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穩住房地産市場,其實不太需要針對房地産的政策,搞好經濟才是最重要的方向。”
編者按:2024年以來,新質生産力成為中國經濟最核心的議題,數字經濟與科技創新則是最主要的動力,各行各業都在尋找高質量發展之路。
因應行業變化,博鰲房地産論壇将升級擴展為覆蓋全産業鍊的“博鰲周”,並且全新策劃和推出“2024博鰲訪問”繫列報道——“博鰲新力量”。
通過對全産業鍊代表性企業的調研與交流、深度采訪與對話,探尋新周期的新力量。期待這些力量成為滾滾洪流,帶動産業鍊及經濟的煥新發展。
作為其中的“地産篇”,我們将挖掘城市更新、代建和開發等領域的企業和人物,講述他們在房地産新發展時期的所思、所想與所得。
觀點網 當下,内地房地産市場出現結構性轉變,除了成交量及樓價轉向平穩發展外,購房者的行為模式亦出現變化。作為中介機構的中原集團,亦因應市場環境調整自身策略,與社交平台合作,希望精準地找到更多潛在客戶。
與此同時,内房企業财政出現問題,連帶多家房地産中介機構被拖欠傭金,在大時代浪潮下,市場重新洗牌。
中原集團行政總裁施俊嵘在接受觀點新媒體采訪時表示,集團目前的戰略思維以穩健增長為主,不會盲目搶占市場份額,内地市場的重心為一線城市和核心二線城市。
他相信,只要做好自身,市場占比自然會愈做愈大。
中介在變
經過一輪的淘汰賽,市場上的房地産中介機構亦所剩無幾,競争似乎有所減退,但施俊嵘認為中原的主要競争對手從來都不是來自同業,而是開發商。
“把開發商視為對手,不是真的去搶開發商的生意,而是怎麼可以為開發商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然後再說服開發商去使用我們的服務。如果我們提供的服務不到位,開發商自己做也能完成,那麼他們肯定不會認同我們的價值,我們肯定沒有多少生意。”接手中原數年的施俊嵘已有一套自己獨特的看法。
他強調,中原與開發商一直保持良好關繫,但是亦要持續增加開發商對他們的信任及服務使用率。
其中一個影響因素當然是客源,“其實今天客戶在誰的手上,誰就能拿到更多的傭金。”
随着日常生活習慣及市場環境的轉變,中介機構的在線營銷方式亦在過去十年間不斷改變。
施俊嵘表示,客戶現在花費很多的時間在短視頻平台及社交平台上,平台根據算法達至精準營銷,無疑可以接觸更多潛在客戶,對比過去門市或平台被動等待客人上門,變得更為主動。
“互聯網的玩法也在變,而且變得也很快。從過去門戶網站平台放盤,改變為自媒體短視頻社交平台,我覺得這個趨勢已經成型了。”
中原集團最近亦與一些大型社交平台合作,如小紅書及抖音,達至線上線下的聯動,讓營業團隊可以從不同途徑獲取客源。
不過施俊嵘指,中介、平台及網紅之間的分成模式仍未成形,目前只有網紅分到傭金,各方還在摸索階段,相信未來平台方亦可以收到分成。現在中原來自自媒體的業績貢獻占比只有兩成,但料未來會擴大。
行業在變
中介行業的興衰與房地産市場有脫不開的關繫,兩地樓市亦于今年上半年出現好轉。施俊嵘分析指,中央推出一繫列利好政策後,内地樓市于二季度明顯反彈,尤其是一線城市。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4年1-5月份全國房地産市場基本情況顯示,前5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同比降幅有所收窄。5月單月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雖然仍不及去年同期,但環比銷售數據有所改善。
數據顯示,1至5月份,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3664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3%,降幅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3.6%。新建商品房銷售額35665億元,下降27.9%,降幅收窄0.4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30.5%。而5月單月銷售面積、金額分别環比上升12.2%、13.2%。
但施俊嵘預期政策的影響力會逐步減退,最後還要看整體的經濟狀況。
“現在内地房地産經歷的是結構性變化,不是政策短時間内可以改變的。”所以,施俊嵘預計市場還需要調整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可能幾年才會穩下來。畢竟過去的供應量實在太大,需要時間消化。
