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物|吳淩華商業開山人 在萬象城與世茂的日夜里

观点网

2024-06-06 21:02

  • 就職世茂的這些年,他的理想和抱負,他的才華與成就,似乎並未實現。

    觀點網 “世茂是我的第二份工作,我也希望是最後一份。”

    從履新的那一刻起,吳淩華已經做好了将世茂作為職業生涯最後一站的準備。然而,他的“專一”終究還是敗給了現實。

    6月6日晚間,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公告,董事會近日收到公司董事、總裁吳淩華先生的辭職信。吳淩華先生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總裁職務,辭職後吳淩華先生将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從2016年到2024年,吳淩華終究還是離開了這個供職八年的平台。

    對于吳淩華的出走,市場並不意外,畢竟就職世茂的這些年,他的理想和抱負,他的才華與成就,似乎並未實現。

    壯志未酬的他,下一站将去往哪里,暫未有相關消息透露。

    ONE

    在商業地産圈,吳淩華被看作是開山人物之一。

    據了解,吳淩華出生于1973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經濟法碩士學位。大學期間雖專攻法律,但機緣巧合之下,他卻成為了中國商業地産“開荒”的那一批人。

    時間回到2000年,這邊廂,正值青春年華的吳淩華,還在南京大學享受着自己的美好時光;那邊廂,在首次“觸商”的甯高甯支持下,吳向東組建了華潤深圳有限公司,並斥資40億元建設華潤中心,而這個項目的重中之重正是深圳萬象城。

    彼時,為了組建起商業團隊,吳向東選中了還在讀書的吳淩華,由其負責深圳萬象城前期拆遷工作。

    從前期改造,到規劃、建設、運營……初出茅廬的吳淩華與當時涉足房地産江湖不到十年的吳向東,将羅湖這個“大坑”慢慢建造成了深圳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商業建築群。

    四年之後,華潤置地的第一座萬象城--深圳萬象城正式亮相,華潤置地也由此開啟了商業地産時代,而作為吳向東左膀右臂的吳淩華,亦從此踏上了他的商業征程。

    深圳萬象城的故事,或許早已耳熟能詳,這個由華潤首度操刀的項目,一躍成為了華潤的標杆産品,更成為全國商業的樣本。

    有了深圳萬象城的經驗,2005年,吳淩華正式轉崗,開始負責華潤商業的運營管理工作,而他操刀的第二個項目,則是南甯萬象城。

    轉崗之後的第二年,華潤深圳公司就派出專人進駐南甯研究市場,同年年末,有市場消息稱,華潤集團9.5億元取得廣西南甯東盟國際商務核心區147畝地塊。

    不過,直至2009年,華潤才正式宣布投資100億港元建設這個巨無霸地塊。

    從市場調研到項目選址、規劃、建設,吳淩華同樣親歷了南甯萬象城的每一個階段。

    面對這個親手孕育成型的“孩子”,吳淩華顯然滿含情感,彼時,任華潤置地(南甯)副總經理的吳淩華就提到,南甯萬象城不是深圳萬象城的簡單復制,它将擁有更豐富的品類,並結合南甯城市特征做出獨具特色的項目。

