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直擊 | 阿里巴巴的AI大考

观点网

2025-02-21 00:08

  • “未來3年阿里在雲和AI的基礎設施投入預期将超越過去十年總和。”

    觀點網 如今互聯網巨頭的業績會,越來越像一場AI大考。

    2月20日,阿里巴巴公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季度)營收2801.5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8%;淨利潤為人民币464.34億元,同比增長333%。

    利潤增長之下,自由現金流為人民币390.2億元,同比下降31%,主要歸因于對雲基礎設施投入相關的支出增加。

    投入重金的雲智能集團方面,該季度收入為人民币317.42億元,同比增長13%。

    可以看到,雲智能集團只貢獻了集團當季總收入11.32%。但縱觀當晚業績會,雲服務和AI是整場的焦點。

    董事會主席蔡崇信直接提出,未來三年,阿里巴巴的新投資方向将圍繞AI戰略為核心,在三大領域加大投資力度。

    第一是AI和雲計算的基礎設施建設,第二是AI基礎模型平台以及AI原生應用, 第三則是現有業務的AI轉型升級;其中,未來3年阿里在雲和AI的基礎設施投入預期将超越過去十年總和。

    全面押注AI,也讓市場更為關注阿里的投資回報,但這需要從短期和長期兩個維度考量。

    去年5月份,豆包通用模型pro-32k版,推理輸入價格打到0.0008元/千tokens,價格不到1厘。有市場聲音認為,這迫使阿里雲對三款通義千問核心模型進行降價,降幅高達90%。

    去年11月20日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期間,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也提到,通義千問的API調用價格在一年内降幅高達97%,百萬token調用成本最低已降至0.5元。

    “就像足夠便宜的電力帶來電氣化時代的大爆發,足夠便宜的算力終将把我們帶進智能化時代”。

    到了今年二月份,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及其團隊宣稱,基于通義千問進行監督微調訓練了一個名叫s1的人工智能推理模型,在數學和編碼能力測試中的表現與OpenAI的o1和DeepSeek的R1類似,而雲計算費用才不到50美元。

    就短期而言,可以看到通義千問當下的直接收益相對有限。

    蔡崇信也在業績會上回應:“第一點,現在收費API創造的營收還比較小,但相信随着模型能力提升以及未來客戶需求提升,API收費作為一個模型最基礎的變現方式還會存在。”

    第二點,由于通義是一個開源模型,有相當多開發者會基于這個模型去開發垂直模型或者應用,這部分開發者會天然地使用阿里雲,因為效率最好。

    他特别提到,未來90%的token将會在雲計算網絡上生成,阿里雲的目標是成為AI智能最大的雲計算網絡之一,“如果人工智能是未來最大的商品,類比于現在的電,那麼雲計算網絡就類比于現在的電網。“

    第三點就是通義的API客戶其實會帶動相當多其他雲上産品銷售。蔡崇信總結稱,某種程度上,雖然通義千問不見得直接帶來非常大的收入,但是對于雲的商業模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實際上,日前就有一個現成案例,即蘋果與阿里巴巴達成合作,将基于通義千問大模型,為中國市場的iPhone用戶定制並推出AI功能。

    在本次合作中,阿里的AI模型将深度集成至iOS繫統,涉及語音交互、圖像生成、個性化推薦等功能,雙方還将利用阿里生态,如支付寶、高德地圖等增強iPhone的本土化服務能力。

    在投資效率以及回報方面,蔡崇信也指出雲計算兼具規模效應是網絡效應,基于未來整體硬件的采購,或者大規模的建設成本,相信CAPEX投入應該會有較大改善。

    他還提到,面對幾十年一遇的變革,對于AI的思考維度要放得長遠一些,阿里集團在AI戰略里面的首要目標是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縮寫,通用人工智能)的實現,可能遠遠超過現在可見的任何一個應用場景。

    “因為我們現在的所有應用場景,無論是生産力創作,還是最耳熟能詳的AI搜索,chat bot,都是AI能力提升過程當中産生的一些機會。因此,我們覺得智能能力的提升是這一輪AI技術生産力變革的核心主軸。”

    他表示,從實現AGI的商業價值來看,AGI的標準定義是能夠完成80%以上的人類能力,全球GDP的50%支出是就業者的勞動工資支出。

    因此,阿里巴巴預判如果實現AGI,人工智能相關産業大概率将會是全球最大産業,有可能影響或者替代現在50%左右的GDP構成。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馮嘉炜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科技

    業績

    AI

    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