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新零售成敗路 黃明端終于敗給了大時代

观点网

2025-03-02 23:31

  • 黃明端與阿里巴巴的故事始于2017年,這也是阿里巴巴與新零售故事的“正式”起點。

    觀點網 在阿里巴巴将高鑫零售賣掉之後,黃明端又再次陷入“尴尬”處境。

    今年1月1日,阿里巴巴宣布以最高約131.38億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權,這筆交易,在兩個月後完成交割。

    2月28日,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發布的公告顯示,阿里巴巴出售高鑫零售的買賣協議交割已于2025年2月27日在香港完成。于公告發布的同一天,高鑫零售的董事會也率先迎來繫列變動。

    其中,黃明端将辭去董事會主席一職,取而代之的是華裕能,他被任命為董事會主席、非執行董事及薪酬委員會成員。

    阿里巴巴出售所持全部高鑫零售股權的交易對手方為德弘資本,而華裕能正是德弘資本的創始人之一。

    新血液注入,帶來自己的管理班子並不足為奇。調整目前還只停留在董事會,未涉及到業務層面和管理團隊。只是在董事會的重新洗牌後,黃明端又再次“被邊緣化”。

    淡化的創始人符号

    對于大潤發以及整個高鑫零售而言,黃明端創始人的身份有着别樣的象征意義。

    1996年,他在台灣創立並開出第一家大潤發,又将其引入大陸市場,在華東等地重點布局。

    2001年前後,外資涌入中國市場,大潤發被迫直面來自國際商超品牌的挑戰。其母公司潤泰集團主動釋出67%的股權,約合80億新台币,與法國歐尚集團組建了中法合資的大潤發公司。

    借助國際領先的發展模式和管理經驗,大潤發于2005年首次出現在中國連鎖百強榜單中,跻身行業前十。

    過往數據顯示,在2010年,大潤發營收已超400億元,将家樂福等甩在身後,問鼎中國大陸零售業冠軍。2011年7月,大潤發與歐尚重新洗牌,以“高鑫零售”成功在香港上市。

    在這十余年間,黃明端似乎總能踩中發展的關鍵節點,做出正确判斷,從而一步步将企業壯大,大潤發也收獲了“陸戰之王”的稱号。與此同時,公司以及業内,黃明端也有了自己的“信徒”。

    但歷史只是勝者的贊歌,電商的發展速度之快,還是讓大潤發“掉了隊”。

    事實上,黃明端並非完全沒有應對之策,只是在這場被稱作“新零售”的商業革命中,又誕生了新的“陸戰之王”。

    “新零售”是馬雲在2016年提出的概念,強調線上線下零售和物流相結合。2017年是阿里巴巴啟動新零售的元年,全面打造新零售的首站選擇在了上海,而上海也正是大潤發當年“登陸”的首站。

    上海百聯集團被認為是阿里巴巴選擇的首個最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雙方于2017年2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年11月,阿里巴巴的新零售版圖又填進重要的一塊——高鑫零售。

    這是阿里巴巴首次入股高鑫零售,斥資224億港元獲得後者36.16%的股份。之後,阿里巴巴集團、AuchanRetail S.A.(歐尚零售)、潤泰集團三方分别擁有高鑫零售約36.16%、36.18%及4.67%的股份。

    0.02%的微弱股份差異,使得阿里巴巴成為“強勢”的第二大股東。彼時有報道稱,阿里巴巴入股之後,對旗下超市迅速開展了全面的新零售改造,涉及門店、采購、供應鍊、營銷等多個方面。

    大刀闊斧的改革,勢必伴随内部管理人員的更替。而此時這家企業已經有二十來年的歷史,一路跟随黃明端的創始團隊成員、老員工們不在少數。

    與此同時,即便阿里巴巴希望盡快鋪開有關“新零售”的繫列調整,但初來乍到在高鑫零售體繫内顯然根基不穩,需要一位具有話語權和代表權威的人來主持一切。

    于是,那樣一則公告發出也就不足為奇。2018年1月30日,高鑫零售公告稱,黃明端已辭任執行董事,但同意留任董事會投資委員會、營運委員會及披露委員會成員。代表原股東潤泰集團的鄭铨泰,辭任包括高鑫零售非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以及審核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和薪酬委員會。

