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華潤置地經常性收入業務利潤貢獻首次超過百億元。
觀點網 2025年,華潤置地開了個好年。
最新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華潤置地在今年前2個月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額約251億元,對應合同銷售建築面積約為107.3萬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長了21.8%和8.7%。
連續兩個月合同銷售錄得正增長,背後是國内房地産市場從去年四季度開始,銷售情況快速回暖,華潤置地因此受益。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政策方面也有利好,不久前兩會就明确提出“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
在此基調之下,華潤置地對開發銷售型業務有了更積極的動作。今年年初至今,華潤置地已成為業内土地投資力度最大的企業之一,前2個月權益拿地金額超200億元。
當然,華潤置地經常性收入業務(經營性不動産業務、輕資産管理業務以及生态圈要素型業務整合而成)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去年,華潤置地經常性收入業務利潤貢獻首次超過百億元。因此在27日舉辦的業績發布會上,管理層也将相當一部分重點給到了這一闆塊。
開發毛利率觸底?
華潤置地去年的業績表現出現“增收不增利”。
資料顯示,2024财年該公司實現綜合營業額為人民币2788億元,同比增長11.0%。其中,開發銷售型業務營業額為人民币2371.5億元,同比增長11.8%;經常性收入業務收入416億元,同比增長6.6%。
但同時,該公司毛利同比下降4.5%至603億元,毛利率從2023年的25.2%進一步下降至21.6%。
股東應占淨利潤錄得256億元,同比下降18.5%。股東應占淨利潤率從2023年的12.5%下降至9.2%;核心淨利潤則同比下滑8.5%至254億元,核心淨利潤率從11.1%下降至9.1%。
不難理解,利潤率的持續回調,主要原因來自開發銷售型業務的“掣肘”。過去幾年,華潤置地将資源往一二線城市傾斜投資上盡量往能級高的城市走。但與此同時,它要面對行業整體“盈利難”的問題。
2024年内,華潤置地開發銷售型業務占集團總營業額比重為85%,但核心淨利潤的貢獻占比卻不足60%。
同期,華潤置地結算了1065萬平方米的産品,一線及二線城市收入占比提升至90%,結算均價也上升24.3%到22262元/平方米。
但相應地結算單方成本上升得更快,升幅達到30.8%至18439元/平方米。該數據2023年全年為14102元,2022年全年為10928元。
18439元結算成本中,土地成本從2023年的7355大幅提升至11382元,占了大頭;建安成本小幅提升至6051元;利息成本基本持平,為743元。
這最終導致開發銷售型業務結算毛利率僅為16.8%,而2023年的數據是20.7%。
對此,來自參會投資者的分享,公司管理層在投資者會上回應稱,預計在2025年-2026年,公司的開發銷售型業務結算毛利率會差不多實現觸底。“而簽約毛利已提前到2024年,最慢在2025年已經在持續往上走。”
市場回溫
去年第四季度以來,随着各大支持性政策出台,市場出現快速回暖。華潤置地管理層對此的信心也比較足。
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徐荣在業績會上表示,去年四季度市場銷售快速回暖,主要得益于中央和地方的增量政策組合拳,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今年以來,尤其是春節以後,房地産市場熱度也在迅速恢復。”
其透露,市場信心的回升還是比較迅速的,公司最新錄得的旗下樓盤周度來訪量接近去年12月水平。
資料顯示,華潤置地2025年總可售貨源在5009億元,其中89%位于一二線高能級城市,住宅産品占比77%。
其中供貨節奏主要集中在下半年,2025年Q1只大約新推9%的貨量。但目前來看,銷售情況不錯。如上所述,華潤置地今年前2個月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額約251億元,同比增長了21.8%,是非常難得的雙位數增長。
另外,去庫存仍是重要的工作。該公司董事會主席李欣在去年中期業績會上層曾提及,房地産行業已全面進入存量時代,華潤置地開發銷售型業務過去有依賴增量的慣性思維,目前工作重點和重心已轉移到庫存去化。
在2025年的供貨中,則有42%是過去的存貨。
拿地方面,2024年華潤置地拿地力度有所縮減。全年拿地29宗,新增土儲面積393萬平米,權益面積282萬平米;一、二線城市投資占比94%。總拿地權益金額為526.47億元,大約是2023年拿地權益金額的一半左右。
但事實上,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華潤置地拿地步伐逐步加快。單第四季度就拿下了16宗地塊,占去年全年拿地數量的55%。
