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退步集 | 海港城風浪中收入微增 九龍倉置業稱未見拐點

观点网

2025-03-10 22:26

  • 占集團收入和盈利超過70%的海港城,收入未出現下跌,已是最大的喜事。

    觀點網 寒意蔓延,即使是“商業巨輪”九龍倉置業,在面對如洪濤暴雨般的市場環境時,也難免會打個趔趄。

    盡管2023年初,疫情防控措施放松之後,香港經濟進入發展新階段,但向上增長的動力似乎並沒有延續太久,尤其在零售消費市場。

    受全球經濟不确定性、本地消費外流、人民币疲弱等因素沖擊,而且出于财政赤字問題,香港政府在2024-25财政年度停止派發消費券,市場情緒受到多方面的制約。

    來自香港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2024年12月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28億港元,同比下跌9.7%,已經連續第10個月下跌。其中,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跌幅達到13.8%。

    同時,香港全年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768億港元,同比下跌7.3%。

    反映到九龍倉置業的業績,期内“海港城和時代廣場的商場空置率維持在較低水平,但租戶銷售額下跌導致營業額租金減少,影響集團收入。”該公司稱。

    下行何時休

    九龍倉置業主要持有香港多個成熟的收租物業,包括三個綜合體商城海港城、時代廣場和荷里活廣場,位于中環的寫字樓項目會德豐大廈、卡佛大廈,以及位于中環的香港美利酒店,還有位于新加坡的會德豐廣場和Scotts Square商場。

    由于長年沒有新業務拓展,九龍倉置業面對市場波動,表現是相對被動的。

    2024年上半年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同比下降了6.6%。對應九龍倉置業業績,該公司期内錄得收入65.01億港元,同比增長僅0.43%。同期,海港城的整體收入(包含酒店)增加5%,營業盈利上升3%;時代廣場整體收入穩定,營業盈利增加1%。

    2024年下半年,如上所述,香港零售業下滑幅度明顯,這直接拉低了九龍倉置業的表現。

    資料顯示,2024年全年,九龍倉置業主要經營指標全面下滑。年度收入減少3%至129.12億港元,營業盈利亦減少3%至96.91億港元;

    分部門看,投資物業收入減少1%至108.01億港元,營業盈利減少2%至91.02億港元;酒店收入減少1%至15.41億港元,營業盈利減少53%至9900萬港元。

    利潤方面,集團基礎淨盈利增加2%至61.39億港元,股東應占集團盈利從2023年的47.66億港元減少至8.75億港元;

    但若計入投資物業重估減值淨額56.65億港元,扣除非控股股東權益後,股東應占未變現估值虧損為56.21億港元。

    情況不算好,九龍倉置業的派息也相應減少。據悉,九龍倉置業2024年度将每股合共派息1.24港元,較2023年度的每股1.28港元有所減少。

    香港投資者對九龍倉置業這類收租股股息的穩定,通常有強烈的執念。截至3月10日收市,該股報20.55港元/股,當日下跌3.29%。

    事實上,自上市之初九龍倉置業的派息政策一直按,“香港投資物業及酒店基礎淨盈利的65%”這條公式而定。

    集團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在業績會現場就回應:“派息的高低完全取決于當年香港收租物業和酒店的經營狀況。”其稱,今年派息較去年減少,直接反映了香港商業物業和酒店經營狀況較一年前略有下降。

    多個種類的物業資産全面受壓,大市前景仍不明朗。

    “雖然香港經濟錄得溫和增長,但商業物業的需求仍然持續偏軟。”九龍倉置業管理層在業績會上分享並表示,去年港元持續強勢,加上美聯儲減息的步伐較慢,影響了商家和消費者的信心。

    “港元兌人民币和日元在去年創下20年新高,對其他貨币也相對強勢,削弱了香港對本地消費者和遊客的吸引力。”九龍倉置業管理層提出,2024年訪港旅客人數與疫情前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另外,香港本土零售市場因消費降級和本地消費外流的影響,復蘇仍然較為緩慢。

    而這種情況從去年持續至今。

    吳天海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已經過去大半,目前的市場趨勢是逐漸下降的,沒有出現特别需要提及的狀況。他用“在飄”這個詞語來形容目前的市況,意思是可能還沒能看到明确拐點。

    “根據兩會前的趨勢,我們對上半年的前景並不樂觀。”他說,到目前為止,還未見到旗下物業租客的活躍度有特别的變化。下半年的情況,因為兩會剛剛結束,實體市場會如何反應還不确定。

