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這個公司未來成為行業龍頭企業之一,也成為中信的一家標杆企業,為中信樹立一個靓麗的品牌。”
編者按:一個博鰲,一個行業。
走過逾二十載光陰,博鰲房地産論壇影響並記錄着中國房地産行業發展的歷史進程。
來到2021年,在疫情、十四五、三道紅線、雙集中等新常态下,中國地産亦面臨着最深層次變化。從行業規則、企業模式到市場叠代,都與過往二十年大有不同。
作為有着數十年市場化發展深厚積澱的重要産業,在大時代浪潮席卷而來之際,中國地産企業和行業精英們如何調整與應對?
值此2021博鰲房地産論壇即将召開的時節,觀點地産新媒體一如往昔,遍尋中國地産商業領袖及新生代地産人,講述他們的故事與廣闊視野。
觀點地産網 楊勁的思維速度很快,工科出身的他,讓我們在來回跳躍的交流中,依然能讀懂背後的邏輯。
“距離上一次正式接受媒體采訪大概是十年前了。”楊勁這樣對我們說,這是他近十年來首次面對媒體闡述自己的思想。整個采訪過程不是簡單的你問我答,更像是一位長期征戰沙場的戰士在進行復盤。
當我們抛出疑問後,往往能擴散到更多的領域。
這兩個多小時對話按照采訪的節奏層層推進,我們也真切地感受到楊勁想要對外界說些什麼、也在計劃做些什麼。
這份意願很強烈。
新和業誕生記
話題從業務整合開始。中信集團于2020年推出“五五三”戰略,拉開業務整合的大幕。今年5月,中信資産運營與中信和業整合成新中信和業,這家公司将是中信集團新型城鎮化闆塊下的商業地産投資運營管理專業平台,楊勁獲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公司現在名字是中信和業,實際上這是個新的商業地産平台,我們正在謀劃新的公司名稱。”楊勁說話語速很快,而且字字铿锵。
在他看來,從集中優勢和資源統一的角度,中信集團可能會對地産業務進行大整合,現在或許只是開始。
“我一直堅信中信的房地産闆塊會大有作為,所以我們一批人都在堅守。”對于中信集團旗下地産闆塊業務的未來,楊勁一直充滿信心,並在這個闆塊一待就是15年。
事實上,這並非中信集團第一次房地産業務整合。楊勁之前之所以會從中信集團“空降”到當時的中信地産任職,同樣是緣于地産闆塊整合的需要。
2007年底,中信重組地産業務成立了中信地産。所有重組過程中,人事是最復雜的——“我那時在中信集團做HR,當時重組的一把手很有智慧,因為是三四個公司進行整合,無論從哪個公司找人來管人事都天然帶有偏見,于是他跟集團要人,就把我空降過來了。”楊勁回憶道。
調任到了新公司,楊勁繼續在熟悉的HR崗位任人力資源總經理。到2016年,中信地産與中海地産進行資産交易時,他已升任公司副總裁,並兼任當時的中信物業董事長。
從那時起,中信集團地産闆塊似乎一直都在調整重組的路上,對中信房地産業務始終保有信心的楊勁也一直在跟進主持相關業務。
2016年,中信集團對國内房地産業務進行整合並重新定位,成立了專注于城市開發運營業務的專業發展平台“中信城開”,該平台彼時被譽為原中信地産的“承繼者”,楊勁出任副總裁。
2017年,中信集團在整合國際大廈、京城大廈基礎上成立中信資産運營,他又被委派到這個新平台,任職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專門負責商業地産投資運營,主要任務是做好中信集團旗下商業地産運營管理。
中信集團旗下房地産業務非常龐雜,分布在不同的子公司,資源整合迫在眉睫。于是2021年,中信集團又開始了新一輪地産業務整合,第一步就從中信資産運營與中信和業的整合開始。
這次,楊勁繼續擔任整合後新中信和業公司的一把手。
與楊勁交流,可以很快發現他性格上的許多特質,如充滿自信、有激情、直率、善于思考與創新、勤奮好學、善總結、有理想……
這是一位充滿正能量的企業領導人,有着非比尋常的精神力量,因此即使面對不斷變化的崗位和責任,他依然從容,且應對自如。
他這樣評價自己:“我是一個有很強耐受力和抗壓力的人,内心相對比較強大。我在做這些變革的過程當中,包括幾次整合,承受很大的壓力。但只要是出于公心,我不會懼怕面對的困難和挫折。”
市場化
楊勁大學畢業後的工作起點很高,曾供職北京市紀委市監察局和北京市金融工作委員會。29歲時,從政府調到了大型央企中信集團。
