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這兩年,給企業提供了升級、修煉的機會。”
觀點網 這是一場“小範圍”股東大會。
5月31日,融創服務在天津康萊德酒店召開股東周年大會,除部分管理層線上出席外,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曹鴻玲,首席财務官兼副總裁楊曼等在現場和與會股東們進行了交流。
據參會人士介紹,到場股東人數並不多,作為“小範圍”的股東周年大會,雙方就企業和行業的相關問題展開了既有廣度也有深度的交談。
其中,市值是避不開的話題。
市值保衛
5月31日稍晚時候,融創服務刊發了股東周年大會的投票表決結果,“宣派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人民币13.7分”的普通決議案,以0反對獲得通過。
上一年,融創服務“宣派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人民币12.4分”,該項決議案在股東周年大會上有1票反對。
年初發布2022年度業績之後,匯豐研究發表研究報告指,融創服務去年淨虧損4.82億元,表現低迷並非完全出乎意料,這反映了母公司的典型困境,導致建築面積擴張和增值服務收入放緩以及來自關聯方的減值損失。
匯豐研究同時指出,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現在将被重新設定在一個較低水平的預期。另外,公司每股派息增長則是一個正面驚喜。作出了10%至15%盈利復合年增長率的建設性增長指引,這在當前市場條件下是可觀的,集團的不确定因素已經反映在股價上。
收入下滑、大額計提減值、核心淨利潤虧損……不太明朗的市場環境下,增加年度派息是給股東們的最大安慰。
反映在股市上,宣布派息後融創服務股價迎來短暫翻紅。
在股價下挫階段,也有企業選擇回購來挽回市場表現,但“強心劑”總歸是有時效的。股價表現是長期的,回購卻不能長期、持續操作,最終還是要回到企業經營層面。
據參會人員透露,談及下階段的發展,管理層認為,在現有基本盤之下,對未來相對持穩的增長是有信心的,“未來兩三年,會考慮對客戶結構、項目結構調整。”
但談到具體增長預期,融創服務表示,取決于規模和利潤的增長,“至少近兩三年,行業的增長速度是與過去幾年有顯著差異的。”
急修壁壘
截至2022年末,融創服務合約面積達3.93億平方米,來自第三方的占比約為39%。
“今年除了市場化投標項目以外,融創服務希望能談一些長期戰略合作的大客戶。但從小項目到持續的大項目,這個是需要過程的。”參會投資者轉述。
公司管理層還介紹,未來會制定城市、區域的大客戶集,再具體推進,主要還是非住類,或者泛行政類。
據了解,目前融創服務在非住業态上已經拓展了場館、商企、産業園、醫院等重點業态,具體項目包括杭州亞運三館、小米元中心辦公樓、武漢智谷産業園、杭州淳安二院等。
可以看到的是,融創服務在非住業态上拓展的項目,有一部分已經涉及此次管理層談到的單一大客戶。而在未來,或許無論是在相關業态上持續增加管理規模,還是開辟新的賽道,于融創服務而言都有發揮的空間。
“這樣考慮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相比較而言,零散小項目會分散更多人員、精力。”上述參會者表示:“這與單一大客戶相比,造成的資源消耗是不一樣的。”
年初的業績發布會上,融創服務首席财務官楊曼曾提到,2023年要着重做好三個事情,第一是對于自營模式的再深化,第二是對于聯動機制要做好,第三是持續做好數科的進程。
“商業闆塊對專業能力的要求一直是非常高的,行業壁壘也是比較高的,但2022年确實受疫情影響,受地産行業影響,這一塊業績承壓比較大,我想這也是整個商管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新一年的進程已近半,在股東會上再次談到相關話題:“融創服務希望能形成自己的行業壁壘,這涉及到在專項領域做專門的物業管理。純勞務型的輸出會更容易被替換,今年将避免這種。”
顯然,融創服務已經有了更為具體的行動方案。
受行業和市場影響,企業發展的道路必然也承受了不同程度的壓力,在平穩時期,正是企業自身調整的“窗口期”。
“正是這兩年,給企業提供了升級、修煉的機會。”于融創服務自身而言,有了一個調整項目、客戶結構的機會,包括提升自身服務的基本能力、非住業态管理能力等等。
不再取量
行業内不乏以量為主的企業,融創服務認為,自身是一條不以量取勝的差異化路線,在差異化的同時,追求質量,以獲得更高的利潤和健康的現金流。
參會股東向觀點新媒體透露,關于具體策略方面,面積不等于質量,管理層希望實現有質量的規模增長。
項目拓展方面,與此前在2022年度業績會上相關表述一致,即第三方拓展聚焦在核心城市。
數據顯示,2022年,融創服務市拓總量基本保持穩定,簽約項目單年合同額10.8億;核心城市更聚焦,持續深耕上海、杭州、北京、西安、重慶、天津等一二線戰略重點城市;獲取的外拓項目,規模上多個項目單年合同額超千萬,占比約32%,較2021年提升12個百分點。
“今年前幾個月拿的項目主要還是聚焦在這些城市,在獲取項目的標準上,除了利潤也要考慮現金流。”
並且,在管理面積增長方面,也要更注重項目貢獻現金流的能力,“具體來說,在管理上會更加精細化,前期合作籌備期間,就會考慮到保證付款方式等問題。”
“會在回款周期的把控、談判策略和跟進上,相對來說會更嚴格一些。”
總的來說,下一階段的發展策略,不以速度、規模、量為絕對,“要拿到一個項目是一個項目,要能帶來健康的增長和持續發展。”
撰文:潘玲宣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