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韶穎與觀點面對面:比現實更有力量的

观点网

2022-08-01 20:54

  • 對服務的初心、對價值的堅持,往往比現實更有力量。

    編者按:在創造中尋求解決之道,從2022年開始,一個“新的行業”正在成型。

    當前,世界與中國迎來百年未有之變局,面對世紀疫情、全球化退潮、經濟下行、地緣沖突與能源危機等不确定性,困難與考驗前所未有。

    此時,整體經濟及各行各業都進入了新的周期,房地産及由此衍生的全新生态體繫,要用最積極的态度,給今天的行業及相關産業重新定位,並尋求破解之道。

    作為有着數十年市場化發展深厚積澱的龐大産業,作為穩住經濟的重要抓手,在新的周期,中國地産行業的企業領袖和精英們,如何創造新的未來?

    值此艱難時期,“2022博鰲房地産論壇”将繼續如期召開,觀點新媒體一如既往邀約中國地産商業領袖及新生代地産人,傳遞信心與勇氣,講述他們的故事和思想。

    觀點網 這次見面定在了重慶。

    七月的重慶不負“火爐”城市盛名,尚未入伏的月初,氣溫就已突破40度,而這一刻體感的“魔法傷害”也僅僅是這座城市的日常。

    我們每年都會和羅韶穎坐下來聊聊天,因疫情,她不久前剛在上海隔離了三個月,采訪當天,高挑個子的羅韶穎身着黑色休閑連衣裙,穿了雙運動鞋,肉眼可見地瘦了不少。

    她笑笑說:“這是一段寶貴的經歷,但是最好不要經歷。”

    訪談之前,我們約好在一家可以吹起空調享受camping感覺的沉浸式露營主題綜合館gogaga用餐,迪馬的小夥伴希望能給我們一些與衆不同的感受。

    人對于融入或回歸自然的期待,似乎出于本能。

    露營、自然、樹屋、餐酒、咖啡……這些充滿自然野趣返璞歸真的輕松惬意,的确對奔波繁忙的人們有着致命吸引力。

    這家店鋪坐落于重慶知名商業項目東原1891時光道,這是由羅韶穎付諸精力打造的作品,一開始就不是定位為常規的家庭購物場所,而是一個有特色的主題商業。

    在這里,不僅能夠有藝術的體驗,更會發現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店鋪。

    價值、意義是這位女企業家追求的,她的商業邏輯簡單又直接,那就是做對的事情:“覺得什麼事情是對的,是有商業價值的,又剛好是我們興奮的,就勇往直前去做,相信做的是對的,做出來是多赢的就好了。”

    東原做商業、物業、康養等都基于這一邏輯,這位女掌門人並不愛算短賬。以養老為例,即便當下不賺錢甚至虧錢,但從商業邏輯上看,剛需、增量市場、市場上的消費意識和習慣會在未來10年完成叠代,這些能夠讓東原有機會去擁抱驚喜。

    那是給未來種下的,一片片希望。

    “做好心理準備,就算沒有驚喜、不賺錢,有沒有本事做到微利?我們是發自内心能夠從服務中找到成就感的人,微利是财務回報,滿足感是精神回報。”

    現實很殘酷,但對服務的初心、對價值的堅持,往往比現實更有力量。

    “比想象中能熬”

    午餐過後,我們便被引至一間開闊的會客室,這里視野極好,可以居高臨下俯瞰長江風光,與渝中半島隔江相望。

    東原的重慶總部同樣位于東原1891時光道--2017年,東原将總部搬至上海虹橋,宣告全面進入跨越式發展時期。

    水深才能養大魚,羅韶穎曾在内部信中提及,上海所在的華東地區作為全中國客戶層次更豐富、生活方式更多樣、對體驗更敏感的市場,對于處于成長階段的東原來說有重大戰略意義,下一發展階段的核心競争力将在此浮出水面,並成熟、成形。

