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未來 | 觀點與蘇鑫對話:高和的第二曲線

观点网

2023-10-18 16:57

  • “有穩定現金流的資産類别,我們叫硬核資産,是高和的第二曲線,一個是保障房公寓,一個是商業。”

    編者按:2023年漸近尾聲,宏觀環境正在發生積極變化,消費市場愈發成為關鍵,萬衆期盼的復蘇尚在中途。

    在此間,深刻的改變已經滲透各行各業,包括商業地産。面對變化的行業,無論是零售端、消費端還是企業端,都必需适應變化。

    帶着對商業地産以及對全産業鍊的持續探索,2023觀點商業年會将于11月2-3日在上海繼續召開。

    故此,觀點新媒體全新策劃和推出2023觀點商業年會特别報道——“看見未來”,通過深度采訪與交流,傳遞信心與希望,尋找更多有價值的商業邏輯。

    觀點網 今年夏天,年輕人中流行起了“Citywalk”,沉浸式的城市體驗,更貼近當地生活的漫步,網絡上對此調侃,這才是打開一座城市的正确方式。

    蘇鑫也加入到這樣的潮流行為中,甚至開始得更早。

    如果不是采訪,在這樣一個工作日上午,可能在路上遇到騎着自行車的蘇鑫,也可能在某個轉角的咖啡館,遇到帶着平闆電腦和手機正在辦公的蘇鑫——留給辦公室的時間僅有30%。

    “要了解一個城市。像我們在北京這麼多年,對城市的理解很多是在車上的匆忙感受,和比較接地氣地融入其中是不太一樣的。”

    這位老友多年未見,會面地點選擇了更安靜的環境。站在國貿商圈的核心位置,一些新老建築錯落排列。在這里又似乎很難界定什麼是新、什麼是舊。走進一棟看似老舊的建築,内里又極具現代技術和潮流元素。

    在新建增量之後,以存量為主的階段就是城市更新,這正是新的城市發展邏輯,“本質是城市持續發展的一種模式”。

    自2009年以來,蘇鑫和他創立的高和資本在城市更新這條賽道上發展了十四年,以金融為手段,重塑城市面貌。

    談及公司的長期目標,蘇鑫認為,希望成為中國城市更新投資與資管的頭部機構,而短期目標已經從活下來變成活得好。

    未來視角下的市場機會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關注和讨論最多的無非是美元加息等背景下的“外資撤離”。

    市場的波動起伏中,難免充斥着各種情緒。蘇鑫則開始尋找其中的市場機會,“波動肯定也蘊含着機會”。

    股票市場有句調侃的話,抄底抄在半山腰,一旦如此必然會出現各種連鎖性問題。蘇鑫認為,此時的情況相對已經在底部區域,“無論是政策還是資金面,都不會比過去幾年更差,信心也在逐漸恢復的過程中。”

    他指出:“這種情況應該是處在底部徘徊,何時能‘企穩’,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長時間。”相比較前兩年的疫情等等,灰犀牛與黑天鵝事件接連而至,“現在肯定不是那種情況”。

    過去,外資以低息、便宜的錢,在中國市場進行資産配置和投資,美元加息等背景下,外資的“錢”更貴了。一些市場所謂的“抛售”,核心可能正是金融的要求。

    “所有的投資都跟錢有關繫,現在環境發生了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利率。”在市場環境更叠變化時,誰都逃不過要算這筆經濟賬。

    若從另一視角來看,外資經歷了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形成了這些沉澱資産。起初也都是經過評估,有着基于全球市場的一個基本判斷,包括對國内市場的看好以及位置、收益等等,綜合來說資産風險相對有限。也正因如此,一些潛在的投資機會可能會在其中出現。

    回到國内市場本身,其實也正經歷着周期的調整。蘇鑫認為,這是歷史進程下自然形成的,出現問題,再進行調整,有政策推動的,也有市場推動的。

    但有一點需要達成共識的是:“傳統的房地産開發模式翻篇了,無論現在是已經倒掉的企業,還是活得還不錯的企業。”

    “過去每年可能有16萬億的市場,未來或許是8-10萬億。”蘇鑫以做生意舉例:“小超市和大型連鎖店都能活得很好。小超市對當地居民很熟悉能夠做起來,但如果每個都想去做大型連鎖,這種機會就很小了。”

    将房地産“生意化”還是有機會,只是規模上再難與過去同日而語。談到對未來市場的判斷,蘇鑫認為,一個是宏觀政策的變化,第二是對未來大趨勢的判斷。

    “房住不炒”已為未來發展定調,城市發展的模式也發生變化,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既然要發展,還是需要補短闆。

    城市在變化,需求也發生變化,空間場景要随着需求改變,“所以會出現購物中心變成寫字樓,寫字樓變成酒店等等,這個是城市發展造成的。”