未來,不同區域的差異也會越來越明顯,一線城市及核心二線城市並不太擔心,但三四線的供應量問題比較大。
來自監測機構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一線城市二手房月均挂牌量為15.1萬套;二線城市二手房月均挂牌量為7.84萬套,三四線城市二手房月均挂牌量為2.43萬套。
雖然降價叠加政策效應令上半年全國二手房庫存開始下降,但一手方面的庫存仍然高企,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至4月份的規模超5億平方米。按照目前銷售速度,新房庫存需要26.5個月時間方可消化完,去庫存的道路仍需努力
對于供應量過多的問題,施俊嵘的意見是支持地方政府收回及收購閑置土地,可以減少供應。個别地區可以重新規劃,降低住宅的興建數量,待經濟恢復後,再去開發這些新區。
市場在變
而香港樓市方面,自預算案公布“撤辣”後,一二手樓交投随即增加,更令近年生意載浮載沉的地産代理行業大翻身,傭金收入再現大豐收。
例如中原地産香港住宅部3月業績創歷史新高,是撤辣前月均業績的3.5倍。
惟“撤辣”效應逐漸消失,根據香港土地注冊處注冊數據反映,2024年5月全港共錄7375宗樓宇買賣登記(數字主要反映4月中旬至5月上旬的樓市實際狀況),較4月份的9887宗回落逾25%。
“政策推出後一開始是一個爆發期,過去因為辣招沒人買,那些沒舍得付稅去買房的人,都在3月份集中爆發出來,所以3月份成交量肯定是不正常的。”
施俊嵘認為,一手月均成交量正常為一千宗左右,而6月由于購買力透支,令一手私樓錄約986宗買賣登記,較5月1955宗環比大減49.6%,這是可以理解的。
他又指,上半年一手成交量已有9400多宗,接近去年全年的10752宗,以一個正常的速度預測,今年一手成交量同比有40%至50%的增長。
樓價方面,施俊嵘表示,香港開發商由于去庫存的壓力,相信會繼續減價促銷,解決這些貨尾的問題。
他預料樓價全年下跌8%左右,但是如果年尾開始步入減息周期,樓價止跌反彈或平的機會比較大。
但施俊嵘強調,樓價不會再崩盤式下跌,目前水平已接近谷底,因為租金回報有一定的支撐,所以並不太擔心樓價走勢。
“要穩住房地産市場,其實不太需要針對房地産的政策,搞好經濟才是最重要的方向。”施俊嵘表示。
以下為觀點新媒體對中原集團行政總裁施俊嵘先生的訪問實錄:
觀點新媒體:對于今年内地樓市的看法是什麼?
施俊嵘:今年一季度比較差,大家都在等待政策出台。二季度政策出台後,市場明顯反彈,尤其是一線城市,但是二三線城市還是比較差。可能是信心問題,就算有政策支持,大家也不是很踴躍去買。
地區的差異很大,一些核心區域很好,包括杭州。北京相對來說慢一點,因為一開始是五環環以外放開限購。但是無論如何,整體政策出來之後,大家對房地産的信心是有所回升的。
政策的影響力會逐步減退,最後還是要看經濟狀況。因為經濟好的話不用政策,市場也會好。
現在内地房地産是結構性的變化,不是說政策在短時間内可以改變的。所以我估計還需要調整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可能幾年後才會穩下來,畢竟過去的供應量實在是太大了。
未來區域差異會越來越明顯,一線城市還是能吸引人口,做生意的機會、就業的機會比較多的情況下,相信需求還是有的。
核心二線城市的核心區域,我覺得也不需要太擔心,但三四線的供應量問題比較大。
觀點新媒體:供應量過多的問題應如何解決?
施俊嵘:有些城市的人口根本就跟不上今天的供應量,所以那些房子是沒有人承接的,即使有,對承接的人而言某個程度上也是一個“炸彈”。
我和施永青先生其實有讨論過,覺得其實需要大家一起背這個責任。
多余的供應,應該會收購一些作為公共的保障房。我覺得收了回來不繼續開發也不是壞事,因為現在的問題就是過度供應。一些地塊可能做了很多調研,或者前期都做好了,但是本來就不應該再繼續增加供應。這些地可能暫時不開發,或者重新規劃一下,不一定是開發住宅。
觀點新媒體:國家在政策上可以怎樣幫助樓市?
施俊嵘:主動戳破泡沫是應該做的,市場經濟之下肯定會出現泡沫。過去全世界不同城市都出現過,包括紐約、香港、東京等,都曾經有出現過房産泡沫。
政府戳破泡沫,肯定有人會有損失,但這是無可避免的。如果不在三年前戳破的話,讓泡沫繼續增大到自然爆破的時候,造成的損失肯定會更加大。
我認為,可能應該更早一點去戳破這個泡沫。
觀點新媒體:中原現在内地的競争對手有哪些?