    以前的東原,是一家一切只向前、時刻在創新的企業。

    “不是追求規模,而是價值創造邏輯:時刻琢磨怎樣做更好的産品,有更好的體驗,不斷創造越來越多主流客戶需要,同時我們這幫人做起來也特别有興趣的事情。”

    現在對于東原來說,“扛下去”是首要命題。

    聽羅韶穎說話是一件快樂的事,她喜歡加上一些拟聲詞和語氣詞,讓談話變得更加輕松。她打趣:“過去一年發現,哇塞,活着這件事還是挺有技術含量的,我們從來沒有特别琢磨過,但是居然也扛住了。”

    “東原跟全國絕大多數民營地産公司一樣,就是扛。很難受,但沒有别的選擇。”羅韶穎在闡述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事實。

    辛醜一年,房企迎來風暴,嚴厲監管、股債雙殺、銷售腰斬,房地産企業歷經史無前例的腥風血雨。

    每一家企業尤其民營房企被時刻打量着,直到目前為止,東原仍然是少數未發生違約事件的民營企業。

    羅韶穎很喜歡托爾斯泰的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她認為這一邏輯是很多情境下的真理。在企業經營和發展中,對的策略到最後都是反映為/利大于弊、得大于失,不對的策略最後會出現很多問題。

    東原如今的安全與羅韶穎的性格緊密相關。

    大學時代遠渡重洋留學,回國後任職投行的她卻不是一個投機主義者,有自己劃定的安全邊界,對投機有着強烈的警惕,認為一些偏投機邏輯的、想靠抓住一個機會就完成回收閉環的,但現實當中往往會出各種幺蛾子,最後得不償失。

    很長一段時間里,規模化占據話語權的地産行業,保持理性,對企業家而言知易行難。就是這份清醒和理智,讓東原在行業劇烈變動期仍能夠生存、發展。

    “生存即發展,存在就是勝利。”這可能是目前幾乎所有民營房企的心聲。

    不等同于被動消極的“活下去”,在逆境中“熬着”的時期,羅韶穎仍要求東原有所成長,要為未來的發展做一些準備、探索、嘗試。

    “活着是一種信念,發展是變化的、進步的,這個行業雖然已經過了它的巅峰期,但那是舊常态底下傳統定義的、約定俗成的行業。”

    羅韶穎並不諱言如今行業面臨的急劇變化,自嘲是數字盲的她曾在兩年前就表示:“房地産行業可能正常情況在不超過10年時間内,銷售規模收縮到不超過10萬億。”

    即便她強調這僅是感性的“拍腦袋”,不是一個基于理性财務預測的邏輯,但在其中還是能夠覺察出這一掌舵者對于行業的判斷。

    “擁抱現實”

    我們認為這一預判較為悲觀。

    現實中的羅韶穎,是一個喜歡為悲觀打算做最大努力的人。她笑稱自己永遠會提前很久開始杞人憂天,這樣的好處在于,真有一天一個大巴掌打到臉上時,就不會過于震驚。

    即便如此,如今的狀況仍超出她的預期:“我覺得一定會這樣,只不過這次來得太猛了一點而已。”

    但這並不意味着行業沒有機會。

    羅韶穎認為,行業從舊常态來到新常态,新的時期一定有些新的價值邏輯,過去沒呈現的,未來要呈現;過去不被重視的,未來會被重視。

    她耐心分享:“傳統舊常态下的1.0版的定義就是地+産,地産兩個字就代表行業的價值邏輯,地代表土地價值,大多數企業發展是依托于土地的價值,産是資産,我們說地産的兩個屬性是消費品屬性和金融屬性,資産就是反映它金融屬性的價值。”

    “土地價值靠什麼?我們必須謙虛地說,是依托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城鎮化,城鎮化帶來土地升值,只要把土地升值的價值變現,就是一個很好的公司了,反映在财務價值上,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增長狀态。”