    的确,南甯萬象城亦不負衆望,2012年9月1日,這個由吳淩華親手創造的項目正式面向市場,将南甯的商業格局推向了一個新高潮。

    根據彼時市場報道,項目開業當天,客流量達到了21萬人次,開業第一年總客流量約2000萬人次、車流約200萬車次,年銷售額破20億元。

    一連串的數據,訴說着華潤置地商業業務的成績單,同樣堆高了吳淩華在商業地産圈的地位。

    自此以後,這個非科班出身的商業人,不斷勾勒起華潤在三四線城市的商業版圖。

    幾年之後,吳淩華又從一線回歸華潤置地總部,開始統籌商業地産事業部,擔任常務副總經理,後又任華潤(深圳)華潤中心總經理。

    TWO

    2016年,一次握手、一場履新,成為了吳淩華職業生涯的最重要轉折點。

    該年年初,世茂股份向吳淩華遞出了橄榄枝,而他亦選擇離開就職16年的華潤置地,正式成為世茂集團副總裁兼商投總裁。

    告别老東家華潤的吳淩華,開啟了一段新的征程。

    彼時,銷售規模跻身行業前十的世茂,決定打響其“商業牌”,拉來擁有豐富經驗的吳淩華,僅僅只是第一步。

    那一時期,吳淩華的履新也被外界解讀為“世茂商業走上變革的匠心之路”的一條引線。

    不過,在吳淩華看來,自己既不是改良者,也不是革命者,他在2016年11月接受觀點新媒體采訪時提到:“現在的想法就是努力打造世茂的商業體繫和平台,形成具有世茂文化的商業團隊。新的平台下,更像是一名融入者和擁抱者。”

    且不論吳淩華的到來,究竟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但不可否認的是,對世茂而言,他在華潤置地的16年經驗,無疑是一筆重要的财富。

    與此同時,對當時的世茂商業來說,類似萬象城這種“一站式”消費和“體驗式”購物仍是其重要學習對象。

    入職世茂之後,許世壇給吳淩華定的首要任務便是完成世茂商業産品線的梳理,並結合世茂商業發展目標确立每一條産品線的發展路徑和規模。

    當然,吳淩華的改革亦非常迅速。

    在加盟的第二年,世茂便對外發布四大商業産品線:世茂52+、世茂廣場、世茂國際中心、世茂摩天城,以及兩大寫字樓産品線:世茂大廈和世茂智匯園。

    這是世茂進入商業地産領域十余年來,首次繫統梳理旗下的商業物業,也是吳淩華加入世茂商業後的第一個大動作。

    與此同時,2017年,吳淩華還對外表示,5年内,世茂将成為國内具有獨特影響力的商業地産發展商,具體一點,5年之内,世茂的商業闆塊業務營收将增長322%。

    然而,五年時間過去,困于現實,吳淩華立下的“軍令狀”並未實現。

    從世茂集團發布的2023年财報來看,期内,該公司實現商業運營收入17.4億元,同比減少7.89%,這一數值與2017年的6.80億元相比,增長了155.88%,但與目標值322%的增長率仍相去甚遠。

    世茂商業的“不及預期”,有歷史遺留因素,也有市場競争引起的差異,當然更有企業自身因素帶來的結果。

    實際上,世茂商業的起步並不算晚,在吳淩華初探商業的2000年,這家企業就以1.44億元的代價受讓上海萬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6.43%股份,成為萬象集團的第一大股東,由此正式踏入商業地産領域。

    不過試水商業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家企業仍舊以百貨和寫字樓為主,随着國内商業格局的發展,這種落後的形态難與購物中心、綜合體等形成競争,導致客流、業績節節敗退。

    即便吳淩華到來後對世茂商業進行了新的調整和優化,但起了個大早的世茂顯然已錯過中國商業發展的黃金時代。

    畢竟在世茂決心變革的2016年,中國商業地産的競争早已進入白熱化階段,一方面,華潤、印力、龍湖、新城、萬達等内地開發商不斷搶占市場規模;另一方面,恒隆、太古、九龍倉等港資不斷加大内地的投入,多方争搶之下,留給世茂的蛋糕早已所剩無幾。

    除此之外,從世茂梳理的産品線來看,不僅涵蓋了社區商業,還有區域購物中心、大型綜合體、寫字樓等等,但全面的布局,更需要依靠企業掌舵者的定力和持續的投入。

    也因此,即便在吳淩華的帶領下,世茂商業闆塊不斷深耕核心城市、開出多處大型項目,但外界始終認為,世茂商業地産仍未能完成從量到質的蛻變。

    許是恒心不達預期,許是壯志未酬,如今,吳淩華選擇離開這個停留八年的平台,無論他的下一站選擇何方,在萬象城與世茂的日夜,都将成為他職業生涯最濃重的兩筆。

    觀點人物 | 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人物的故事,還有他和她的商業傳奇與沉浮。

    撰文:龔麗欣    

    審校:劉滿桃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商業地産

    人事

    世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