對于切換工作軌道,楊勁的想法很樸素:“我比較快言快語,相比較從政更希望在企業能幹成點事,所以就到中信了。”
2007年底,随着中信地産整合需求,楊勁再次轉換平台,進入房地産行業。從政府到企業,再到業務公司,他逐漸走到了可以聽見“炮聲”的最前線。
工科出身,且有金融部門工作經驗的楊勁,邏輯思維缜密,善于梳理總結,于是每談及一個話題,他總能歸納出數個要點,逐一剖析。
雖是第一次與楊勁深入交流,我們卻深切感受到“很超前,很市場化”。據悉,凡是和楊勁接觸過的人,對他經營能力的評價也多是:市場化程度很高。
“早期在中信集團做HR的時候,同行見到我,說我特别不像管人力的。現在好多人與我交流,從工作效率和市場化程度方面,又說我特别像創新創業類企業的高管。”楊勁笑說。
能體現其“市場化”的第一個案例就是,在接手中信資産運營之時,他立馬定了三個關鍵詞:規範、專業、創新。
“聽起來很通俗的話,可是作用巨大。”
想要在一個有多年人員沉澱和管理慣性的組織内進行變革必然不會那麼輕松。
以京城大廈為例,這是中國第一座智能化超高層鋼結構建築,1991年投入使用,當年所應用的設計理念和技術以及設備設施,均代表了國際最領先水準。
2017年開始,在對標行業優秀企業先進技術、專業能力和運營效率基礎上,通過建設樓宇數字化運維平台、設施設備智能化改造、後期智能化運維等多種手段,“以安全、舒适、智慧、節能”為理念,用全新技術和手段打造寫字樓智能化改造的行業標準,使得運維成本大大降低。
“現在能耗、水電氣改善到每年每平米127塊錢,行業里面正常超高層甲級寫字樓都在170到200塊錢。”楊勁向我們介紹。
他還和我們分享了如何推進方案實施的小技巧:“我跟同事溝通讨論事情,對方有否定意見,一般人可能就放棄了。但是我過兩三天又去跟他介紹事情的邏輯,他可能不像第一次那麼反對了。過三天我又去,告訴他這件事得幹,對公司有什麼好處。不斷去說服他,商業邏輯、溢出效應我都說清楚。”要把事情做成,堅持是很重要的。
正是這樣的堅持與潛移默化,他的市場化特質也慢慢變成了企業特質之一。
善于思考與創新的楊勁,超前的想法也讓團隊倍感壓力。他思考的範圍很廣,包括從事房地産行業需要什麼能力,如何才能使公司的發展充滿活力,如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項目要怎樣配置資源,如何讓用戶與項目融合等。
聽其講述,不時可以感受到新的思考角度,或者得到新的啟發。
如談及房地産行業所需能力:“實際上房地産這個行業門檻相對是比較低的,别的行業比如航空、化工、醫療,管理者基本都是學這個專業的,可能只有房地産行業操盤的人學什麼專業的都有。”
但他接着指出,房地産需要的是繫統思維能力、經濟測算能力、資源整合能力、靈敏的市場嗅覺,還有前瞻性跟判斷能力等等。
又比如談及如何判斷一個城市是否值得投資:“人口淨流入這個指標很重要,這是很簡單的邏輯,有人就有需求。我再談點樸素的,看兩個指標:第一,你去哪個城市,發現堵車堵得要命,可以考慮去。第二,飛那個城市的頭等艙老是爆滿,比如說北京飛上海,一天幾十趟航班,頭等艙還爆滿,然後那個城市還堵車,這種城市的繫統性風險就很小。”
自進入中信集團以及調至中信地産之後,楊勁在人力資源方面有着近10年的工作經驗,所以他在人力資源方面的思考和總結很多,但其中很市場化的一點是“平等跟常識”。
“只要能為公司創造價值,只要你真的把'硬骨頭'啃下來,把事能解決,就會有充分的發展空間,我不需要你在這里'磨洋工'。我還倡導平等,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真正只是工作上有分工。”
理想
楊勁還有很強的全局觀,雖然任職于地産闆塊,但對于中信集團的戰略也依然如數家珍。
“中信集團推出'五五三'戰略,具體指五大闆塊五大平台和三個抓手。五大業務領域闆塊,第一個是綜合金融服務,就是中信的本業,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資産管理等,這是綜合金融,第二個是先進智造,第三個是先進材料,第四個是新消費,第五個是新型城鎮化。五大平台是金控平台、産業集團平台、資本投資平台、資本運營平台和戰略投資平台。三大抓手就是:整合、協同、拓展。”已連續奔波四五天,前一天晚上睡了不到5小時,他說精神有點不集中,但這明顯可以看出他對工作的高要求。
