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貴的問界M9 華為造車朋友圈擴容速度“遙遙領先”

观点网

2023-12-26 23:22

  • 從“問界”到“智界”,到未來的第三只“界”,華為造車朋友圈持續擴容。

    觀點網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激烈競争之時,華為身影不斷閃現,甚至成為推動市場變革的“新勢力”。

    12月26日,問界M9及華為冬季全場景發布會于線上舉行。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CEO余承東主導本次智選車模式“最貴車型”的發布。

    于發布會中,余承東對“問界M9”的各項性能贊歎不絕,将該車型定義為“1000萬内最好的SUV”。

    問汽車界

    雖然問界品牌的具體含義,在市面上鮮有統一見解,但主流觀點普遍認為問界一詞,出自《荀子·勸學》中“不問不知”主張廣泛地詢問以求明白事物的道理。

    何處發“問”?既然定位是汽車品牌,那便是向“汽車界”求問,即是問界。問界品牌由華為和賽力斯共同打造,從目前雙方具體合作場景上看,前者已然占據着主導權。

    今年9月,問界M7剛剛換代完成,華為便迫不及待的端出“智選模式”下的又一硬菜。

    據悉,問界M9是目前“問界”品牌序列中最貴的車型。雖然挂着“最貴”的頭銜,但本次發布會中,問界M9的46.98萬元至56.98萬元的價格區間,還是相較預售階段有着4萬塊上下的優惠空間。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在去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一路高歌猛進的問界繫列,自今年開年以來,銷量曾遭遇斷崖式下跌,其中老款問界M7的銷量首當其沖,1-8月月均銷量不過千台。

    但好在後續改款後的M7挽回了頹勢,上市一個月後,問界曾發文稱,新款問界M7“大定”超6萬輛。

    問界新M7的熱度,同樣傳導至本次發布的新車型M9身上。于發布會中,余承東自豪表示,目前問界M9新車預訂已超過5.4萬輛,新車将于2024年1月26日首批交付,2月26日開啟大批量交付。

    若是按照最低46.98萬元進行計算,問界M9目前新車預計銷售金額已超250億元。

    據了解,問界M9定位為大型SUV,動力上提供增程和純電兩種動力形式,分為純電版車型搭載雙電機,繫統綜合最大功率390千瓦;增程版車型搭載由1.5T四缸增程器和雙電動機組成的增程式混動繫統,發動機最大功率112千瓦。

    既然被余承東稱為“千萬級别”内最好的SUV,在發布會中,問界M9已經不将國内新勢力品牌進行比較,對標競品均為近千萬、超百萬級的豪車産品。

    以車内乘坐空間闆塊的對標為例,參與對比的競品包括勞斯萊斯庫里南、路虎攬勝盛世、奔馳邁巴赫GLS、BMW x7等豪華,甚至頂豪車型。在余承東的介紹中,問界M9不僅“完勝”上述車型,甚至遠超前者。

    而在華為擅長的智駕硬件中,本次問界M9搭載全新設計192線激光雷達,繫業界車規級量産最高線數激光雷達。雷達具有184萬點/秒成像能力,雷達掃描頻率達20Hz,業界普遍水平為10Hz。

    此外,余承東在發布會中透露,華為智能高階駕駛繫統迎來新進展,截至2023年12月底,城區智駕領航輔助(城區NCA)将實現全國都能開的智駕體驗。

    數據來源:觀點新媒體整理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問界M9是華為汽車“智選模式”下的産物,也是華為與汽車制造商“捆綁”最深的一種商業模式。

    華為與賽力斯的合作中,後者僅專注于“生産”這一環節。除此之外,無論從産品的研發設計、智能繫統及硬件适配、三電繫統搭建、銷售渠道鋪設,甚至于品牌車型發布會,都是由華為來完成的。