    行業的拐點也是新生,如今,現實無法抗拒地來了。羅韶穎深知,東原不是一家能夠單純靠龐大規模扛過一切和取勝的公司,就需要在新常态中不斷尋找變化帶來的新機會,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

    羅韶穎說要擁抱這個“現實”:“就像我們不能選擇出生在什麼時代,不能選擇出生在什麼地點,能做的就是去擁抱那一刻。”

    如何擁抱?她給出的回答是“錯位競争”。她認為,東原作為一家中等規模民營房企,並不具備占有資源的能力,包括較低的資金成本和綜合運營成本。

    而在其中,東原也能夠有屬于自己的生存空間,因為大魚有大魚的玩法,螃蟹有螃蟹的玩法。所謂錯位,就是去做一些其他公司不會去做的、不想去做的,或者想做也不擅長做的。

    羅韶穎認為,相對于西方及香港的公司,内地地産公司的确沒有真正經歷過周期的摩擦。她自省,東原的優點是年輕,缺點同樣是年輕,所以在長遠規劃布局方面的技能比較缺乏。

    她很欽佩一些非常有戰略高度和戰術成熟度的香港同行,久經考驗,布局周全,宛如老手下棋。

    “不再是原來的東原”

    羅韶穎說話喜歡用比喻,讓表達更為生動形象。

    從小長大的文化環境,讓羅韶穎的閱讀面十分龐雜。我們詢問她是否尤為愛看哲學類書籍,因為言辭很有哲理。她笑着搖頭,說唯一一本哲學書是最近因為孩子的緣故而看了一點《蘇菲的抉擇》,感歎現在的小孩可以有這樣深入淺出的哲學書看。

    她甚至用四渡赤水、橫渡長江來形容此刻行業所面臨的艱難旅程,而在歷經這一切抵達新常态的彼岸之時,船還是那個船,但是每塊闆都已經換過,東原還是東原,但也将不再是之前那個東原了。

    不過無論如何,東原都不會改變一個商業邏輯,那就是做對的事情。

    羅韶穎追求價值、意義,長達兩個小時的對話中,我們提及物業、商業、養老,她說這些都是“對的事情”,所以東原會一直堅持做下去。

    今年4月29日,迪馬股份旗下物業公司東原仁知正式在香港挂牌,截至2021年末,東原仁知有325個在管物業項目,包括住宅及非住宅物業,總在管建築面積約為2820萬平方米,全面覆蓋住宅、商寫、城市綜合體、政府公建、工業園、産業園、使領館、醫院、學校和城市服務等業态。

    “我們做物業還是基于覺得什麼事情是對的,同時是有商業價值的,而又剛好是我們喜歡的興奮的,那就勇往直前去做,相信做的是對的、多赢的事情就好了。”

    我們接着聊到商業,不僅僅是東原1891時光道,在東原,看不到同類型商業項目的復制,因為每一個項目都獨一無二,要跟所在的城市、地段、客群的特點偏好、生活方式相吻合。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産品要适合你的客戶。如果一定要做一個標品也不是不可以,但在東原人的基因里,還是覺得要做更适合這個地方的産品。”

    在如今的環境中做商業,往往面臨比較大的資金沉澱,但羅韶穎仍認為商業大有可為:“以大多數民營企業的資金成本持有商業項目,以現在的租金水平,絕對不會讓财務指標好看,還要時不時被疫情影響,但商業是一個城市功能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據透露,東原未來商業項目的增量會聚焦以輕資産方式獲取新型社區級項目,東原内部稱為“社商PLUS”的産品,以此繼續擴大經營項目數和面積。目前,東原商業已更名為東原致新,專注于商業及綜合服務領域的核心業務闆塊,是以社群運營為核心,專注復合空間經營和創新内容孵化的城市更新綜合運營服務商。東原致新擁有投、融、建、管、退全周期能力,輕重資産並舉,在營總經營面積約62萬方,分布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如重慶,上海,武漢,成都,杭州等,為創新商業提供資産管理及城市更新核心服務。

