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七次全體會議,讨論拟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並對做好開年工作進行動員。
李強:要敢于打破常規推出可感可及的政策舉措
2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第七次全體會議,讨論拟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並對做好開年工作進行動員。
李強指出,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是接受全國人民對政府工作的檢驗,是國務院的法定職責。形成一份高質量的政府工作報告,對于凝聚共識、提振信心、推動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體現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充分體現群衆期盼和社會關切,充分體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把報告修改好。
李強指出,新的一年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黨中央的大政方針、戰略部署已經非常明确,要繫統化創造性地抓好落實。既要注重整體把握,綜合平衡好國内和國外、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發展和安全等關繫,在多重目標中找到有效路徑,也要尋求突破突圍,找準潛力足、空間大的發展領域,謀劃好牽引性強、撬動性強的工作抓手,打造更多能夠帶動全局的突出亮點。要認真總結和豐富拓展工作中探索的好做法,錨定發展目標因時因勢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聚焦突出問題整合資源集中發力,敢于打破常規推出可感可及的政策舉措,及時回應關切加強政策與市場的互動。
李強強調,要以更加強烈的擔當、更加積極的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要堅定信心、知難共進,客觀辯證看待外部形勢變化,統籌解決國内經濟問題和應對外部挑戰,變壓力為動力,采取有力舉措在做強國内大循環、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産業升級等重點領域實現新突破,並着眼長遠打造我國發展新優勢。要奮發作為、善作善成,以時不我待的精神狠抓落實,善于用改革創新的辦法破解難題、科學應變,着力增強工作的穿透力,讓目標清晰可評估、措施明确可操作、配套措施及時跟上,把更多精力用于抓落實、辦實事,並在執行中不斷優化完善政策舉措。要凝心聚力、團結奮鬥,進一步增強市場意識、法治意識、服務意識,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各類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更好條件,為各類人才幹事創業提供更多機會,凝聚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
國務院全體會議組成人員出席會議,有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列席會議。
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工作專班:萬科2024年全面完成保交房目標任務
2月5日消息,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工作專班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保交房攻堅戰順利完成2024年既定目標。
該負責人表示,自保交房攻堅戰開展以來,各地通過城市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加大房地産項目融資支持力度,保障項目建設交付。截至2024年年底,全國“白名單”項目貸款審批通過金額超過5萬億元,保交房攻堅戰實現住房交付373萬套,順利完成年度既定目標。保交房工作的有序推進,有力維護了購房人合法權益,提振了市場信心,助力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
從專班掌握的情況看,2024年,萬科交付住房超過18萬套,全面完成保交房目標任務。從各地城市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工作專班了解的情況看,目前萬科房地産項目建設正在平穩有序推進中,“白名單”制度将提供有力的融資支持,充分保障項目建設交付。
2025年,将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應進盡進、應貸盡貸、能早盡早”原則,将符合條件的項目均納入“白名單”,精準支持房地産項目建設交付,切實保障購房人合法權益。
同時,有關部門正積極推動各地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加大收回收購閑置土地力度,推進處置存量商品房,支持房地産企業盤活存量資産;持續協調金融機構綜合運用貸款、債券等金融工具,多渠道滿足房地産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保持房地産行業融資穩定。
省委書記黃坤明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的講話(全文)
2月5日,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嶺南春早之際如期舉行,省委書記黃坤明發表講話。
以下為講話全文:
嶺南春來早,人勤地生寶。今天,當開工的号角再次吹響,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如約而至。承載着新一年的期許,開啟了接續奮鬥的新程。我們加滿油、充足電,錨定目標、整裝出發,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繫,奮力把廣東高質量發展之路走得更有奔頭、更有勁頭。借此機會,我代表廣東省委、省政府,向全省父老鄉親,向所有關心支持廣東改革發展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各位朋友,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向春節期間在廣東堅守崗位、春節之後精神煥發投入工作的廣大工人、農民、科技工作者、企業家、藝術家等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同志們,致以親切慰問和誠摯感謝!正是靠着我們每個人的辛勤付出、創新創造,共同繪就了嶺南大地百業興旺、春色滿園的美好畫卷。
