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外債持續降溫,發債規模逐步縮小,投資者避險、觀望情緒升高,美元債還會是一個更優的融資道路嗎?
觀點地産網 債券市場暗涌中,碧桂園發了一筆2.7%利率的美元債。
7月13日晚間,碧桂園公告稱,拟發行額外2億美元于2026年到期的2.7%優先票據——消息中吸睛的顯然是2.7%利率水平。
這令不少人驚訝,過往在資本市場上並不算吃香的碧桂園,短短兩年内發債利率呈現直線下探的水平,從接近6%,到4%,如今已經突破3%的門檻——這對于國内的民企來說並不多見。
将其放在當下美元債市場,或許可以理解。
自2020年以來,美國持續了長達一年多的印鈔放水,處于量化寬松政策期,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債市成本,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機會窗口。
正如今年初,美國的低利率、龐大預算與貿易逆差,以及對新冠疫苗推出後全球貿易復蘇帶動非美元貨币走升的預期,将美元推至多年低點。
再疊加上各國進一步實行刺激貨币政策後,全球流動性進一步寬松,債券發行成本逐漸走低。于是,在元旦後僅僅一星期時間里,中資美元債一級市場共有19家上市房企拟發行20筆美元債,合計發行規模超過70億美元,平均融資利率為6.75%。
然而信号不斷變化,走至年中,房企的美元債之路並不是都如碧桂園那麼“幸運”。
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房企境内外債券融資累計約5480億元,同比下降16%,連續兩年下降。其中,境外融資規模同比分别下降29%。
據觀點地産新媒體觀察,今年以來,房企發海外債呈現出高開低走的曲線,如上文提及1月有開門紅的現象,但在随後幾個月里發行額度都處于波動下降的趨勢,尤其發行利率也不甚樂觀。
5月份略有回升,但随後又急速下降。
中金在報告中便指出,5月地産美元債投資收益提升帶動下,一級發行大幅反彈,不過有企業爆出負面消息後,市場情緒又有明顯走弱。
從中可以窺見,整體房企美元債發行不樂觀的原因,除了境外債市不确定性因素,還在于資本市場對内房企的信心問題。
有房企投資口人士告訴觀點地産新媒體,近期部分中大型房企的債務違約及資金暴雷事件,使得美元債風險頻發,引發了市場對于中國房地産行業的信用憂慮。
這種憂慮不僅使已發美元債券價格走低,收益率下滑,反過來又進一步抑制了新債的發行。
有知情人士稱,事實上,碧桂園曾計劃在五月發行如今這筆美元債,但當時“發不出來”。
而在已經發行的美元債里,又呈現兩極分化局面。
其中,碧桂園、旭輝、遠洋等美元債利率處在低位,如遠洋集團于7月13日發行3.2億美元2025年到期綠色票據,利率2.7%;旭輝于5月發行兩筆共5億美元綠色優先票據,最高利率4.8%。
但諸如花樣年、中南建設、領地、佳源國際等企業,債券利率則突破了10%。
這也說明,債券市場下行時,信用評級、資質較弱的房企将進一步處于弱勢。
同時,觀點指數報告指出,規模雄厚的房企明顯擁有更強的盈利能力與更大的利潤空間,雖然龍頭房企“三道紅線”達標率不是最高的,但是核心競争力方面則超過小規模企業,融資議價能力也相對較大。
可以看到,頭部房企融創,發債利率也保持在6%的良好水平。
不過,盡管部分房企發債利率高達十幾,但不得不飲鸩止渴,依賴美元債這一融資途徑。
“對于現在不少房企來說,能發債就是萬幸了。”上述投資人士感歎。
他表示,實際上,因為一些财報包裝等手段,如今房企的壓力遠不止明面上能看到的程度。
以海外債為例,據觀點指數統計,2021年内房企海外債券到期規模折合人民币約3737億元,其中4月份集中償付壓力較大,企業傾向于在下半年調整财務結構,将到期時間放在下年初,縮小賬面上的短期債務規模。
部分房企海外債到期規模都不小,如佳兆業(21.75億美元)、融信中國(15.5億美元)、綠地控股(10.1億美元)等,上述房企2021年到期海外債折合人民币規模均在50億以上。
如碧桂園此次發債籌資用途便明确提到,所得款項淨額主要用于将于一年内到期的現有中長期境外債項的再融資。
一邊是償債高峰,一邊是融資端的不斷縮窄。
如今宏觀層面早已經進入“去杠杆”周期,房企更是面臨融資端被監管、通道被擠壓的處境,加之2020年針對房企的三道紅線出台,融資與債務壓力宛如大山壓在這些高杠杆房企身上。
今年伊始,在市場流動性遠不如前的時候,房企各種融資方式也接連“暴雷”,如商票、股權質押等。因此,不便宜的美元債,因為發債條件限制少等,成為為數不多的融資通道之一。
但是,随着海外債持續降溫,發債規模逐步縮小,投資者避險、觀望情緒升高,美元債還會是一個更優的融資道路嗎?
解局 | 從局外到局内,觀察和解讀行業、企業與市場的真實一面。
撰文:林心林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