    康養亦是同樣邏輯,羅韶穎相信這同樣是對的事情,而且一定是有商業價值的,只不過要把握好節奏,等待開花結果時。

    相聚的時光總是短暫,時間不早,我們不得已結束話題。

    離開前,我們在羅韶穎辦公室拍了幾張照片,此時已近黃昏,陽光終于慵懶下來,隔着落地窗暖暖灑在她的肩上。

    我們看到的這位女掌門人極具雙重秉性,她随性又堅定,溫柔又強大,有着無堅可摧的信念感和執行力,有着快人快語的個性,又有着靜水流深的脾性和底蘊,有海納百川的自我消化包容能力,也有上善若水的心性和以柔克剛的行事。

    作為領導者,羅韶穎並不願意在工作中讓夥伴感到疏離,遇到不滿意的方案,她也會提出“再調整一下會不會更好,我的意見是……”。

    她總是笑臉盈盈,有平常心且易滿足,這種滿足不在于物質,更多是精神上的滿足感與成就感,與她並肩作戰的小夥伴亦是如此。

    以下為觀點新媒體對迪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東原集團董事長羅韶穎女士的采訪實錄:

    觀點新媒體:房地産業近一年來很難,您有怎樣的體悟和判斷?

    羅韶穎:東原跟全國絕大多數民營地産公司一樣,就是扛。很難受,但沒有别的選擇,用我在内部講話的說法:“生存即發展,存在就是勝利”。

    這個行業雖然已經過了它的巅峰期,但那是舊常态底下傳統定義的、約定俗成的行業。新常态下,這個行業本身就有很多新的東西。

    新常态是什麼?就東原來說,不是一個規模極其龐大的、已經可以靠規模扛過一切和靠規模來取勝的公司,就需要不斷在中間尋找變化帶來的新機會。

    行業從舊常态到新常态,一定有些價值邏輯是過去沒呈現的、未來要呈現,以及過去不被重視的、未來會被重視。

    觀點新媒體:東原要在新的時期中尋找機會?

    羅韶穎:我們特别喜歡幹一箭幾雕的事,同樣是花了一些時間、精力,最好是同時一舉幾得。

    所以我們既要保持存在,活下來,還要為未來的發展做一些準備、探索、嘗試。

    在這個時期為生存作出努力,擺在我們面前的有點像四渡赤水或者是橫渡長江,要渡過這段非常艱難的旅程。

    等到達新常态的彼岸,就像忒修斯之船,它還是那個船,但是它的每塊闆都已經換過了,東原也不會再是原來那個東原了。

    觀點新媒體:您對周期的判斷是怎樣的?

    羅韶穎:經濟周期的四個階段:繁荣、衰退、蕭條、復蘇,這是大家會用來描述周期的一組詞。在金融圈,周期可能是很短的,兩三年就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但康波也是周期,是長達60年為一個周期的。跳出金融看經濟,它已經是一個更長的周期了,跳出經濟再看社會的,那可能是還要長得多的一個周期。

    這些就是你要擁抱的現實:我們不能選擇出生在什麼時代,不能選擇出生在什麼地點,我們能選擇的,就是去擁抱那一刻。

    觀點新媒體:新常态中,東原如何尋找自己的發展空間?

    羅韶穎:在新常态里,我們要擁抱的現實比如說在操作層面,一定就是國有部門占有稀缺資源,包括便宜的錢,還有隐含的一些比我們更低的運營成本。

    拿生意邏輯來說,便宜的資金成本是看得見的賬,什麼叫隐含的更低的綜合運營成本?比如說信任成本,因為國企是被信任的,所以它們在很多領域的顯性和隐性成本都會更低。

    這就是現實,而跟這個現實匹配的商業邏輯就是,讓每個企業去做它資源配置能力更适合的事情,那麼國企一定更适合做重資産的事情。

    回到商業邏輯來看,當大家都要在這個池塘里求生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錯位競争。大魚有大魚的玩法,螃蟹有螃蟹的玩法,要怎麼跟人家錯位?那只能是找到人家不會去做的、不想去做的,想做也不擅長做的。

