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産路徑依賴倘若難以為繼,未來的路又在哪里?
編者按:2024年以來,新質生産力成為中國經濟最核心的議題,數字經濟與科技創新則是最主要的動力,各行各業都在尋找高質量發展之路。
因應行業變化,博鰲房地産論壇将升級擴展為覆蓋全産業鍊的“博鰲周”,並且全新策劃和推出“2024博鰲訪問”繫列報道——“博鰲新力量”。
通過對全産業鍊代表性企業的調研與交流、深度采訪與對話,探尋新周期的新力量。期待這些力量成為滾滾洪流,帶動産業鍊及經濟的煥新發展。
觀點網 今年年初,廣開控股首個頂級産研智庫平台“廣開首席産業研究院”正式揭牌亮相。
研究院由廣開控股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共同發起設立,研究團隊由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交通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教授領銜。
此次合作,被視為産業踐行者和思想探索者的一次強強聯手。
接受觀點新媒體采訪時,連平對他的新工作倍感荣幸,也深深體會到背後的重任。
“作為首任院長,我的職責主要是兩方面,第一是為内部戰略提供研究院智力支持;第二是研究集團所布局的新興産業。”
他介紹,研究院有一個鮮明特點:因為廣開控股立足大灣區,而首席論壇秘書處位于上海,所以着重于大灣區和長三角之間的産業聯動,而這也是産業發展未來的方向。
十字路口
在世界格局發展演變的十字路口,連平先與我們回顧了上半年今年宏觀經濟情況。
他表示,在宏觀政策的協同發力下, 2024年上半年“三駕馬車”總體上呈現穩中向好的态勢,但也不乏隐憂。
上半年,我國服務消費增速較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放緩,但兩年平均增速有所加快,以舊換新等政策也在逐漸見效;外貿方面,出口超預期增長,對沖了内需偏弱造成的經濟下行壓力;制造業和基建支持投資平穩運行。
投資方面,制造業和基建投資雙管齊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增速達到5.4%,制造業的投資則增速更高,為9.5%,而且連續幾個月都保持了這樣的狀态。”
問題仍是房地産。
上半年,房地産市場繼續下行。個人按揭貸款同比減少約四成,房企預收款和商品銷售面積延續兩位數以上的下跌狀況。
受制于資金供給不足,房企拿地及房屋工程建設減少,投資跌幅較大。國内房地産支持政策頻出,新政施策短期見效不易。房地産投資下行對投資、消費産生負面影響,拖累上半年名義GDP增速1.5個百分點。
“房地産市場持續的調整,無論是銷售、土地出讓、工程建設以及房地産投資等幾個方面都不如人意,尤其是投資出現10%以上負增長,從内需來看房地産對投資消費都是一種負面效應,對家電、家具、裝潢等行業的拖累更為直接。”
展望下半年,房地産市場仍将處于深度調整階段,因内需群體減少、居民收入放緩和國内中性利率水平偏低,住宅市場難有明顯改觀。
房地産相關政策正在尋求企穩之道,“517新政”之後,目前已經超過200個城市執行最低15%的首付。但也有聲音認為,這将加大居民部門杠杆,導致風險後移。
對此,連平認為,“517”政策對于未來持續一段時間的房地産需求釋放有積極推動作用,因為首付比例門檻低了,利率水平也有所下降。
至于杠杆風險方面,他指出:“從目前來看,還沒必要過度擔憂。”
首先看供求關繫,他表示,現在的主要矛盾是整個市場狀況供大于求,未來一段時間只有極少數城市要增加供給。總體來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需求依然存在,只是熱度下降。
第二,從居民部門的杠杆水平來說,最近兩年居民購房需求逐步減弱,因此銀行體繫按揭貸款投放增速明顯放緩,杠杆水平已經下行。
第三,我國居民儲蓄率較高,“這是中國的一個特點,在百分之三四十的水平上,即使中國居民部門的杠杆水平略高一點,也可以承受。”
第四個主要因素,就是大量存量房貸的首付比例較高,“過去長期供不應求,通常首付比例是3成以上,有很多達到了4成5成,甚至于在上海還曾經搞過7成首付比例。首付比例越高,對銀行信貸風險的防護程度也就越高。”
因此,連平判斷個人房貸的風險敞口可控,首付比例變化並不會帶來繫統性危機,且政策實施時間未必會有很長的持續性,等市場供求關繫平衡,首付比例仍有回調的可能性,但總體趨勢是趨于下行。
他也表示,仍需關注局部風險。
“不排除個别城市房價跌幅較大,比如超過30%,就把房貸給擊穿了。雖然自住的房屋一般不會馬上抛掉,但也确實可能出現局部斷供案例。”
産業尋路
房地産路徑依賴倘若難以為繼,未來的路又在哪里?