    同時,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獲委任為高鑫零售非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

    引入阿里巴巴集團原本是黃明端的“體面”之舉——讓高鑫零售在新零售時代下,能夠走向另一個巅峰。不過,從其中或許也可以解讀出另外一層意思,也就是黃明端自認屬于自己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2018年被稱作是高鑫零售數字化改革啟動的元年,全年業績表現並不佳,總銷售營收1013.15億元,同比下降1.0%;經營利潤41.96億元,下滑6.5%;淨利潤25.88億元,同比下降7.3%。

    次年5月,黃明端獲委任為高鑫零售首席執行官,在其帶領下,高鑫零售業績止頹。全年總銷售營收1018.68億元,同比增長0.55%;經營利潤為48.90億元,同比增長4.1%;淨利潤28.34億元,同比增長14.37%。

    重回增長軌道後,阿里巴巴堅定押注高鑫零售是一項正确決定。

    2020年10月,阿里巴巴再次投入280億港元,增持高鑫零售股份至72%,鞏固了“強勢”地位,成為真正的控股股東。

    “助力”阿里巴巴完成由次到主的過渡後,黃明端也在半年後的2021年5月宣告退休,高鑫零售首席執行官一職由林小海接任。黃明端的創始人印記已然淡去。

    新零售撤退

    黃明端與阿里巴巴的故事始于2017年,這也是阿里巴巴與新零售故事的“正式”起點。

    之所以強調“正式”,是因為林小海接替黃明端的戲碼,在2015年5月就曾上演。彼時的主角是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以及銀泰商業董事長沈國軍。

    2014年3月的最後一天,阿里巴巴宣布以53.7億港元對銀泰商業進行戰略投資。交易完成後,阿里巴巴持有銀泰商業9.9%的股份及總額約37.1億元港币的可轉換債券,成為銀泰的第二大股東。

    此後,阿里巴巴接連增持銀泰商業,期間也伴随董事會/管理團隊的變陣。2017年銀泰商業進行私有化,阿里巴巴對銀泰的持股比例達到了74%。次年,阿里巴巴正式将銀泰納入麾下。

    時間線上來看,高鑫零售是阿里巴巴收購銀泰百貨後的下一個目標。

    而在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的2016年,盒馬正式誕生。按照計劃,這一新平台會在2017年内進一步拓展至全國範圍。

    可以說,以2017年為起點,阿里巴巴“新零售”變革的三駕馬車——銀泰、盒馬、高鑫零售全部實現上路。

    不過在近年,關于阿里巴巴“新零售”的調整聲音不斷傳出。例如蔡崇信去年2月在财報電話會上的發言:“目前阿里的資産負債表上依然有一些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他們不是核心的聚焦業務,阿里退出也是合理的,但考慮到當前的市場情況,退出可能需要時間去實現。”

    之後發生的事也早已多有報道。從銀泰到高鑫零售相繼被阿里巴巴“剝離”,就眼下來看,盒馬成為阿里針對新零售的“大清洗”中唯一的幸存者,也是阿里體繫内,見證零售業變革的最後一道身影。

    這並非阿里還抱有什麼期待。事實上,關于出售盒馬、高鑫零售的消息,曾幾乎在同一時間流傳開來。

    扭轉處境的關鍵恰恰在于盒馬自身。自2024年3月接任CEO,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嚴筱磊對于盒馬的盈利情況始終保持沉默。直到去年最後一天,在阿里集團出售銀泰、高鑫零售等事項相繼落地之後,屬于盒馬的喜報才發出。

    彼時的全員信中提到,“盒馬在連續9個月整體盈利的基礎上實現了雙位數增長……在過去一年里,我們服務的顧客數增長超過50%。”

    “中國零售業經歷了波瀾壯闊的30年,當下我們正處于一個穿越周期的歷史時刻。”盒馬對于自身處境並非全然不知,無論是内部的還是外部的。

    而在經歷過一次所有權更叠之後,高鑫零售對于即将發生的一切更能坦然承受。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潘玲宣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消費品牌

    零售

    公司

    人事

    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