按照這個戰略,中信和業歸屬在新型城鎮化闆塊里:“集團給我們什麼要求?新型城鎮化闆塊要成為智慧城市營建者,要提供集規劃設計、建造、開發、運營管理于一體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據介紹,中信和業的業态,以寫字樓為主,将來還有酒店、商業、産業園區;地域上分成京内、京外、境外;從資源上來講,首先是中信體繫内,然後再在市場上逐步拓展。
“體繫外我們考慮跟政府部門包括别的非房地産主業的大央企合作,通過這種方式,規模擴張也快。比如說某個央企全國各地都有這類資産,又不是做這個行業的,它剝離出來我們統一來幫它運營管理。”說到未來的規劃,楊勁略顯疲憊的臉都顯得精神起來,眼中閃爍着光芒。
他說,按照集團領導的構想,未來這個新的商管平台要整合資源,構建體繫,打造品牌。“中信集團下屬子公司持有物業的商管業務,可能會逐步放到這個專業化平台來打理。”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楊勁就一直在思考與探索資産運營的方式方法。
“過去幾年通過資産運營,包括未來中信新的商管平台,我在想升級或者創新商業樓宇運營管理的商業模式。傳統的模式是租賃+物業管理,業主蓋了一個樓,把這個樓租出去,再提供保安、保潔、維修、客服等物業服務。我一直致力于通過空間場景、環境場景和服務場景的打造,使我們的運營效率更高、價值更大。”
“這是我們做的三件事情,未來也會沿着這個路走下去。”
至于在不同業态上,中信和業将都有不同的新嘗試。
寫字樓業務方面,“我們的定位有些差異化,做總部大廈管理專家。同時也會延伸做創新産品,比如我們在北京開始做信悅空間,這是辦公樓産品,也是新辦公方向。”
“另外,資産證券化、類REITs方面,金融本身就是中信的強項,實際上現在這個行業的業務金字塔是什麼?底層是物業管理,然後是資産管理,上面是金融運作。而且中信不排除到一線和發達二線城市去建設或運營更多標志性建築,就像北京的中信大廈這樣。”
零售商業方面,“我們也在做産品,在沈陽打造了信悅匯,這是第一個,接下來可能會在其他城市'落子'。”信悅匯與同類競品最大的不同,是與中信業務的聯動協同。
“在這個産品里賦予更多的中信元素,會努力在産品里發揮中信的協同優勢。比方說在底商,標配一家中信銀行、一家中信證券、一家麥當勞、一家中信書店,還有一個健身房,這已經構成了美好生活的完整業态。有餐飲、有理财、有教育,包括還有信誠保險等其他中信業态的網點。”
此外,“工業園區業務開始在謀劃,寫字樓業務現在是主導,接下來還有酒店業務。還有一塊就是城市更新業務,只做商業樓宇的更新改造。”
說到此處,楊勁面帶微笑,“中信的地産闆塊潛力巨大。做好房地産業務比較關鍵的因素,不管是住宅還是商業,融資能力、良好的政企關繫、團隊等等,中信都具備。”
除了對自身的信心之外,市場數據也給了他“很大的信心”。截止到今年,中國寫字樓存量面積是8億平方米,近10年的年化增速大概14%;零售商業面積是29億平方米,近10年的年化增速超過10%。
“所以中國的商業地産市場規模在快速增長,存量規模很大,結合城鎮化的進程,包括借鑒國外的一些經驗來看,商業地産的管理業務目前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房地産企業的開發觀念跟思維模式也在發生轉變,從重開發向重運營轉變,所以我很看好資産運營這個行業的前景。”說完,他拿起杯子喝了口茶。
二十多年前,選擇從政府官員轉身到企業經營,自有他的考量。二十年後,回顧經營了多年的事業,他坦承:“特别希望自己的人生有點價值、有點意義,不希望老了以後,感覺好像沒做成什麼像樣的事。”
“希望這個公司未來成為行業龍頭企業之一,也成為中信的一家標杆企業,為中信樹立一個靓麗的品牌。”這是楊勁最樸素的理想。
“我會堅定地走下去,只要我幹這個事,就會堅定地走下去。”
以下為觀點地産新媒體對中信和業董事長楊勁先生的采訪實錄。
觀點地産新媒體:随着房地産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的轉換,國内對于資産運營的作用也越發重視,不動産資産運營企業也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您認為目前資管業務處于怎樣的階段,其未來的發展态勢會如何?