    什麼叫不擅長?就是做的成本更高,投入産出更低。如果里面剛好有更适合我們做的,我們就做了。像東原這樣的公司,剛好特别匹配對服務、創意、合作精神的要求特别高的業态。

    觀點新媒體:您好像很低調,不經常應酬。

    羅韶穎:我非常珍惜時間,我的三觀里頭對時間的珍惜是比較變态的。

    怎麼珍惜呢?就是特别在意時間的投入産出比,這種産出也不是說功利的商業價值的考慮。比如說我們兩個人聊天,我們聊4個小時,他們在那里等着,可能覺得有這個時間我去開一個會不好嗎,也許能更立竿見影的轉化為商業價值,但是我跟你聊天覺得愉快,這也是産出。

    有些應酬場合一堆人坐在那里,但如果大家比較矜持的話,也不會進行一些很深入的探讨,既學不到很多真實世界的東西,也談不到有多麼愉快,還得顧着客套,其實有點累。

    觀點新媒體:您覺得今年的銷售什麼時候能恢復到去年七八成?

    羅韶穎:我沒有辦法預判在什麼時候能回到這樣的水平。原因是有太多變量,不是單一變量。

    過去大家在舊常态里面适應的模式就是主要就一個變量,就是中央政府什麼時候出政策、出什麼樣的政策,只有一只手在發揮作用。但現在的情況不是的,包括今年開年不久俄羅斯和烏克蘭打起來讓我很震驚,而且打起來之後的連鎖反應,就算全球最牛的地緣政治、軍事、外交的專家,有幾個人是提前預判到了所有後續的連鎖反應的?應該非常少。

    以前說蝴蝶效應,說南半球的一只蝴蝶扇動一下翅膀,會在這里那里帶來風暴,但現在不是哪里的蝴蝶煽動翅膀,也不是一只黑天鵝一頭灰犀牛,而是任何一個地方都能夠突然跳出來一只恐龍,引起的反應真的是很難預期的。

    我覺得我們能看的大趨勢,只能說是經濟的收縮和全球化的逆轉。很多變量發生的作用,到最後都是在往這個方向加速,這一點不會變。

    觀點新媒體:今年在上海封城期間全部居家,怎麼鼓勵團隊?一些新員工還有勇氣進到房地産領域,怎麼鼓勵他們?

    羅韶穎:鼓勵的就兩種。一種是比如說人力資源做組織發展的同事有一些專業的套路,例行的專業動作,比如我們會搞線上音樂會、線上心理學講座等等各種活動。

    另外一種是隐含在日常工作中的。我們是非常反打卡邏輯的,雖然我們也有打卡,但是骨子里是比較反感這一點的,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是靠上下班打卡來達成的,我不相信那個,所以人力資源在我們這里做得也比較痛苦,因為董事長是這種風格,但是他們的本職工作還是要保證大多數人的紀律。

    我們平時沒有疫情的時候,反而不會說每個人都必須按點上班,但是疫情期間,大家都在自己家里待着,我反而讓人力資源去推動早上到點打卡,然後開早會,但目的並不是為了讓大家一早開會然後可以幹更多的活,而是為了讓他們有群體感,日復一日地保持着跟團隊、跟其他同事有共同目標。

    貌似在強調紀律,但是要解決的其實並不是紀律問題。這個期間我們還特别強調着裝,我們很多會議在線上開,我說不準關攝像頭,開攝像頭其實也是為了逼大家要梳洗收拾清爽,讓大家在居家封閉的一個異常狀态底下,把自己的精氣神拎起來,也跟團隊更好地同頻。

    所以我們有人力資源專業的常規動作,也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動作,但其實也是一種鼓勵,因為人在那種情況下,沒有團隊的外力的支持,是容易頹廢的。

    觀點新媒體:東原的銷售現在是傾向于交給中介做,還是交給自己的團隊?

