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創百貨在國内發展折戟,但不可否認的是,矢野博丈開創了一元店商業模式,而在折扣零售店的強逆周期性下,獨特商業策略使其逐漸成長為一家國際性的零售企業。
觀點網 近年來,名創優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城市的街頭與商場里,門店數量快速攀升。而日本大創百貨應是名創優品的老師之一。
2月20日,日本折扣零售商大創百貨(Daiso)的創始人矢野博丈因心髒衰竭去世,享年80歲。
矢野博丈被譽為一元店商業模式的先驅,憑借其獨特的商業洞察力,不僅改變了日本的零售業态,也影響了全球的折扣零售市場。
同樣處于消費降級的背景下,矢野博丈創立大創百貨及發展歷程能否給到一些啟示呢?
出生于1943年的矢野博丈,在日本廣島縣東廣島市長大,1967年畢業于日本中央大學。
畢業後矢野博丈並未直接進入零售行業,而是做了很多不同行業的工作,其中包括養殖業,但因經營不善導致虧損嚴重,最後還是倒閉了。
1972年,矢野博丈觀察到一卡車的雜貨能在一天内售罄,于是購置了一輛卡車,從大阪進了一批殘次品雜貨,比如功能性消耗品鍋具等,因為遠低于商超售價,商品被搶購一空。
他為了節省在所有商品上貼價格標簽的時間,以100日元的統一價格銷售所有産品。之後,他便設立了“突破年1億日元銷售額,做成日本移動販賣界銷售額第一的卡車”的目標。
随後在1977年,秉承着“規模不大,商号一定要能創造大契機”的經營理念,矢野博丈将公司取名為“大創産業(DaisoSangyoCorp.)”。
他也在日本香川縣創辦了第一家大創店鋪,起初並不是單一價格的百元店模式,而是以低價銷售各種商品為主。
大創确立了單一價格策略後,在1991年開設了第一家采用這一模式的大創生活館直營店。
雖然該時期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但消費降級下催生綜合折扣店的崛起,包括大創、唐吉诃德、無印良品等。
成長階段的大創,開始建立差異化競争壁壘。從一開始的商業模式“低價高質+趣味性購物”進行發展,並将這個模式做到極致。
大創摒棄了傳統一元店的“小門店”模式,門店面積基本都在500平方米以上,最大的甚至達上萬平方米。通過多元化的商品組合和規模化經營,提供包括家居用品、文具、廚具、個人護理産品等多種類别,這種“大門店”模式帶來的是擁有超過4000種商品,能夠滿足顧客“逛店”的需求,而不只是單純購物。
其次,在其他超市6點關門的環境下,大創延長至8點半閉店,這也正好吸引下班後需要購物的顧客。
而傳統一元店講究便捷,大創卻把門店開在人流量較大的鬧市區和購物商場,通過快速開店、擴大網點規模來實現“薄利多銷”。
在矢野博丈的領導下,大創百貨在穩固了日本本土市場後開始向國際市場擴張,升維和降維布局策略同時展開下在亞洲、北美、澳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分店,從一家地方性商店逐步成長為覆蓋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跨國企業。
大創百貨入華之旅並未復制其他區域的成功,在進入廣州及上海之前,大創百貨就與中國有所“聯繫”。
華西證券研報指出,大創供應商中,中國貢獻占比超過了50%,尤其是在玩具、衣服、手工用品方面,中國貢獻更是超過90%。
2012年,大創第一站落子廣州,花城匯、中華廣場兩家門店同日開業。其中,中華廣場店的商品種類初期只有一萬多種,但每月新增五六百種,食品品種不多,多數都是日用品、SD讀卡器、耳機、文具、玩具,多數均價10元。
彼時,大創表示要在2013年底在廣州将店鋪數量擴張到20家,計劃在廣東地區開100家門店。但花城匯門店已在2015年閉店,時至2018年,廣州、佛山地區大創生活館也陸續關閉。
上海市場的開店之旅更為坎坷,淮海中路店在開業第二年被強行要求搬走,另外兩家門店選擇在市郊,缺乏宣傳下人流情況並不好。
大創百貨的“中國學生們”之一名創優品,不僅吸收了大創定價、門店運營邏輯,還參考了無印良品的設計,商品受到年輕消費者喜愛,聚焦大美妝、IP、玩具,並加強營銷方面的投入。
今年1月18日,名創優品發布未來五年戰略:“堅持性價比、堅持全球化、堅持産品創新(IP設計)”,預計2024-2028年每年淨增門店900-1100家,2028年全球門店數目較2023年末門店數目接近翻倍,2024-2028年集團收入復合增速不低于20%,2028年IP産品銷售占比超過50%。
綜合來看,大創百貨與名創優品雖均屬于快消品零售領域,但前者以標準化的百元商品和豐富的商品線為核心競争力,後者則在設計感、品牌建設以及與國際潮流結合方面下更多功夫。
雖然大創百貨在國内發展折戟,但不可否認的是,矢野博丈開創了一元店商業模式,而在折扣零售店的強逆周期性下,獨特商業策略使其逐漸成長為一家國際性的零售企業。
商業志 | 傳統正在被改變,變化與融合中的商業發展史。
撰文:彭瑩琛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