    相較于過去拆地賣地的粗犷模式,現在更依靠存量樓宇的翻新、資産價值的提升,核心是要迎合消費升級、産業升級。

    換言之,在新建增量之後,以存量為主的階段必然就是城市更新,這也是新的城市發展邏輯,本質是城市持續發展的一種模式。

    而在精細化管理時代,商業資管思維轉變與革新的背景下,未來的調整一定是片區型的,對規劃的要求更高,不光是建築規劃,還有産業規劃。

    回到高和資本自身,“在這一時期,我們現在做的還是單體,單體就更簡單一點。”

    以新國貿酒店為例,在傳統邏輯中,酒店項目若要實現效益最大化,無非是盡可能增加住宿空間、客房數量,相應的公共空間使用面積被壓縮。

    但新國貿酒店反向操作,擴大會議配套,給了聯合辦公的衆社空間,拿出兩層約三千平米的面積建成了北京最大的健身房。

    “策劃者打破了狹義的建築功能約束,把樓宇放在城市的範圍,缺少什麼内容就強化什麼内容,引入了樓宇個性化的理念。”

    需要注意的是,城市更新機會大,資金需求也巨大,如何與金融配套、政策配套?“具體怎麼走,現在還沒有走出來,但是方向很清楚。”蘇鑫認為,新的機制還沒有,但這一輪至少政策慢慢清晰了一點。

    存量商業的第二曲線

    高和資本是一家資管公司,但創始人蘇鑫並非金融出身。在他看來,金融是一種手段。

    去年12月,蘇鑫曾在活動中預言商業公募REITs可能在2023年出台,也是業内最早預言的人。

    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和證監會發文,将消費類基礎設施REITs正式納入REITs試點範圍,優先支持百貨商場、購物中心、農貿市場等城鄉商業網點項目。公募REITs向商業不動産擴容,也意味着定價機制将更加清晰。

    在此次與蘇鑫的對話中,他表示,最大的機會可能來自于Pre-REITs,“把沒有完全成熟的商業先收養起來,孵化後形成穩定的現金流再進入REITs市場。”

    這也對資管方提出三個要求,即要有收並購能力;要具備品牌價值,有信用和合作基礎;有資管能力。具備穩定現金流的領域,也就是高和資本的第二曲線——公寓和商業。

    “以前的開發邏輯是從拿地開始順着未來走,現在要站在未來看。”未來5至10年,消費會叠代,我們看好的賽道,會更獨立或者更占據主導位置。

    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之後,7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目前我國共有7個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和14個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至1000萬)。

    這“7+14”的範圍,也正是高和資本未來關注的重點。這些城市有産業支持,有人口支持,風險相對更低。

    “現在的年輕人,剛畢業開始算起,前10年在一線城市是買不起房子的,二線城市5年之内是買不起房的,這是一筆經濟賬。”

    另外,人的消費習慣會發生變化。原來覺得租房子貴,只要在消費能力可以支撐的情況下,以後在租房方面也會有更多追求,安全、方便、舒适度等等,“要服務自己”——這是“公寓”的市場機會。

    “保障性住房現在也可以投。”蘇鑫對此已經有所了解。買下存量資産後,将它改造成租賃公寓,然後走政府報批程序,符合保障性要求就可以獲批。

    商業則涉及社區商業和購物中心兩大細分闆塊。“購物中心對運營和品牌要求很高,我們就做pre,和别人合作。”蘇鑫談到,社區商業更集約,選準定位,明确消費者,後期随市場變化做一些租戶調整,就可以應對。也因此,高和占據的主導性會更強。

    據了解,在産業創新投資業務之下,高和資本對城市更新領域的科技創新企業進行股權投資。

    目前已成功投資多個有影響力的項目,包括:湯恩智能、獨到科技、領環、123看房、智芯原動等企業。

    不過,從城市來看,高和資本眼下優先關注的仍是更加熟悉的北京、上海市場。在此基礎上,繼續加深對其他城市的了解。

    “現在我基本上70%的時間不在辦公室,他們随時都可以用。我都是全北京到處辦公,去了解一個城市。”

    科技進步為我們的工作創造了更便捷的條件,蘇鑫也有着“年輕潮流”的辦公方式——一部平闆電腦一部手機,基本上就可以工作了。

    在他看來,盡管在北京這麼多年,對城市的理解很多是在車上的匆忙感受,和比較接地氣融入其中是不一樣的。移動辦公,再加上城市里的“沉浸式體驗”,以及國外考察,是蘇鑫的“充電方式”。

    自創業以來,蘇鑫已在這條賽道上持之以恒深耕十四年。在采訪的最後,談及過去這十四年的感受,蘇鑫表示:“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果只把它看做是一個投資,确實很單調,如果是出于一種對城市的興趣,那麼反過來又覺得跟城市之間的關繫更密切了。”

    成功與否只是一種自我感受,他與我們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同樣是在為修建教堂而砌磚,有的人認為自己是在砌磚,有的人則認為自己是在跟上帝對話。

    “喜歡你會把它放大,不喜歡就會永遠看小。”桌上的咖啡已續了兩次,蘇鑫最後說道:“覺得有壓力的時候,有人認為是種鍛煉,有的人反過來。還是看這個事兒是不是你想幹的。”

    以下為觀點新媒體對高和資本董事長蘇鑫先生的采訪實錄:

    觀點新媒體:“第二曲線”的業務占比是怎麼規劃的?