産業興則經濟興,産業強則國家強。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始終注重謀産業抓生産,領導人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偉大奇迹。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我們堅持從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走正确的路,牢牢抓住實體經濟,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繫。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現代化的工業、農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是現代化産業體繫的四梁八柱,強調現代化産業體繫必須具備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等基本特征,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等基本要求。這一繫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論斷,在理論上超越了西方經濟學概括的産業演進規律,在實踐上創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奇迹。
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産業發展親切關懷,強調抓實體經濟就是為高質量發展固本培元,要求我們堅持以制造業立省,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2023年親臨視察時指出,廣東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根本途徑在于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建設更具國際競争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繫。從強調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根本出路,到指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在于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繫,總書記有力指引我們深刻把握立省之本、強省之基,牢牢抓住現代化産業體繫這個載體,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繫是重要内容、強大支撐。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産業體繫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世界各國現代化的歷程表明,沒有産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規模之大、難度之大史無前例,對物質技術基礎的要求之高也史無前例。我們不僅需要建成農業強國、制造強國,發展現代服務業,還要推動不同區域、不同産業、不同環節之間協同融通、高效運行,全方位提升生産力水平,以體繫性的強大“硬實力”,支撐起中國式現代化的巍巍大廈。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産業體繫,也将開辟人類物質文明建設的新路徑,讓中國式現代化綻放更加強大的真理光芒。廣東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肩負着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更要在推進産業體繫現代化上先行先試、作出示範、勇挑大梁,以更具國際競争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繫,托起一個具有雄厚實力、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無窮魅力的新廣東。
把握世界産業發展新趨勢,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繫是戰略之舉、關鍵之為。總書記強調,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完善現代化産業體繫。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從“三來一補”起步,從相對落後的農業省發展到牽動全球的世界工廠,再到引領全球的智造基地和新興産業重要策源地,産業體繫的叠代升級,帶來生産力的不斷躍遷,支撐廣東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把握大勢、抓住機遇,在開放合作中發展壯大,在轉型升級中持續蝶變,是廣東産業發展的真實寫照、成功經驗。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産業版圖,能否建成具有21世紀時代特征的現代化産業體繫,決定了能否在未來發展和激烈國際競争中赢得戰略主動。華為以領先的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深度求索(DeepSeek)以不怕虎的勇氣銳氣撼動美國人工智能巨頭、産生連鎖效應,宇樹科技的機器人登上央視春晚舞台,中國已經顯示出引領時代浪潮的全新氣象,廣東更應該在百舸争流中奮力争先。我們要主動作為、前瞻布局,全面優化升級産業體繫,沖出中低端、搶占制高點、致勝新賽道,以更具國際競争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繫,托起一個勇立時代潮頭、不斷向新向上的新廣東。
