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東的辭呈過于“突然”,董事會措手不及,需召開董事會會議商讨接任人選。
觀點網 綠城中國數天前的一份停牌公告並沒有引起大多關注,僅提示停牌是要刊發一份有關董事辭任及董事會組成的其他潛在變更的公告。
這一人事變更在3月27日早間揭曉——令許多人沒想到的,辭任的是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張亞東。
據公告顯示,張亞東因工作安排辭任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並提交日期為2025年3月21日的辭呈。根據辭呈,辭任将于2025年3月28日董事會會議召開前或下一次董事會會議召開前(以較早者為準)生效。
因此,在3月26日董事會會議開始前,彼已不再擔任執行董事、主席、董事會薪酬委員會及董事會提名委員會成員以及董事會環境、社會及管治委員會主席。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第3.05條,不再擔任公司授權代表。
同時,周長江因工作安排辭任執行董事以及薪酬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成員,自2025年3月26日起生效,但其将繼續擔任綠城中國執行總裁。
最新公告解釋了為何公司股票要停牌,原因是張亞東的辭呈過于“突然”,董事會措手不及,需召開董事會會議商讨接任人選。
“由于前任主席兼執行董事張先生的辭職,倉卒間董事會沒有足夠時間商讨接任人選,以及考慮及最終确定相關公告。因此,公司申請暫停交易,等待盡快召開董事會會議,使公司将能夠提供關于新任主席的任命以及董事會和相關董事會委員會組成的更新和更全面的信息。”
任命結果顯示,自2025年3月26日起,中交繫劉成雲獲委任為主席,以及獲委任為公司非執行董事以及薪酬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成員。
目前,張亞東的“工作安排”尚未見任何具體公開信息,不過對于此次人事變動,外界一致看法是中交集團進一步深化了對綠城的管控。
張亞東擴張時代
張亞東接任綠城行政總裁職務之時,業内的解讀同樣是中交欲加強對綠城管控。
據了解,張亞東于2018年5月加入綠城,並在2018年8月迅速接替曹舟南出任行政總裁。彼時作為宋衛平僅剩的門徒之一,曹舟南一直被認為是中交入主後延續宋衛平意志的那個人,因此他的離開也被看作是中交加強管控的結果。
一年後,張亞東卻卸去中交的所有職務,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純粹的“綠城人”,專注于綠城的發展,並醞釀一場影響這家房企的變革。
2019年7月11日,張亞東出任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創始人宋衛平退出。
相比宋衛平的質量至上風格,張亞東則更看重規模增長。
在張亞東領導下,至2019年初,綠城已完成了一年内的第二次組織架構調整,即從臃腫走向精簡,職權逐漸分明。與此同時,曾任大連副市長的張亞東還構建了“共赢共擔機制”,推行項目跟投制度。
而且他聚焦杭州、上海等核心城市的投資,通過“5912”(5個月開工、9個月開盤、12個月現金流回正)策略等高周轉模式,實現規模躍升。
據不少接近綠城的人評價,張亞東務實、低調,作為掌舵者,他是個愛定目標,並且努力确保能實現的人。
因此,在他的規劃中,2019年和2020年,綠城地産業績規模達到2000億和2500億元,2021年達到3000億元。
彼時,綠城中國還制定五年發展規劃,預計到2025年沖擊5000億元銷售目標。
時移世易,2025年5000億元目標顯然已經不可能完成,不過2019-2021年的目標可以說是沒有落空。
2019年在四季度近1000億銷售沖刺下,綠城全年超額完成1800億元目標,最終銷售額2018億元,較2018年增長約30%,增幅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2020年,綠城實現合同銷售面積1385萬平方米,總合同銷售金額2892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自投項目合同銷售金額2147億元,同比增長59%,權益金額1194億元,同比增長55%。
2021年,綠城實現合同銷售面積約1557萬平方米,總合同銷售額3509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自投項目合同銷售額約2666億元,同比增長24%,權益金額約1452億元,同比增長22%。
除了大力抓規模增長外,他還引入中交集團的央企資源,将融資成本從宋衛平時代的8%降至3.74%。只是高杠杆擴張也導致綠城中國淨負債率從2018年55%升至2020年66%;2024年中期,淨資産負債率為67.2%。
此後數年,由于行業調整及融資收緊等多重因素影響,綠城銷售金額開始停滞不前——2022年實現銷售額3003億元,未完成3300億元業績目標;2023年實現合同銷售額3011億元,合同銷售面積154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0.3%和12.1%;2024年總合同銷售金額約2768億元,較2023年3011億元下降8%。
此外,根據綠城2月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股東應占利潤同比2023年的人民币31.18億元下降50%以内,主要是房地産市場整體下行,及公司主動加大長庫存去化力度,加快庫存結構調整,導致2024年度計提的資産減值損失增加所致,剔除該因素,股東應占利潤預期同比有所上漲。
中交劉成雲
有業内人士認為,2025年是綠城成立30周年,同時也是“戰略2025”收官之年,而2025年8個關鍵詞包括戰略升級、持續三改、精益管理、做一成一、匠築好房、合力協同、數字賦能、人才活水,其中對于“人才活水”的表述是“能者上,庸者下,平者替”,張亞東的辭任或許與此有關。
淨利潤的下降是否張亞東辭任的主要原因?目前仍未可知。不過,重倉高價地的打法的确為綠城帶來了利潤壓力。
根據觀點指數公布的2024年1-12月房地産企業銷售表現,綠城中國全口徑銷售金額2768億元,排名第三位;權益銷售金額1210億元,排名第六,表現並不遜色。
據悉,接任綠城董事會主席的劉成雲,目前為中交集團三把手,已執掌旗下上海振華重工四年時間,整體業績表現較為突出。
據綠城公告顯示,接任董事會主席的劉成雲,現年56歲,大學學歷,碩士學位,正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
劉成雲自1991年10月起先後任四航局科研所軟基公司副經理、新技術工程公司經理,岩土公司常務副經理、經營處副處長、市場開發部經理,四航局副總經理,中交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他在2013年7月起先後任中交(南沙)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臨時黨委書記、董事長,中交城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埋、黨委書記,中交佛山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交建華南區域總部總經理、黨工委書記;2018年1月起先後任中國交建戰略發展部總經理、中交集團戰略發展部總經理、中國交建戰略與運營管理部總經理、投資事業部總經理;2020年12月任中交集團暨中國交建董事會辦公室(戰略發展部、改革辦公室、派出董事辦公室)主任、投資管理部總經理;2021年2月任中交集團總經理助理兼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2022年8月任中交集團黨委委員、總經理助理兼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2023年6月至今任中交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
都說現在房地産行業已轉變模式,由高周轉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或許張亞東與劉成雲的人事輪替,也體現了中交集團對此的側重與意志。
另有報道顯示,劉成雲已在杭州坐鎮一個多月。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張亞東完成了他的使命,而今只是另一個時代的到來。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劉滿桃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