2025年以來,該公司拿地也相當積極。但管理層並沒有給出更具體的拿地預算指引,首席戰略官張鑫僅表示會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守住現金流安全底線。持續落實三調,也就是調節奏、調結構、調布局的策略。
在投資者會上,管理層還補充到,預計今年高能級城市的土地供應同比将會有所增長,核心城市核心區域的結構性機會将會多于去年。華潤置地也會密集關注相關機會。
當然,華潤置地的底氣是良好的财務情況。截至去年該公司年末現金儲備1332.1億元,同比增長16.5%,總有息負債率39.6%及淨有息負債率31.9%維持在行業低位。
第二曲線
經常性收入業務是業績會重要表述的要點。2024年,華潤置地該闆塊業務增長十分亮眼。
資料顯示,經常性收入業務去年收入416億元,同比增長6.6%。利潤層面,貢獻了核心淨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8.2%,核心淨利潤貢獻占比同比提升6.3個百分點至40.7%。
事實上,在去年上半年業績中,占總總營收25.3%的經常性收入業務,就已貢獻了51.4%的核心淨利潤,首次超過開發銷售型業務。
在行業住宅開發盈利能力逐步下滑的如今,經常性收入成為了華潤置地提升利潤率的路徑。
據分享,管理層在投資者會上提到,過去公司曾對經常性收入業務利潤貢獻占比做過一定規劃,當時預計是到“十四五”末期,占比會在15%左右。但這幾年市場發生了不少變化,經常性收入業務增長明顯,相對開發銷售型業務毛利率在下滑,導致占比要比規劃的更快。
按照最新預計,到2025年,經常性收入業務對核心淨利潤的貢獻占比會達到45%以上。而長遠來說,比較均衡的目標是約各占50%。
經常性收入業務中,大資管業務被特别提及。在過去的2024年,華潤置地在大資管業務投注了許多精力。
截至2024年末,華潤置地資管規模達4621億元,同比增長346億元,增速達8.1%。而随着華夏華潤商業REIT和有巢公募REIT的成功上市,華潤置地目前已初步實現“投融建管退”資本閉環。
早在2023年度業績投資者會上,管理層就曾提到,未來3-5年華潤置地每年都有一定規模的資産從REIT擴募渠道退出。“5年以後,可能的話就做到300億到500億元規模。”“
最新消息,華夏華潤商業REIT已宣布計劃進行擴募,注入資産是蘇州昆山萬象匯項目。據悉,蘇州昆山萬象匯2019年開業,項目總建築面積23.5萬平方米,商業體量在18.18萬平方米。
業績會上,公司首席産品官、董事會副主席張大為就表示,公司未來會加快資本循環,通過公募REITs等金融化手段實現項目的退出,退出的這些資金用來對新項目投資,保持優質商業項目的投資強度。
“目前公募REITs的擴募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當中,同時公司也在研究推進私募REITs等産品。”他說。
以下是華潤置地2024年業績發布會問答實錄:
現場提問:管理層如何看待2025年房地産市場的走勢?随着房地産進入深度調整以後,在管理層看來,公司未來要在新房市場繼續穩定保持領先,核心的競争力來自哪里?
徐荣:去年四季度市場銷售快速回暖,我們覺得主要是得益于中央和地方的增量政策組合拳,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降低了購房成本,釋放了潛在需求。同時優質地段新規産品批量入市,憑借升級的産品力也吸引了大量客戶,推動了市場回升。
那麼今年以來,尤其是春節以後,房地産市場熱度也在迅速恢復。我們錄得的周度來訪量接近去年12月水平,顯示市場信心的回升還是比較迅速的。
尤其今年兩會再次強調推動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确定了這個目標。我們覺得中央的政策是明确的,我們也是對此有信心。随着更多支持性政策出台,我們認為市場有望逐步企穩。
當然我們也認識到這個行業的高庫存壓力依然存在,長期穩定依然需要重新建構一個大的商品房供求平衡關繫。那麼近期也依賴于商品房收儲,房貸利率等政策的落地的節奏與力度。
我們覺得市場現在已進入了一個精益化的發展階段,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去做好相應的提升。無論是從這個産品的、從精準投資、精細化的運營、供應鍊、全方位的營銷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提升的,從而形成核心競争力。
對于華潤置地來說,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有自己獨特的競争優勢,就是通過片區統籌的手段,會不斷強化投資開發運營的一體化,強化我們投資開發運營商的角色和内涵,通過全鍊條的價值挖掘來形成我們的核心競争力。
另一方面,華潤置地也在構建一個好産品的體繫。好産品加上華潤置地固有的品牌優勢,是我們能夠在未來的新房市場能夠繼續保持領先的支撐。
現場提問:華潤置地大資管業務轉型中的核心策略是什麼?都取得了怎樣的成果?接下來面對行業整體盈利空間收窄的挑戰,公司将如何進一步優化資管規模的增長路徑,以及資本循環的暢通?
