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觀察 | 建業地産谷底第三年

观点网

2025-03-30 23:19

  • 這仍是一份獨立核數師“不發表意見”的财務報告。

    觀點網 3月28日晚間,建業地産披露了2024年度全年業績公告,整體而言,虧損仍在持續。

    數據顯示,建業地産2024年收益約為160.69億元,同比減少16.6%;毛利同比減少27.6%至14.18億元;毛利率為8.8%,同比減少1.4個百分點。

    年度虧損淨額約34.57億元,同比增加11.4%;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約33.08億元,同比增加1.3%,每股基本虧損1.12元。

    從建業地産2022年的首次虧損算起,該公司已經連續三年業績表現不佳。

    如果說最初的那一次是“超出預期”,近兩年表現倒是有些在意料之外。

    但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産市場已有向暖信号,進入新的一年,建業地産是否已做好準備?

    消失的利潤

    實際上,這仍是一份獨立核數師“不發表意見”的财務報告。

    在财報相關章節,獨立核數師除了對建業地産現有債務及償債能力的“不确定”,還特别提到“于2024年12月31日及截至該等綜合财務報表批準日期,貴集團已違約或交叉違約若幹銀行及其他借款及優先票據”。

    “違約”事件可追溯到2023年6月,因未能在2023年6月23日寬限期結束之前支付2024年到期的一筆7.75%優先票據的利息,建業地産暫停向所有境外債權人進行支付,這被市場看作是“建業地産正式違約”的信号。

    顯然,警報仍未解除。據最新業績公告,建業地産2024年實現收益160.69億元,同比減少16.6%,主要由于宏觀經濟及房地産市場下行的綜合影響,年内交付量下跌,以致結轉收入減少。

    物業銷售收益同比減少17.5%至150.74億元,年度結轉面積減少15.1%至2024年的約共211.0萬平方米。酒店經營收入同比減少10.1%至2024年的3.21億元,主要受宏觀經濟低迷影響。

    建業地産2024年年度虧損為約34.57億元,2023年為約31.03億元;全年錄得約33.08億元的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

    建業地産對此表示,主要是受宏觀經濟形勢及房地産市場下行的綜合影響,基于謹慎性原則,預估了存貨、商譽和應收款項減損準備;同時,房地産确認收入和毛利率下降。

    報告期内,建業地産物業合同銷售總額約101.14億元,總合同銷售面積約為149.5萬平方米,同比分别減少31.1%和31.3%。

    2024年,建業地産基于謹慎性原則計提商譽減值約6.10億元,這也導致其他虧損淨額由2023年的約3.53億元增加150.4%至2024年約8.85億元。

    有明顯改善的是,截至期末,建業地産淨借貸比率為負418.6%,而較上年末為負3176.3%。但整體來看,2025年仍然面臨壓力。

    體現在償債方面,截至2024年末,建業地産流動負債淨值及負債淨值分别約為189.86億元及53.87億元。借貸總額約為240.4億元,其中,銀行借款為83.2億元,一年内或須應要求償還的金額為56.55億元;優先票據141.86億元,且全部為一年内償還;其他借款15.33億元,一年内償還的金額為13.64億元。

    一年内到期償還的銀行借款及其他借貸共計約212.05億元,而截至2024年末,建業地産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及受限制銀行存款的總值僅為約14.88億元;其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3.65億元。

    可以看到的是,在債務壓力下,過去一年建業地産對經營開支有所控制。年内,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為4.02億元,較2023年減少39.6%;一般及行政開支為7.11億元,較2023年減少20%。

    只是這些費用的減少,依然是杯水車薪。

    地産波谷

    去年11月,建業集團曾小範圍召開過一次媒體會,彼時胡葆森攜一衆高管,介紹保交付成果及各業務發展情況,並就媒體關心的問題進行詳細交流、解答。

    在這場媒體交流會中,胡葆森特别提到:“建業地産在全省的保交房任務已完成過半,争取在2025年底前全部交付。”

    也就是說,在2025年,建業地産一方面需為還債而奔走,並盡可能保住流動性;另一方面也保持較高的開發資金需求。

    據悉,2021年至2023年,建業集團分别完成交付7.8萬套、6.4萬套、11萬套,三年累計完成交付25.2萬套。2024年的交付套數,業績公告中並未明确表示,僅提及共有92個項目交付,建築面積約為680萬平方米。

    但在今年2月建業集團2025年管理年會上有相關表示——過去一年,累計交付新房9.3萬套。

    按照計劃,2025年,建業地産共有15個項目動工建設,建築面積約69萬平方米,計劃共有65個項目交付,建築面積約407.4萬平方米。

    紮根河南,根植中原,就建業地産現有項目情況來看,仍聚焦在河南省内。

    截至2024年末,建業地産在建項目120個,其中位于鄭州18個、河南省其他城市共100個及海南省2個,在建項目總建築面積約為1287.6萬平方米。

    報告期内,建業地産新獲取的項目也位于河南省内。據悉,該公司通過股權合作獲取位于周口市、商丘市的土地兩宗,共計約14.5萬平方米,新增儲備建築面積約45.3萬平方米。

    截至期末,擁有土地儲備建築面積約2817萬平方米,其中權益建築面積約2121萬平方米。總土地儲備中,在建部分為1325萬平方米,占總土儲比重為47.04%,其余部分将在未來開發。

    總土儲中住宅用地占比達六成。按城市劃分,總土儲中35.86%位于河南省會鄭州市,8.94%位于周口市,7.22%及7.15%位于洛陽、新鄉。僅有1%位于海南,約為28.22萬平方米。

    對于2025年的房地産市場,建業地産表示,房地産全面回穩仍面臨一些挑戰,整體或仍處于築底階段。

    針對河南市場,一方面,将繼續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持盤活閑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儲備以及收購存量商品房,推動“白名單”項目擴圍增效。

    另一方面,推動新房銷售“止跌回穩”政策力度加大,推進貨币化安置、城中村改造、加大購房補貼等政策落地,疊加高品質項目供給;全省各地市供求關繫、庫存壓力及客戶預期有望改善,市場也将逐步回暖。

    從數據表現來看确實如此。以今年前兩個月來看,建業已取得物業合同銷售總額15.7億元,同比增加13.1%;總合同銷售建築面積25.54萬平方米,同比增加15.9%;每平方米平均銷售價格為6139元,同比減少為2.4%。

    合約銷售總額及銷售面積均有改善,平均銷售價格卻繼續走低。究其原因,不排除為加速資金回籠,采取降價促銷的策略,這卻會使得利潤表現承受進一步考驗,單靠銷售回款支撐開發投入也未必理想。

    除物業銷售外,建業地産也寄希望于擴展酒店、文化旅遊及綠色基地,實行業務多元化,從而擴大收益基礎,分散營運風險。

    公告來看,管理層相信,将部份資源投放于新業務有助完善産業鍊布局,把旗下業務整合成房地産、酒店、文化旅遊及綠色基地等業務聯動闆塊。

    只是該部分收入目前仍“不值一提”——期内,酒店經營收入為3.21億元,較2023年減少10.1%。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潘玲宣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房地産

    港股

    業績

    建業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