楊勁:比較看好現在的資産運營。實際上,房地産行業已經出現變化了,原來這個行業價值曲線的高點基本上在中間,在建造和營銷階段。現在變了,行業的價值曲線成為微笑曲線,高點在兩端,前端是金融和土地,後端是運營管理。
前端融資結構的設計讓資金成本低,通過産城融合等方式使土地獲取成本低,會有很重要的價值。另外就是後端的運營,這是我很看好的。中國商業用途物業的市場規模在快速增長,存量規模很大,結合城鎮化進程,包括借鑒國外一些經驗來看,商業地産的管理業務目前處在一個快速發展階段。
在這個階段房地産企業的開發觀念跟思維模式也在發生轉變,從重開發向重運營轉變,高效的運營一方面帶來長期穩定的現金流,實現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租金回報,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升持有物業的估值水平,實現資産增值和溢價,所以我很看好這個行業的前景。
觀點地産新媒體:想在運營管理上做一些調整和創新?
楊勁:對。我認為資管這個行業很好,運營這一塊在産生價值。過去幾年,我通過資産運營,包括未來中信新的商管平台,想升級或者創新商業樓宇運營管理的商業模式。
傳統模式是租賃+物業管理,我一直致力于通過空間場景、環境場景和服務場景的打造,使我們的運營效率更高、價值更大。
集中辦公寫字樓出現了一百多年,未來會變成什麼樣我也不知道,但是變化趨勢我的觀點主要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空間場景。主要做兩件事,一是空間形态的重構,二是空間價值的挖掘。随着共享辦公、新辦公的出現,空間場景上出現了很多的變化,随着90後甚至00後進入職場,他們對空間的需求跟傳統可能不太一樣,包括現在的新辦公,強調交互的空間,強調個人的私密空間等。
另外,寫字樓被浪費的空間很多,我們在拼命挖掘,去辨識那些廢棄空間的作用,發現價值,不斷積累運營樓宇經驗。
第二個方向是環境場景。主要強調科技賦能,通過技術手段讓資産更有價值、讓運營更有效率、讓客戶更有體驗。未來無論是資産所有者、運營管理方、樓内租戶,大家對寫字樓是否綠色、環保、節能,以及智能化程度要求越來越高。這方面我們在下大力氣。
第三個方向是服務場景。我特别強調要讓樓里的入駐企業B端和白領C端與樓宇增強粘性、産生關聯、共生共享。我們利用中信豐富的産業資源和借助中信品牌鍊接外部資源,做增值服務。初期可能是做流量,但最終我們是想做産品。針對不同樓宇里不同的租戶開發産品,讓樓宇形成“社區”的概念。
這是我們做的三件事情,我們一直沿着這個路徑,未來也會走下去。
剛才說了市場的轉變,再回過頭來說這個行業。我覺得從發展态勢上來說:
第一,行業的領軍企業都有很強的資管能力;
第二,科技會重塑房地産行業的價值;
第三,體驗、跨界、智能會形成潮流。
觀點地産新媒體:投資的理念是一線和強二線,弱一點的城市是不願意去的?
楊勁:我們不一味追求規模,價值創造能力行業領先的不動産資管商是我們企業的定位,願景是要成為國内商業運營領域的知名品牌。盡管适度的規模是保證,但是不會一味追求規模,也就是我們還是會聚焦在一二線城市。
原因非常簡單,2020年TMT、金融、專業服務業累計占到寫字樓租賃總量的60%以上,這一類業務公司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為主的核心城市圈。而且從空置率來看,一二線城市就算空置率有點高,也比三四線城市要低。
房地産的産品很重要,但核心還是要看位置。最核心的就是人口淨流入,有人就有需求。商品房就是個商品,商品的價格一定是受供求影響的。所以談到房地産,人口淨流入這個指標很重要,這是很簡單的邏輯。
觀點地産新媒體:有資産管理行業人士表示,很多本土大企業在商業樓宇管理上更習慣跟中國企業合作,這個領域未來會産生本土的巨頭,您認同這種說法嗎?