連平同樣深切關注政府産業引導基金的發展,但對于能否取代土地财政持相對謹慎态度。
“我覺得土地财政不會很快被取代,畢竟城鎮化還在進一步發展,還有四五億人口在農村,兩億人處在城鄉之間,改善型需求巨大,也有品質化的購房需求。”
連平認為,一方面土地财政在政府收入比重不會像以前50%左右那麼高,但仍是未來政府獲得收入的重要渠道。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2023年上半年政府産業引導基金規模達到12萬億,認繳規模投入了6萬億,而2023年地方土地出讓收入共5.8萬億,所以地方産業引導基金投入的資金規模已經超過了全年土地出讓收入。
他相信政府産業引導基金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财政收入,填補土地财政收入的減少。但部分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對未來政府産業引導基金規模能否進一步擴大,還有待觀察。
此外,近兩年各個地方政府對設立産業投資基金熱情高漲,甚至對國家重點項目出現紮堆的狀況,連平表示,這在于地方政府如何進行有效管理,特别要關注的是引導财政資金投入。不僅是國有企業,還要領導民營企業一起參與。
連平此前還提出,要建立國家層面民企基金以真金白銀地支持民營企業。他向我們表示,主要的初衷是運用國家資金合理、長期支持培育優質的民間投資項目。
“雖然總體上國家定調一視同仁,但在實際推進落地的過程中,國企和民企很自然會受到不一樣的待遇,因此還是需要動用一些特殊的資源來有的放矢,針對性地安排。”連平說道。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開控股旗下科技企業加速園區視察時,提出了“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重要論斷。到目前,廣開控股運營管理的加速器、孵化器内,也培育了大量科技型中小企業。
連平表示,中小企業的貢獻不容忽視,而他們普遍遇到的問題也長期存在,“其實它的本質一個是民營企業,另外一個就是規模較小,往往是處在比較弱勢的狀态。
根據中小企業的痛點,他指出未來園區運營方在支持中小企業方面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是建設主導産業鍊,選擇重點行業龍頭企業進駐,”等于在園區里面種了一棵大樹,讓中小企業靠着大樹來開展經營,建成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繫。“
第二是要提供有效的制度和資金支持,引入戰略投資者來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長期資金,引入耐心的資本來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第三是要結合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特點,來改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重視建設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園區,營造融洽的研發交流和互動環境。
以下為觀點新媒體與廣開首席産業研究院院長、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先生的采訪實錄:
觀點新媒體:2024年現在已經過半,您對中國經濟上半年的總結以及下半年發展的判斷如何?
連平: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總體情況來看,各方面數據比較平穩,不過也有一些隐憂,有效需求不足。
從三駕馬車情況來看,有的比預期要好一點,比如出口,一方面是由于外部環境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就是自身構成了一繫列優勢,比如産業鍊齊全、産品結構不斷提升,還有市場多元化。
從投資的角度看,中間結構差異比較大,制造業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較高,但是房地産投資的增速卻是負值。
問題主要是房地産市場持續調整,無論是銷售、土地出讓、工程建設以及投資等幾個方面的狀況都很不如人意,尤其是投資出現10%以上負增長,對投資消費都是一種負面拖累。
從消費來看,總體還是處在平穩恢復過程,但有效需求不足,因為房地産銷售不行,有關的很多行業都受到影響。
總體來看,我們認為下半年增長速度可能會比上半年高一點,全年 GDP增速有可能比兩會提出來的5%略高一點。
國際市場下半年可能還會有所改善,主要是因為西方國家已經逐步推進寬松的貨币政策,比如歐洲中央銀行、比如瑞士等非歐元區國家,都已經開始降息。
美國現在因為通脹粘性較高,所以降息遲遲不落地。但從最近這一段時間數據來看,一方面通脹繼續回落,另一方面無論是就業數據、制造業數據、房地産數據都表明美國經濟越來越撐不住,會增加降息需求。
我們和美國的利差還有200多個bp,這種利差存在對我們是有壓力的,降息之後會減輕,但仍會維持一定水平的利差,如100BP左右。
觀點新媒體:今年517新政之後,已經超過200個城市執行了最低15%的首付,這對房地産市場會起到哪些影響?首付比例降低是否意味着将加大居民部門杠杆,導致一部分風險後移?