開創廣東發展新局面,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繫是優勢所在、使命所在。總書記指出,廣東在全國産業體繫版圖中分量很重,要求我們在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繫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經過長期發展,廣東的産業體繫積累了厚實基礎、獨特優勢。我們的體繫足夠全。今年粵港澳将聯合承辦全運會,我們也完全能夠舉辦産業體繫競賽的“全運會”。廣東擁有制造業所有大的門類,傳統産業、新興産業、未來産業一體發展,成長出8個萬億元級産業集群,新經濟增加值占比1/4強,高技術制造業占比近1/3,去年第二産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8%。我們的配套足夠強。廣州的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深圳的科技創新和高技術産業、佛山的智能家電、東莞的智能終端各具優勢又相互協同,一二三産業、大中小企業、上下遊鍊條、産供銷環節高度耦合。特别是我們有1.27億常住人口、1.5億實時在粵人口,既提供了最具吸引力的廣闊市場,也提供了最充沛的人力資源。我們的空間足夠大。處在國内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上,能夠充分發揮粵港澳三地綜合優勢,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和廣大縣域存在的産業落差蘊含着巨大潛力。總書記去年視察的橫琴,靠着發展“四新”産業,15年間經濟總量從可以忽略不計增長到去年的538億元,有力服務澳門經濟适度多元發展。我們要堅定信心,久久為功,抓住用好一切有利條件,把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以更具國際競争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繫,托起一個經濟社會繁荣、活力動力充沛的新廣東。
同志們,朋友們!産業體繫向新圖強,發展才能以質取勝。這是廣東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要以新的生産力理論為指導,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推動産業科技互促雙強,練好高質量發展的“看家本領”,挺起現代化建設的“産業脊梁”。
要鍛造先進制造鋼筋鐵骨。先進制造業是現代化産業體繫的筋骨,筋骨強健方能行穩致遠。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工業武裝農業,用制造牽引服務,推動三次産業相互嵌入、相互賦能、相互成就。産業有新有舊、有大有小、有主有輔,都是現代化産業體繫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一手抓傳統産業、優勢産業的鞏固和優化,緊盯衣食住行生活必需、原料器件生産必備,實現成行成市、成鍊成群、成名成品發展,把産業根基紮得更深更厚更實;一手抓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的培育和壯大,緊盯科技前沿、産業“風口”、市場潮流,打造更多熱點、燃點、爆點,努力成為新規則的重要創設者、新賽道的重要主導者。人工智能正在掀起産業變革,機器人時代逐步照進現實。廣東兼具機電技術和數智技術兩大優勢,要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下大決心、集中發力,構築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産業新支柱。希望廣大有遠見、有抱負的投資者、創業者積極參與進來,共同奔赴破土而出的産業盛宴,共同迎接人機共生的智能世界。
要點燃科技創新澎湃引擎。産業變革由技術革命催生而成,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現代化産業體繫的決定性變量。關鍵核心技術比例不高但關乎命脈,沒有捷徑可走惟有向上突圍。要向“高”攀登,建好用好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深入實施“廣東強芯”、核心軟件攻關等重大專項,采取“大兵團”戰役式作戰模式,讓“超級平台”産出“超級成果”,在戰略必争領域並跑領跑。科技無處不在,創新永無止境。要向“實”聚焦,從産業需求凝練科學問題,研發更多先進适用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持續提高生産質量、提升生産效率。科技引擎,市場點燃。要向“轉”發力,及時推出需求側政策,助力完成技術走向市場的“臨門一腳”,跨越科技成果到産業化的“未知前夜”。要向“外”拓展,深度融入國際生産網絡、創新網絡,在競争合作中提升科技自立自強水平、産業鍊自主可控水平。
要育成現代企業強壯主體。廣東有1900多萬戶經營主體、830多萬家企業,還有大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拔節生長,這是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繫的底氣所在、根基所在。要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群,壯大頂天立地的領軍企業,培育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讓各具神态的“企業之樹”匯聚成生機盎然的“産業之林”。國企、民企、外企都是廣東産業體繫的重要力量,我們将一視同仁支持各類企業發展,引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鼓勵國有經濟、民營經濟、外資經濟、集體經濟、合作經濟等開展多樣化合作,各盡所能、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我們正在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十百千萬”計劃,努力造就50家科技領軍企業和100家鍊主企業、10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0000家專精特新企業。希望廣大企業紮根廣東、深耕廣東,聚焦實體、專注主業、關注市場,練就獨門絕技,塑造百年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脫穎而出,在現代化産業體繫中擔綱大任。