楊勁:我的觀點是會的。現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對于開發類企業,PE倍數一般在3到9倍,對于運營服務類企業一般在20倍以上。
很多公司說去上市,資本市場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定價,不光是融資,聰明的投資者都會将資金投向有價值的領域。
國外起步比較早,經過了百年發展,國内的商業地産發展歷史比較短,随着近幾年快速發展,我認為國内也會出現巨頭,我們也希望未來中信的商業地産運營管理公司能成為行業領先企業。
觀點地産新媒體:近幾年不少房企都在嘗試資産證券化、類REITs等融資手段,加之如今房地産行業境内融資收緊,您認為中信和業在其中有無作為?
楊勁:肯定要做,本身金融就是中信的強項。
首先,中信的産業是多元化的,各地有很多企業,自己的企業可以作為我們運營樓宇的重要客戶,市場風險相對較低,就會有穩定的現金流收入,作為優秀的底層資産,我們可以拿諸多優質物業流入的現金去做金融産品。另外,我們可以享受把這個樓賣掉以後的資産溢價。通過做REITs,實現退出,所以未來中信肯定會在這個領域好好探索。
觀點地産新媒體:集團的戰略非常明确,覆蓋的面很廣。
楊勁:中信的地産闆塊業務潛力巨大。按照戰略,我們在新型城鎮化闆塊里要成為智慧城市營建者,要提供集規劃設計、建造、開發、運營管理于一體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此外,在碳中和、碳達峰這一塊,中信也是有規劃的。未來要把低碳減排的理念融到産城融合的業務里,參與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建設,打造精品的生态綠色工程。
按照我們集團的統一規劃,新型城鎮化闆塊要做幾件事:第一是要成為綠色低碳城市的營建者。第二是要立足産城融合,積極融入到國家區域戰略。第三是形成投融資、規劃設計、建設、運營一體化。
再插一句關于行業發展的趨勢。現在中國的城鎮化率,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是60%,但是戶籍人口只有45%。
觀點地産新媒體:所以這個會推動很大的需求?
楊勁:一個行業未來怎麼樣,我們還是回到經濟學的本源,看供給和需求。
供需決定了這個行業會不會好。新型城鎮化不僅僅是人口本身到城市里去了,需要在住房、收入、公共服務、就業保障等多個方面做好配套。
還有一個明顯拉動需求的因素是消費升級。随着老百姓美好生活的構建,持續的在房産上的消費升級,會推動行業的發展。
所以房地産行業只是發展的階段變了,國家關于房住不炒、回歸住房居住屬性、租售並舉等等政策的提出,都對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場主體的做法需要相機決擇,我總體對行業的發展趨勢還是看好的。
觀點地産新媒體:很多企業喜歡和本土的合作,認不認同這個說法?覺得找本土更接地氣。
楊勁:我們比較開放,我覺得都可以。中信市場化程度是挺高的,不管是本土的,還是外資企業甚至是民營企業。
我們合作的邏輯是,你跟中信合作,彼此能互惠互利,我們就可以讨論。比如說你能帶來項目資源、帶來資金。
中信有一些文化邏輯,比如說做生意要有利可圖,但不唯利是圖;要做就做到行業領先,要不就選擇行業領先的合作;充分發揮協同,共創新可能。
所以我們不排除跟任何企業合作,只要是優秀的企業。
觀點地産新媒體:未來的産業布局會有哪些?還是說主要是做不動産的運營?
楊勁:中信和業是集團打造的商業地産運營管理平台,主要就做一件事,商業地産運營管理,以寫字樓為主,還有酒店、商場,未來可能還有工業園區。除此之外,我們專注商業樓宇的更新改造。
中信集團不同子公司因為各種原因下轄數量不少的酒店,未來可能都會逐步統一放在我們這個平台下。
觀點地産新媒體:合並之後是會有自己的酒店管理集團嗎?
楊勁:酒店管理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行業,我們會選擇優秀的酒店管理公司合作,也會考慮合适時機打造我們自己的酒店管理品牌。
觀點地産新媒體:整合得更加幹淨,更加聚合。
楊勁:對,就是打造一個運營管理平台。從專業上分成資産管理、物業管理。從地域上來講分成京内、京外、境外。從來源上來講,分為體繫内和體繫外,首先我們體繫内就有很多,然後再在市場上逐步拓展。
我們先立足于把自己的打理好,然後再在市場上拓展。
觀點地産新媒體:除了運營管理,剛才您談到商業樓宇的更新改造,這方面的資金問題怎麼解決?
