了,在廣西現在有60多個項目在售,這個量很大。

    永遠蝸居在桂林,市場會飽和。另外,頭部30強房企直接進入,降維打法,那我們就更被動了,所以必須走出去。

    “走出去”是為了生存走出去,不然的話,不要說發展,連生存權都沒有,就會萎縮的。

    首先要去的就是華東,長三角是一個房企兵家必争的。前段時間,彰泰就在無錫、南京拿了地,之後又在武漢拿了地。

    觀點地産新媒體:拿地的話,您參與決策嗎?

    黃海濤:參與,跟張巧龍和一幫團隊,按照我們的決策委員會來定,但我不會直接到現場拍地,就授權,劃好線,簽好字,交給他們,在這個範圍以内我可以掌控,萬一有特殊情況再打電話商量。有時候網上拍的話,張巧龍就會指揮一下。張巧龍不錯的,很能幹。

    觀點地産新媒體:所以,這(張巧龍)是不是您的選人標準?

    黃海濤:他的内心蠻強大的。再一個,三觀很合得來,包括和彰泰的文化。做得好,做得久的企業一定要求真務實,做人也要求真務實,只有求真務實才能實實在在地長久活下去,這是基本原則。

    同時企業家本人的素質很重要,企業家也不是完人,但企業家做事還是要求真務實,還是要以客戶為中心,還是要以産品和服務為兩個基本點。

    觀點地産新媒體:未來彰泰的規模增速會保持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黃海濤:适度,要根據公司自身和市場的能力,這兩個能力必須要匹配。

    有些企業身體條件好,那能跑快一點,企業身體不好,就得要适度慢一點,這是第一點。

    第二還要看趨勢,趨勢好,順風順水的話可以快一點,趨勢不好就沒有辦法,所以還是得跑,可能就要跑穩一點,負債率就得低一點。

    這是一個度的問題,任何一個企業沒有說什麼樣是好的,關鍵是合适自己,要适合自己的度去跑,這才是長遠之計。

    觀點地産新媒體:所以不會追求瘋狂擴張的這種方式?

    黃海濤:天要令其亡,必先令其狂。前些年我們太保守了,我覺得是不對的,但又不能太瘋狂。

    我們原來太保守,負債率是負數,存款遠遠大于負債率。所以過于保守有的時候就會痛失好多機會,這也是我的責任。

    張巧龍來了以後可能就會改變,但還是要掌握一個度,又不能過于負債,走上兩個極端。所以慢一點不會死,但如果又太快就會死,好多企業最後走向死亡就是因為太貪,不拿地王後悔三天,但拿下來弄不好會痛苦三年,我不想犯這種錯誤,但又很怕犯,因為我也擔心下面這些年輕的職業經理人,什麼都想幹。

    因為就像下棋一樣,真正下棋的人很謹慎的,在旁邊看棋的人叫得“一塌糊塗”,拼命喊“下下下”。

    觀點地産新媒體:彰泰發展有28年,若以您獨立的身份來說是2006年開始掌管公司,只有14年時間?

    黃海濤:對。所以還要持續進步,争取進入到前50名。因為不進入前50,以後就沒有入局的機會了,但什麼時候沖到前50,這還是有一段時間,目標是想這麼走的。

    因為資本永遠青睐于規模,這就讓我們不得不追求規模,因為規模小借不到錢或财務成本高。

    未來一定是要到前50,這是我們的願望,也是我們的布局,以後發展速度會越來越高,産業集中度會越來越高,只有過了前50名才基本安全。再過兩年,前50名都會沒有安全感了。要保晉級,那些已經是前十的也要保級。

    觀點地産新媒體:走規模就意味着動用杠杆,未來負債率多少比較适合?

    黃海濤:負債率不能高于預期值。未來要走規模化,但必須要控制住負債率,我也跟張巧龍約法三章,要保持規模,又要控制負債率,那就要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可能多做一些購地的能力,提高周轉率,我們現在原則上是兩個月售樓部開放,不是臨建,是正式建築,然後四個月實現開盤。

    觀點地産新媒體:房企深耕一個地區是優勢,但也會面臨一個問題,您會不會擔心彰泰走出去之後,出現管理半徑、水土不服等問題?

    黃海濤:第一,在廣西我們沒有問題,順風順水。廣西作為大本營,效率高,現金流好,所以必須要保糧倉的,這一點是堅定不移的。

    第二走出去,原則上都是盡可能尋找一些合作夥伴,當然也要适應别人的環境,這樣可以降低風險,通過合作開發,所以我是主張合作開發。

    觀點地産新媒體:彰泰發展一直很踏實,接下來要慢慢走上更加高速的列車,這個時候要跑起來了。

    黃海濤:是,所以要又好又快,掌握一個平衡。讓彰泰能夠跟上這個時代,同時我們說邊發展邊打基礎,發展的時候不要忘了打基礎。

    作為高級領導者一定要更清醒地看到企業内部,一定要強身健體,抵禦風險。因為災難來的時候,先死的永遠都是老少窮的人,只有強壯的人才能活下來。我們不一定最大,但我們一定是最好的。

    現在我們最大的問題不是敬業精神,不是工作态度,而是學習能力,用現代化的思想去引導發展,所以我一直号召同事們堅持學習。

    地産這個行業強度很大,知識更新叠代也很快。到了一定年齡後,任何人都會被時代淘汰。所以說人生三件事,一是學習,二是工作,三是鍛煉身體。

    觀點地産新媒體:作為一名企業家,如您所言,排名站上前50到30名,您希望每一個節點都能踩準,不踩錯,不踩空。

    黃海濤:對,其實最大的失誤就是戰略性的失誤。所以作為企業來講,有一句話叫,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關鍵是能否跟上時代。

    恒大做汽車可以反哺地産,地産再去反哺汽車,而且新能源汽車又是未來的發展新趨勢,所以這是他們的戰略選擇。

    撰文:鄭培茵    

    審校:鐘凱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

    領袖訪談

    彰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