    正因如此,外界對華為“不造車”的定調,有着更為深度的解讀。認為該司是除了“不生産車”,其余各個生産環節都深度參與。二者深度綁定的合作模式,也被稱為“問界模式”。

    在“智選”的商業模式中,除了問界繫列,華為還與奇瑞汽車合作,共同打造智界品牌,並于11月28日推出首款轎車車型智界S7。

    此外,與江淮汽車合作的第三只“界”繫産品也在落地進程中,華為造車朋友圈持續擴容。

    十年車路

    從首次布局汽車賽道,到目前汽車業務的發展壯大,華為汽車産業布局已歷經10年有余。

    回顧發展的首個10年,主要歷經了探索、研發、落地、增量的四個階段。這十年間,該司也從車聯網供應商轉身成為深度賦能國内汽車産業“智能化”轉型的引領者。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2012年至2015年期間,彼時華為處于入局汽車行業的探索階段,“汽車夢”的起源來自車聯網繫統及其硬件的開發研究。

    2012年,華為啟動了汽車車機互聯的相關研究,並成立車聯網實驗室,研究電動汽車技術,只不過彼時僅僅是錨定“車聯網”業務。次年發布了首個市場化車載通信模塊“ME909T”,正式進軍車聯網領域。

    數據來源:觀點新媒體整理

    而華為的“不造車”,在成為車聯網供應商之初就已經做出了定調。2015年,随着接連獲得來自傳統汽車品牌的通信模塊訂單,該司也逐步在車聯網細分賽道中站穩身位。

    同年,面對企穩的“車聯網”業務,市場對于華為後續是否進軍汽車制造業多了許多猜測。時任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郭平在公開場合明确表示,堅決否認華為有進入汽車制造業的計劃,並指華為看中的是各種鍊接設備屬性。

    此後,“不造車”便是華為高層對外的統一口徑。

    華為汽車生涯的第二階段,依舊離不開“車聯網”。2016-2018年間,通過此前對市場的認知與逐漸做優的市場口碑,華為繼續在“車聯網”業務持續做深,先後與BBA、愛立信、高通等企業組成“5G汽車通信技術聯盟”,擴張自身朋友圈規模。

    2017年,華為與國内頭部汽車制造商在車聯網、智能汽車等方面建立戰略合作。2018年6月,宣布與奧迪達成合作,並計劃于2020年先後推出搭載5G技術的車型。

    此舉也被外界認為,華為将曲線達成“汽車制造商”的身份。

    每當有傳聞翻涌時,“不造車”的口徑便會響起。根據披露出的華為董事常委會決議内容,2018年時,華為高層在關于應對宏觀風險的相關策略的決議中已明确,華為不造車,但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的定位。

    新能源汽車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

    華為雖然不參與“制造”汽車的過程,但依托對“車聯網”業務的深耕及發展,積極布局車輛智能化、智駕解決方案、智能汽車數字平台等途徑,深度參與汽車“制造”及銷售環節。

    據觀點新媒體觀察,自2019年以後,華為汽車業務進入快速落地階段,並在這兩年持續保持增量态勢。正式進入“落地”階段的標志,是2019年設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BU。

    略早于汽車BU的成立,華為在同年4月首次以汽車增量部件核心供應商身份參加上海車展,正式對外宣HUAWEI HiCar解決方案,定位為智能網聯汽車增量部件的一級供應商角色,終究是幫助車企造“好”車。

    對于如何賦能車企,華為根據合作能級,推出了智選、HI、T1(Tire 1)三種商業模式。三種模式下,各車型頻頻落地,其中代表性的産品涵蓋賽力斯SF5、極狐阿爾法s、問界M5、M7等。

    從汽車業務收入規模來看,2022年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實現20.77億元收入,占集團總收入比重為0.32%。

    雖然目前收入比重較小,但華為在年報中表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是華為的長期戰略機會點。自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以來,累計投入已達30億美元,研發團隊達到7000人的規模。

    撰文:黃指南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産城

    汽車

    科技創新

    消費品牌

    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