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于信達悅生活是以物業企業的身份,參與到“投管退”業務鍊條當中。
觀點網 經過多年發展,“傳統”在物業行業内已成為基礎業務的代名詞,在尋找增量市場的跑道上,一批看似“不務正業”的經營方向悄然加到了物企運營範圍中。
在這條與傳統物業管理服務運營邏輯、方式完全不同的賽道上,前有宋都服務出海“挖礦”,如今還有信達悅生活參與投資不良資産Pre-REITs。
由此看來,物企參與的多元化業務範圍進一步拓寬了。
3月12日,信達地産發布公告,全資子公司北京信達悅生活服務有限公司與中國信達、鑫盛利保共同發起設立信達坤澤(天津)資産改造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有分析人士指出,從目前市場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來看,這或許是首個以不良資産或低效資産作為投向的首個Pre-REITs基金。
根據公告, 該合夥企業的認繳總規模為50.01億元,其中鑫盛利保認繳100萬元,占0.02%;中國信達認繳47.5億元,占94.98%;信達悅生活認繳2.5億元,占比5.00%。
而這50億元的資金,将用于投資標的資産的修繕維護、配套完善、定位調整、翻新改造、運營管理等與改造盤活有關的事項。
相當于信達悅生活是以物業企業的身份,參與到“投管退”業務鍊條當中。
另外,中國信達是信達悅生活的最終控股股東,鑫盛利保則是信達悅地産的“兄弟公司”。這項合作的入場券,實際上只發給了中國信達資産集團的成員企業。
同屬一家總集團,都是關聯方的關繫,為何信達地産會選擇讓信達悅生活出面參與投資?
企查查信息顯示,信達悅生活成立于2015年9月,經營範圍包含家政服務(限符合家政服務通用要求)、物業管理、投資管理、資産管理、房地産開發。
比起傳統物企滿滿一欄的細分方向,信達悅生活的範圍介紹更簡潔,但實際跨度更大。
據物聊社了解,在2015年成立之初,公司名稱為“北京坤禦投資有限公司”,直到2021年9月才正式更名為“北京信達悅生活服務有限公司”。
公司更名當月,信達地産啟動物業管理業務市場化改革工作,地産繫統内的物業管理業務、商業運營業務由此交由信達悅生活統一管理。
為了重新整合物管平台,信達地産陸續将原隸屬于各區域地産公司的安徽建銀物業、甯波中建物業,股權收購而來的淮礦物業公司以及淮礦商管、合肥蜀山兩家商業運營公司納入信達悅生活。
經初步整合,信達悅生活于2022年拓展城市達18個,在管項目174個,合約面積1853萬平方米。
盡管重整後主要朝着物業方向發展,但信達悅生活並沒有丢棄投資管理“老本行”。
為了做好物業工作,信達悅生活設立了短期、中期及長期發展目標。
初級階段主要集中提高物業闆塊管理能力及服務水平,中期則擴展到增值服務與“特殊經營”為赢利點的大物業體繫,長期目標是擴大規模、提升盈利水平,最終完成整合上市。
雖然信達悅生活並沒有明确指出“特殊經營”的具體内容,但結合重整前身業務,可以推測可能就是還留在經營範圍介紹中的投資管理、資産管理。
在設立合夥企業公告中,信達地産表示,通過信達悅生活與兩位關聯方進行共同投資,主要是為了布局非住類不動産領域的投資機會,從而優化收入結構。
除了資産管理基礎,信達悅生活如今還在商業運營等非住領域擁有一定積累,若能參與基金運作,或許還可以将資産改造與後期運營無縫銜接起來,一定程度上減小“改造-運營”脫節的二次閑置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信達悅生活認繳規模僅占比5%,尚未達成納入信達地産上市公司合並報表範圍條件,主導資産改造項目的其實是認繳占比94.98%的中國信達。
據了解,合夥企業就單體投資項目分别核算收益,並且是按實繳出資比例進行分配。
作為有限合夥人中出資比例遠低于中國信達的一方,信達悅生活也可能只是順帶跟着“喝口肉湯”。
而根據信達地産發布的2024年業績預告,收到市場環境影響及計提減值金額同比增加,預計公司将由盈轉虧,出現-7.3億元至-6億元的歸母淨虧損。
換句話說,不論投資項目運行情況如何,一般而言都不會對公司資金流動性産生太大的影響,屬于一項風險與收益都相對可控的投資。
面對虧損的信達地産在認繳規模中占比較小,能夠避免大規模資本開支對資産負債率的沖擊,但若項目開展順利,或許還能實現“小資金撬動大項目”。
公告中還明确了項目退出途徑,投資項目完成改造盤活後可通過包括但不限于股權轉讓、資産轉讓、投資份額轉讓、發行REITs等方 式退出,以最大化獲取收益為基本原則。
項目目前還處于組建籌備階段,收益尚需等待觀察,但跟在四大AMC之一的中國信達身後,對于信達悅生活和信達地産而言,參與合作還是有較大可能收獲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何欣
審校:楊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