楊勁:中信本身的融資渠道和平台比較豐富,此外,我們考慮通過基金模式來解決融資問題,我們正在謀劃城市更新基金,尋找更多的出資方與我們合作。畢竟通過直投重資産的模式風險越來越高。
觀點地産新媒體:公司的團隊是市場化招聘嗎?
楊勁:有市場化招聘的,也有内部培養的。我們雇主品牌的打造一靠事業吸引人,比如會跟員工描繪公司發展前景,提升他們的成就感;二靠中信的品牌,提升他們的荣譽感和使命感;三靠公司内部組織氛圍,提升他們的歸屬感。比如我在公司說,只要能為公司創造價值,把工作幹好,把事解決了,不一定非要朝九晚五。還比如說我在公司倡導平等文化,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真正只是說工作上有分工。大家都是平等的交流,公司前台有什麼訴求都可以直接找我。
觀點地産新媒體:您覺得自己是怎麼樣的管理風格?可否分享一下管理上的心得?
楊勁:我在中信工作20年,曾經在公司開會總結了8條做好企業的心得。
第一,一個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戰略清晰方向明确。
第二,在前進的道路上一定是荊棘重生、千曲百折,需要定力、信心、耐受力和抗壓力。
第三,專業化跟職業化的團隊是企業走向成功的基石,人才是企業制勝的根本。
第四,健康的激勵約束機制才能夠确保企業氛圍和企業文化的正向效應。
第五,唯有持續不斷地開展機制創新、産品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才能使公司的發展充滿活力。
第六,高效的資源整合和協同是當今企業特别是中信的企業極具比較優勢的競争要素。
第七,要秉承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和完美。
第八,要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發揮紀檢監察的作用,發揮群團工會的作用,這是國企的獨特法寶和政治優勢。比如說前一陣公司組織員工去太行山搞黨史教育,讓所有人都非常凝聚,所有人都非常振奮。
我覺得我基本上是屬于一個成就導向型的領導,我可能會給下屬确立清晰、明确具有挑戰性的目標,讓他們去完成,去達到一種超越水平、高質量的績效和成就。
我願意把事情交出去的,告訴我結果就行,中間不會管太多。
觀點地産新媒體:結果導向的?
楊勁:對,結果導向或者是成就導向。
我在公司提了16個字:放心不下、豁得出去、看着像樣、拿得出手。
非常樸實,放心不下強調的責任心,對一個事老是惦記,老放心不下,就是有責任心。光有責任心不行,還得有擔當,得豁得出去。
任何事都有專業,得看着像樣,像那麼回事,有專業技能,最後就是結果導向,拿得出手,這也是我在公司講的。
觀點地産新媒體:這16個字非常平實,但是事實就是這樣。
楊勁:這是我在公司倡導的,另外對文化的打造,我希望團隊思想共識、情感共鳴、方法共通、節奏共振、困難共擔、知識共享。
我們有“輪訓制”、“導師制”,對不同層級員工有不同的人才培養計劃,比如青年人才我們強調素質拓展和行動學習。
觀點地産新媒體:聽說您有大量閱讀的習慣,所以會激發很多想法,對嗎?
楊勁:對,所以我在管理上還有很多想法,剛才講了8大體會,原來還講一個企業應該有道、有責、有序、有效。有道是強調戰略要清晰,有責是母子公司邊界要清晰,不能亂打架,強調責任文化;有序是流程要設計得科學;有效就是有好的激勵約束機制。
另外,要做成一個事情,應該是明勢、謀道、優術。古語里頭叫取勢、明道、優術。不管幹什麼行業,對行業的大勢要了解,比如這個行業最近的市場情況,參與這個行業的市場主體是什麼模式,包括自己的企業資源禀賦等等。首先是明勢,在明勢的基礎上謀道,把戰略、商業模式想清楚,最後才是戰術性的東西。
這些年我重視的東西大概有這些方面:第一是比較強調戰略跟戰略定力;第二強調執行效率和結果;第三強調專業跟市場;第四強調協同跟資源整合;還有一個強調平等跟常識。
觀點地産新媒體:平等、尊重常識。
楊勁:平等特别重要。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真正只是工作上有分工。
另外,我在管理中會尊重常識,不要小瞧這一點,做到不易。比如說一個員工家里有人生病在醫院,非讓他在公司加班,他能幹好嗎?這是不尊重常識。一定是讓他把那個事處理完,回過頭來他會對公司感情更深,更飽滿地投入。
撰文:劉滿桃 潘玲宣 張钇璟
審校:劉滿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