張大為:大資管業務是公司重要的模式和第二增長曲線。目前公司的大資管業務布局已經走在行業的前列。
一是構建了運營能力領先的産業運營平台。包括華潤萬象生活、有巢公寓、酒館公司和文體公司等這些運營平台,确保了我們資産價值持續的提升。截止到2024年,我們的管理規模已經達到了4621億元。二是打通了資産退出的金融化通道,包括租賃住房REIT,商業REIT。其中商業REIT上市以來經歷四個季度分紅,年化分派率5.08%,良好的兌現了業績承諾。目前公募REITs的擴募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當中,同時公司也在研究推進私募REITs等,進一步完善覆蓋資産全周期的金融化通道。
未來公司将繼續推動資産和資本的循環,持續提升資産的運營效率和現金流的創造,實現大資管業務在規模上和效率上的全面領先。
目前有五方面的具體工作在全面的推進。一是加快資本循環,通過公募REITs等金融化手段實現項目的退出,退出的這些資金用來對新項目投資,保持優質商業項目的投資強度;
二是堅持城市深耕的戰略,在核心城市繼續推動“一城多匯” 、“多城多匯”的商業布局,提升城市商業地産市場占有率,進一步築牢商業的護城河;
三是堅持輕重結合的策略,加大商業輕資産的拓展。圍繞經濟基本面好、産業基礎好的城市群,獲取優質的資産;
四是加大存量項目收並購的拓展力度,這個拓展也是聚焦在一線和強二線城市,關注存量項目收購機會,積極獲取優質的存量商業項目;
第五是提升資産的運營效率。24年公司開展公募REITs項目的標杆門店建設,形成了市場化的運營管理標杆體繫,持續開展内外部對標,打造了行業領先的運營能力,提升經營效率,也持續的提升資産價值。
現場提問:公司這幾年經常性業務利潤貢獻占比,保持了一個很好的增速。從今年來講,管理層對今年有沒有一個更高的目標,或者說有一個怎樣的業績指引?
郭世清:我們從2023年開始單列經常性收入以來,都是在穩步的增加,預期25年還是會穩步的增加。
不管是華潤萬象生活的商業管理、住宅物業管理,還有我們生态圈業務包括代建代運營,每個小的業務單位都是在增長的。所以經常性業務,貢獻的核心淨利潤一定會穩步增加。同時,它對整個華潤置地的收入結構和利潤結構里面都會增加。
我們預計2025年,它對核心淨利潤的貢獻占比能進一步提升到45%以上。
現場提問:房地産行業全面進入了存量時代,華潤置地接下來會如何調整投資策略,提升存量資産的運營效率。管理層在前面也提到第二增長曲線,它能夠形成怎樣的規模支撐?
張鑫:在整體的大的策略上,公司始終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守住現金流安全底線。持續落實三調,也就是調節奏、調結構、調布局的策略,推動公司土儲資源的換倉和結構的優化。
在增量投資方面,最近三年公司一直來是堅持城市聚焦和深耕的策略。新增投資重點關注一二線高能級城市主流的區域,主流的客戶和主流産品。一二線城市的投資占比高達94%,北上廣深杭成等這些核心城市占比達到了72%。
同時再繼續嚴控可售共建的一個投資,新增住宅貨值占比高達97%。另外在存量方面,一方面還是持續的加大庫存的去化,同時積極利用中央的支持性政策,加大土地盤活的力度。
資源換倉的成效還是比較顯著的。目前公司一二線城市土儲占比達到了82%,土儲的規模和結構能夠滿足公司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劉子棟
審校:武瑾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