連平:我認為新政對未來持續一段時間的房地産需求釋放會有積極推動作用,加大居民部門杠杆這種擔心目前來看恐怕還沒有必要。
因為現在主要矛盾是市場供大于求,未來一段時間還是要擴大和釋放需求。
從居民部門的杠杆水平來說,最近兩年因為房地産持續下跌,居民購房需求逐步減弱,銀行體繫按揭貸款投放增速明顯放緩。
尤其今年以來,因為成交不多,按揭貸款增長大幅放緩,居民部門杠杆水平進一步向下,所以事實上這兩年來是降杠杆的。
另外還有一點,我國居民儲蓄率是比較高的,這是中國一個特點,和美國完全不一樣。
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大量存量房貸首付比例都比較高,通常是3成以上,有很多城市二手房達到了4成、5成,甚至于在上海還有過7成首付比例。首付比例越高,對銀行信貸風險來說,防護程度也就越高,越不容易出現不良貸款。
所以目前的變化並不會帶來很大的繫統性風險,政策出台實施的時間可能也不會有很大持續性,回調可能性也是有的。
我們也不排除在個别城市可能房價下跌幅度較大,比如超過了30%,把房貸擊穿了,有可能會出現局部斷供案例。
觀點新媒體:517新政還提到了政府可以下場收儲存量房,具體到執行層面會有哪一些現實難點?
連平:政府收儲存量房确實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思路,但在實施過程中間确實是有難點。
第一個就在于地方政府收儲存量房的能力究竟有多大。據我們了解,很多地方政府由于房地産賣地收入大幅度減少,過去賣地收入有的城市50%左右,有的城市達到百分之七八十都有。目前情況下能拿出多少真金白銀,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今年往後看,随着地方财政發債順利推進,再加上中央财政發債會有不少給地方政府用,後者流動性會有所改善。
第二個難的地方,在于收儲房産質量和定價之間的問題。地段、質量、房型、小區都是各異的,需求和供給之間的适應性會有很大問題。
所以,恐怕不能夠把這項舉措看成是一項能夠救急的、立竿見影的政策。
觀點新媒體:這兩年也有一些業内人士表示,單單依賴土地财政會難以為繼,以地方産業引導基金為代表的股權财政,是否能夠有望替代土地财政,成為地方政府重要收入來源?
連平:說完全替代似乎有些為時過早。
2023年上半年,政府産業引導基金規模達到了12萬億,認繳規模達到了6萬億。2023年地方土地出讓收入總共是5.8萬億,所以地方産業引導基金投入資金規模已經超過了全年土地出讓收入。
未來是會很大程度填補财政收入,但現在地方政府财力還是比較有限,未來政府産業引導基金的規模能不能進一步擴大,發揮的作用能不能更好顯現,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
觀點新媒體:您之前也提到過要建立國家民企基金,政府産業引導基金應該如何去培育産業發展並有效退出?
連平:所謂建立國家的民企基金,初衷是運用國家資金合理長期支持培育優質的民間投資項目,不僅有助于保護創新型民營企業的發展和活力,還可以從民營投資項目中間分享創新發展成果,是一個雙赢局面。
國家定調雖然非常明确,一視同仁,但實際推進過程中,國企民企自然會受到不一樣的待遇。
因此,國家還是需要動用一些特别資源有的放矢,提供支持。
觀點新媒體:今年1月份廣開首席産業研究院正式揭牌,您作為首任院長,個人工作重心會發生哪些變化?
連平:研究院成立目的比較清晰,就是要打造成為研究特色鮮明,研究成果既有首席高度,又能服務于政企需求的全國一流智庫,為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産業的深化聯動貢獻微薄之力。
作為首任院長,我的工作的職責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為内部提供研究院的智力支持,對國家重大的經濟金融和産業政策變化,為廣州開發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産業優化戰略提出針對性建議。
第二,組織團隊展開對集團所布局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包括生物醫藥、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領域研究。
博鰲新力量 | 匯聚全鍊條環環相扣及互相賦能的新力量,尋找下一個大機會。
撰文:馮嘉炜
審校:劉滿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