    至于如何判斷拐點到來,吳天海還是表示目前情況不明朗。但如果辦公樓的組合不再收縮業務,穩定下來甚至擴充業務,或有新的企業從海外到香港紮根,是拐點到來的迹象之一。

    零售方面,“香港零售業零售總額止跌回升,這是一個基本的信号。”吳天海表示。

    在如此尴尬的時期,九龍倉置業加強推進降低負債。

    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末,九龍倉置業淨負債自2020年底加息周期開始,已累計減少178億港元,創下342億港元的新低。淨負債率從2023年的18.6%進一步下降至17.8%,同時去年該公司的平均利息成本為5.6%。

    依舊旗艦

    九龍倉置業擁有的999年租期的優質物業讓其能比較從容地應對風險,其中以海港城和時代廣場為兩大核心。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九龍倉置業投資物業資産總額為2218億港元,兩個物業就占去88.5%。

    其中,海港城作為超級巨無霸綜合體,擁有840萬平方呎總樓面面積,包含211.7萬平方呎的零售商業面積,總建面456.3萬平方呎的10座甲級寫字樓,其余3間國際級酒店、256間服務式住宅單位、會所及國際郵輪碼頭占172.9萬平方呎。

    就地理位置和體量來說,海港城在香港難有對手。因此維持空置率至少問題不大。2024年末,海港城商場出租率維持在94%;辦公樓出租率上升至90%。

    海港城(包括酒店)的總收入增加2%至90.96億港元,營業盈利增加0.4%至72.04億港元,分别占九龍倉置業收入70%及集團營業盈利74%,重要程度較去年有所提升。

    其中重要的因素可能是一些重點租戶,已開始回歸海港城。

    作為香港最大的購物中心,海港城保持了穩定且均衡的商戶組合。包括海港城商場臨廣東道一側,素有名店街之稱,這段長達530米的臨街步道仍然聚集了全港最優質的16個奢侈品牌店鋪,且品牌素質仍在加強。

    據了解,2024年内,海港城商場進行了雙位數的品牌煥新調整。包括2020年年初離開的意大利奢侈品品牌Valentino在去年1月份重新開出一間男士精品店;

    其他新進駐的租戶還有Cartier腕表專賣店、英國奢華鞋履配飾品牌Manolo Blahnik、西班牙鞋履品牌CAMPER、法國鞋履品牌Repetto、意大利高端品牌Mr & Mrs Italy、德國鞋履品牌BIRKENSTOCK等。

    “黃金步道”中,Giorgio Armani、Fendi、Celine等品牌均推動了門店面積擴張,例如Giorgio Armani的雙層店面積擴充到近千平方米。

    據管理層透露,Louis Vuitton的旗艦店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擴張至4層樓高。

    相比海港城,時代廣場業績惡化明顯。2024年,時代廣場的收入和營業盈利均下跌了6%。

    時代廣場擁有一個建築面積94.3萬平方呎17層高的直立式商場,以及兩棟分别為46層高和39層高的寫字樓,總建面103.3萬平方呎。項目商場部分期末出租率93%,辦公樓出租率90%。

    時代廣場商場去年繼續積極調整租戶組合,包括Louis Vuitton在今年1月份以試營業的方式進場,同時也吸引了BLACKPINK THE GAME、Jellycat @ Lane Crawford Bridge及

    Pinkfong Baby Shark等品牌和主題快閃店。

    但由于時代廣場位于銅鑼灣核心區,面對的直接競争更大。

    其最直接的競争對手為利氏家族把控的希慎興業。資料顯示,希慎興業在銅鑼灣擁有已落成的9座辦公零售綜合體,總建築面積約382.5萬平方呎。

    這個由多棟物業組成的被稱為“利園區”的商業區,過去一年持續進行了更新換代。希慎興業是于2023年年初正式發布利園升級計劃“Lee Gardens for the Next Century”,目前這個計劃已進入收成期。

    同時,最新已被命名為“利園八期”的加路連山道項目即将在2026年落成啟用。時代廣場面對的競争會越來越大。

    九龍倉置業在報表中並沒有披露其他物業半年度情況。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占集團收入和盈利超過70%的海港城,收入未出現下跌,已是最大的喜事。

    九龍倉置業本身具有特殊性,特别是上述兩個旗艦物業均擁有999年土地契約,尤其海港城,其所處地段、體量和地位難以替代。對于九龍倉置業來說,公司運營講求長遠與穩定,抗風險能力較強,化被動為主動。

    但下行還要持續多久?至少目前光景還是難熬。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劉子棟    

    審校:楊曉敏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運營商

    商業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