要培厚發展環境肥沃土壤。廣東通江達海、融匯中西,改革開放的精神、創新創造的意識、苦幹實幹的品格深入骨髓、融入基因,具有軟硬兼備的良好環境。要充分激活政策效應,加強産業政策與财稅、金融、貿易、投資等政策精準對接、協同發力。這次大會安排了政策發布與解讀環節,請大家關心關注,在實踐中用好用足。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探索建立未來産業治理機制,深化信用廣東建設,提升“數字政府”效能,讓每位創業者、企業家獲得最佳體驗和最好服務。人才因産業而聚,産業因人才而興。要廣聚天下英才,攜手港澳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夯實現代化産業體繫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今年,廣東将以“粵聚英才、粵見未來”為主題,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拿出具有競争力的薪酬和崗位,吸納100萬高校畢業生來粵就業創業。東西南北中,發展到廣東。熱忱歡迎廣大優秀學子、有志青年前來廣東實現人生夢、見證中國夢。
同志們,朋友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有風和日麗,也會有疾風驟雨甚至驚濤駭浪。這幾年,廣東的現代化建設殊為不易。因其不易,更需勇毅。我們正處在爬坡過坎、動能轉換的過渡期,結構性、周期性因素疊加碰頭,面臨的困難比較多。但只要信心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經歷轉型之痛、升級之難後,發展之船必将駛出三峽、乘風破浪。因其不易,更彰不凡。實踐證明,風險挑戰是最好的“磨刀石”,卓越企業往往是在經歷生死考驗後涅槃重生的,大國崛起往往是在化危為機中加速實現的。我們現在前行的難度越大、遭遇的磨砺越多,未來的回報必将更加豐厚,達到的高度必将更加矚目。因其不易,更顯擔當。廣東改革發展先行一步,既能享受實驗區的紅利,也會較早遇到發展中、轉型中的難題,這是歷史必然,也是歷史使命。一路走來,廣東經歷風雨、屢創奇迹,越來越從容、越來越堅毅。新征程上,廣東一定能率先克服成長中的煩惱,走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之門,開啟新的成長周期,創造新的輝煌成就。
同志們,朋友們!赤子追夢,追則必達。耕者下力,即是福田。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優秀企業家精神,奮力在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繫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廣東新的更大貢獻!
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謝謝!
廣東省發改委正式成立民營經濟局
2月5日,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新聞發布會宣布,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正式成立民營經濟局。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艾學峰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企業是産業發展主體,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繫,離不開廣大企業和企業家的強力支撐和砥砺奮進。
金融監管總局:2024年保險業保費收入5.7萬億 同比增長5.7%
2月5日,金融監管總局近日公布了2024年12月保險業經營情況。
2024年,我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5.7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行業匯總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7%。其中,财産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4萬億元,人身險原保險保費收入4.3萬億元。
在賠付方面,2024年保險業原保險賠付支出2.3萬億元,原保險賠付支出同比增長19.4%。其中,财産險賠付支出1萬億元,人身險賠付支出1.3萬億元。
截至2024年12月底,保險業總資産達35.9萬億元,資産規模增加5.9萬億元,較2023年底增長19.9%,增速為2017年以來新高。
從公司層面看,2024年,财産險公司原保費收入1.7萬億元,賠付支出1.1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行業匯總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6%,賠付支出同比增長6.5%;分險種看,車險、責任險、農險、健康險、意外險保費收入分别為9137億元、1372億元、1484億元、2043億元、534億元。
2024年,人身險公司原保費收入4萬億元,賠付支出1.2萬億元。按可比口徑,匯總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7%,賠付支出增長39.4%。分險種看,壽險、意外險、健康險保費收入分别為3.2萬億元、408億元、7731億元。
央行1月對金融機構開展常備借貸便利操作171.05億元
2月5日,為滿足金融機構臨時性流動性需求,2025年1月,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開展常備借貸便利操作共171.05億元。
其中,隔夜期113.35億元,7天期17.7億元,1個月期40億元。期末常備借貸便利余額為46.1億元。隔夜、7天、1個月常備借貸便利利率分别為2.35%、2.50%、2.85%。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