    羅韶穎:我們公司的産品特點,越是這樣的市場,越适合自己做。我們在有些項目上會由戰術出發多用中介,但整體上一定是要靠自己的團隊輸出價值。

    每個公司可能都多少有些問題項目,但這個時期的不好賣,不是說哪一個盤或者哪一個公司出了問題,真的是行業本質的問題,大家都很難賣;後續的問題,比如說都拿不到按揭貸,或者是消費需求沒有了,或者是買房子的錢沒了,要不然對未來還能不能賺錢開始擔憂,這些是這個行業當下高度同質化的問題,我不認為靠銷售的術能解決。

    另外,到現在這個時候,我認為剩下來的絕大多數同行都是已經比較全國化的公司,對這樣的公司來講,也許某地區某個城市的營銷團隊特别能打,不管是内部的還是外部的,但放到全國的角度來看,靠外部專業銷售團隊完成大部分的業績是不現實的。從銷售的術方面,我看不到有一套打法可以适用于大多數開發商。

    銷售到底應該是自己團隊賣,還是給第三方團隊賣?為什麼要自己人賣?因為他們更理解自己産品的價值。東原有自己獨特的、差異化的産品價值點,外部銷售團隊不會理解也不會關注這個價值點。

    觀點新媒體:您更看重新員工哪方面特質?

    羅韶穎:要跟公司匹配,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這也是我的三觀。

    今天做培訓的這批是東原的,而我們不同的業務線也都有對自己新員工的畫像。放到整個迪馬大家族來看,各業務線都一樣的比如說真誠、高效。

    同樣的,我們在東原一直以來的價值關鍵詞:簡單、開放、包容,也都适用于其他業務線,因為這是迪馬股份一級科目的價值觀。

    然後到不同的業務線,根據每個業務線具體情況,各自還有一些自己這個行業、這個階段看重的價值關鍵詞,那些就是各業務自己需要的二級科目特質。

    比如說,這一刻的地産行業,在東原,對于新員工,我們更看重的特質首先是學習力,但學習力如果再分解一下,就是有突破現狀的發現和創造的能力。

    同樣也會特别在意他們的合作精神,突破力和合作力都要有。這好像有點相悖,突破力強的人好像是合作方面容易有問題,但其實要看整體的文化環境,團隊氛圍對的話其實並不會。

    觀點新媒體:近期8家房企被踢出恒指,您怎麼看?

    羅韶穎:這是一個信号,本來地産就是一個很容易出醜聞的行業,這個行業IP是很容易引起關注的,而且不是什麼好意上的關注。

    恒指本身還是有權威的,跟越來越多的行業負面結合在一起看,它一定是一個風向標。客觀講,就是不斷下行的過程到了一個臨界點,必然發生的一個事情。

    觀點新媒體:您是長期主義者,養老這些還是堅持繼續做?

    羅韶穎:是的,因為這是對的事情。

    養老這個事情,當下它好像還是不對的,因為不賺錢,甚至虧錢。商業邏輯上,它對在哪里呢?

    第一,是大規模剛需;第二,這是一個增量市場;第三,客戶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習慣,會在未來10年里面完成叠代。

    這三個特點,每一個都會在上一個的基礎上讓你更有機會去擁抱驚喜,就算沒有财務意義上的驚喜,我覺得我們就做好心理準備,哪怕行業不賺錢,我們自己有沒有本事做到微利?我們這幫人是發自内心的能夠從服務好他人中找成就感的人,如果财務指標也能跟得上行業發展,跟行業相比有競争力,那麼加一塊兒這就挺好的了。

    微利是财務回報,滿足感是精神回報,團隊做這些事不會覺得虧,是因為我覺得我們精神上是有滿足感的。同時,受益的老人家和他們的家庭,也是有安全感、幸福感的。

    撰文:陳玲    

    審校:劉滿桃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地産

    公司

    迪馬股份

    東原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