施俊嵘:其實我們的對手一直都是開發商。
把開發商視為對手,不是真的去搶開發商的生意,而是怎麼可以為開發商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然後再說服開發商去使用我們的服務。如果我們提供的服務不到位,開發商自己做也能完成,那麼他們肯定不會認同我們的價值,我們肯定沒有多少生意。
開發商在過去的時間里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那麼中原也必須把自己的專業度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學的比開發商快,做得比開發商高效,代理服務才會有價值。
說服開發商是重點,同行的競争,今天沒有太多。我們跟開發商關繫一直很好,主要思路都是讓開發商更加信任我們,使用我們的服務。
說實話,我們幫開發商把房子賣出去,還是需要用到很多其他管道。其實,今天客源在誰的手上,誰就能拿到更多的傭金。
觀點新媒體:内地中介行業發展有沒有什麼新趨勢?
施俊嵘:更多應該是受到互聯網影響。
以前是看報紙,然後開門店,透過門店吸引客戶。現在肯定是不需要那麼多門店,門店獲客的功能變少了,而是更傾向于通過互聯網吸引客戶。
互聯網的玩法也在變,而且變得也挺快。從過去門戶網站改到自媒體短視頻社交平台上面,我覺得這個趨勢也已經成型了。
這是好事,因為以前廣告平台的壟斷挺明顯的,而且通過平台去綁架客戶。因為客戶要買房,肯定都要到這些網站或App上面,他們就可以憑借客戶資源跟開發商、業主讨價還價。
現在自媒體是分散且相對多元的,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也給到我們一些新的機遇。
我們公司非常努力在往這方面發展,最近也跟一些很大的社交平台合作,包括小紅書、抖音等。他們以前很少在房地産領域大展拳腳,我們之間可以有很多配合。因為他們是線上最強,我們是線下需求。
他們只有線上,可以用人工智能算法找到很多客戶,但是落地不了,監測不到有沒有成交,收不到錢。我們可以在中間起到分配的作用,但是現在合作鍊條還沒有成型,還在摸索。
觀點新媒體:香港撤辣效應逐漸消失,本港樓市成交會否再次減少?
施俊嵘:的确是淡了下來,而且淡的挺快。
撤辣之後3月份一手成交4000多套,4月已經只有1800套,5月1400套,6月份估計不到1000套,成交量下跌速度還是非常快。
因為政策開端是一個爆發期,過去因為辣招沒有買、沒舍得付稅買房的人,一下都在3月份集中爆發出來,成交量肯定是不正常的。
一手月均1000套左右算正常,上個月還行,6月低于1000不太正常,但也能理解。經過了這麼高成交量的三個月,需求肯定透支了,風口也過了,開發商肯定要拿出更吸引人的盤,才能賣得動。
全年來看,上半年成交量已經接近去年全年,其實已經達標了。下半年如果以正常的速度發展,等于比去年有40%至50%的增長,已經很厲害了。
觀點新媒體:港府下一步還可以有何對策以穩定樓市?
施俊嵘:針對房地産的政策其實已經不太需要了,今天房價是不是很貴?首期是不是很難?其實也不難。
今天能買房、需要買房的人其實很多,但是他們不想今天買房,更多的是要穩定信心。
最重要的就是經濟,最主要的就是搞好經濟。要穩住房地産市場,其實不太需要針對房地産的政策,搞好經濟是最重要的。
觀點新媒體:目前香港及内地經濟不好,樓市持續向上的動力不足,當購買力被消化後,市場估計全年樓價将會下跌,您預期全年香港樓價的走向會是怎樣?
施俊嵘:香港住宅已經跌的差不多了,但往後一段時間還會再跌,因為沒有減息。開發商趕着要出貨的話,還是要減價促銷,這樣又會影響到二手房的價格。
我們認為房價可能還會再跌5%左右,加上原來的3%,全年可能8%左右。
如果年尾開始減息的話,回升或者是守住的機會比較大。所以香港樓價不會崩盤式下跌,已經跌的差不多了,租金回報率也有一定支撐,住宅我不太擔心。
觀點新媒體:對香港商業物業的前景有何看法?
施俊嵘:商鋪寫字樓的跌幅是更加驚人,租金甚至跌了40%至50%。
但什麼是合理範圍?很難說。因為住宅比較容易,可以從工資推斷租金,推斷價格多少畢竟合理。商業的話不好推斷,有人租就是合理,有人買就有市場。
商業部分還是比較擔心,雖然已經跌了很多,但是還有下跌空間。而且大灣區開放了之後,今天不只是跟香港本土比,還要跟中山比,跟深圳比,所以我覺得還有下跌的壓力。
但是香港人才很多,底蘊還在,怎麼在不确定的環境下繼續發揮優勢,這個很重要。
博鰲新力量 | 匯聚全鍊條環環相扣及互相賦能的新力量,尋找下一個大機會。
撰文:黃子慢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