    蘇鑫:現在還是在賽道上嘗試,未來可能至少占五成以上,城市更新可能未來兩三年才能夠真正起來。

    我們雖然做的是單體,但還是城市更新的理念。有的做單體是不太講城市更新的,只看見樓宇而看不見城市,只是從商業、投資算賬。

    如果要從城市角度持續來看這個事,光看單獨的一個空間是有限的,還要了解它和城市之間的關繫。

    觀點新媒體:去年高和資本成立了國内首支專注投資社區商業的基金,特點是什麼?為什麼決定做社區商業?

    蘇鑫:第一,社區商業穩定性強、波動性小,是抗風險的優質資産配置。之前疫情期間,受沖擊更大的正是大盒子式商業,社區商業尤其是街區型的沖擊相對小。

    第二,社區商業競争少。大的機構看不上,小的散售交易不暢,買家較少。

    第三,從未來城市發展的角度,在“7+14”個超大特大城市中,具備消費升級的需求。有人流支持、産業支持,可持續經營。

    觀點新媒體:近幾年來,高和資本的心态發生了哪些變化?後疫情時代公司的投資策略是否發生了改變?

    蘇鑫:中國的資産價格不會大幅下跌,但資産的流動性會大幅降低。

    傳統寫字樓現在肯定不能再快速投資了,便宜的、位置好的可以投。現在是不明朗的時候,或者看不太清楚的時候,我們畢竟是市場化的資金,這時候做片區更新,就先做單體為主。

    以前的資産價格只和地段有關繫,現在投資要找流動性強的,原來叫核心資産,現在可能就是地段加現金流,叫硬核資産,策略要改變。就是必須得有穩定性,有穩定的現金流,這是特别重要的。

    有穩定現金流的資産類别,是高和的第二曲線。一個是保障房公寓,一個是商業。公寓投的還是資産,最近北京一個工業用地改成了保障性住宅,但還沒有對外公布。商業分成兩塊,一個是社區商業,一個是購物中心。

    購物中心我們也會做,但是對運營和品牌要求很高,我們就做Pre-REITs,和别人合作,比如說原來跟中糧合作。

    他們也需要市場化的錢,需要資管機構的助力。資管是募投管退一整個的閉環,首先要從資産退出那個時刻值多少錢來判斷,然後過程中需要達到怎樣的現金流,反推原來的定位。

    以前的邏輯是,從拿地開始順着往前走,現在是要站在未來看。

    社區商業方面,第一是疫情期間受沖擊相對較小,第二市場競争少,第三從未來城市發展角度,5至10年消費也要叠代,至少會産生變化,我們看好這個賽道。

    觀點新媒體:今年以來,商辦物業市場仍顯頹勢,空置率高企,B端市場尚處于修復階段,您如何看待商辦物業市場走向?

    蘇鑫:所有生意就是這樣的,市場波動的時候肯定有機會。

    現在來看是周期底部區域,不可能比一年前更差,政策上肯定是這樣。資金面和信心是逐漸恢復向上的,這種情況應該是處在底部徘徊,逐漸“企穩”的過程,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更長時間。

    外資撤退,一方面是LP的壓力,另一方面有些貸款到期了,就得借新的錢。原來無論是哪種貸款,都是正杠杆,利息很低,在2%-3%左右,現在到期之後,可能起步就是7%,但資産收益達不到這麼高的話,就成了負杠杆。

    這樣就會出現“低價”賣的情況,但事實上,目前上海市場在急速低價售賣的可能只有個别項目,核心就是金融要求。這種情況下,會出現市場價格七折左右的機會。

    如果七折買過來,是很不錯的,因為這些資産是外資經歷二十年左右時間形成的資産。

    外資所有的投資都是評估過,有一個基本判斷,而且是在全球市場下做出的判斷。這種情況下,資産風險有限。

    觀點新媒體:您曾表示商業REITs的落地将完成城市更新模式的閉環,請問如何理解?

    蘇鑫:年初把REITs開放到消費類基礎設施,最大的好處就是定價機制清楚了。

    現在評估資産價值更看重運營,一些企業運營能力可能比較弱,這個時候就可以跟市場化機構合作。

    觀點新媒體:作為企業領導人,您對于高和資本長期發展的思考是怎麼樣的?對公司未來有什麼期待?

    蘇鑫:短期是從活下來到活得好,長期來看,希望成為中國城市更新投資與資管的頭部機構。

    看見未來 | 未來是确定的,是看得見的!

    撰文:潘玲宣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商業

    資管

    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