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産業、科技、資本金融的資源大融合,就在西部産業科技大會,就在西安高新區配套公司産業園區!
觀點網 國家大戰略之“科技”、“高端制造”、“東西融合”正推動中國經濟滾滾前行。國之重器,所有企業都必須深度理解、積極響應並迅速布局。
商業的成功離不開大勢的支撐。為此,4月15日下午,觀點機構與西安高新區配套公司攜手合作舉辦“2025西部産業科技大會”,邀請到政府、協會、學者、行業大佬、國央企、外資、民營高層出席,覆蓋産城園區、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機器人、IDC、低空飛行、投融資機構、CMBS及REITs發行機構,商業、租賃、辦公方式各領域。
4月15日上午,觀點企業課堂也将帶領大家走進這家排名前五的國家級高新區,從現場參觀到高層講解,體驗園區的科學規劃,看頂級品牌租戶在園區如何惬意工作與成長。
所有的成就來自于長遠的戰略眼光及勇于突破的努力,我們可以看看西安高新區配套公司是如何脫穎而出進入全國第一方陣的:不妨從科技創新,生态繫統引領兩方面着手。
圖片來源:西安高新區配套公司
在全球産業鍊重構的浪潮下,中國産業園區正經歷從"要素集聚"向"生态進化"的質變。有關數據顯示,2023年國内智慧園區投資規模突破2000億元,但同質化競争導致35%的園區空置率超過警戒線。在此背景下,西安高新區以"熱帶雨林"式生态構建模式,開創了産城融合發展的新範式。
在此背景下,各地紛紛出台政策用以吸引和培育一批龍頭企業、鍊主企業和硬核科技企業入駐,帶動上下遊産業聚集發展。然而,疊加市場競争,産業園區需要做到在運營理念及發展模式上日益精細,以及進一步提升對市場和政策的敏銳度。
西安高新區是1991年3月國務院首批批準成立的國家級高新區之一,自成立以來便大力推動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産業創新、政策創新和環境創新,成為陝西和西安最強勁的經濟增長極和對外開放窗口,其産業園區發展依托 “産業 + 科技” 雙輪驅動戰略,形成了獨特的核心競争力。
西安高新區經濟密度達到46.8億元/平方公里,高出全國高新區平均水平3.2倍;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428件,是西部平均值的12倍。這種創新勢能的爆發,源于"三級火箭"驅動模型——通過體制創新釋放制度紅利,依托硬科技"八路軍"夯實産業根基,借力"雙中心"建設構築創新策源地。
圖片來源:西安高新區配套公司
位于西安高新區北部的絲路軟件城,是西安高新區專門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園區,規劃面積超過25平方公里,匯聚了全省80%以上的軟件行業企業,是西安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中心,形成了強大的産業集聚效應。
在這里,很多項目煥發着勃勃生命力。坐落于絲路軟件城核心位置的西安軟件新城研發基地二期,便是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項目總占地面積約177畝,總建築面積40.68萬平米,2017年9月起開始正式投用,項目産業方向為大數據及雲計算、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智能制造、研發設計等。目前已入駐企業包括阿里巴巴、易點天下、三星、西門子、科大訊飛等知名企業。
西安高新配套公司是該項目的投建企業,多年來,西安高新配套公司服務于西安高新區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已累計投資、建設學校、醫院、會議中心、産業園區、安置住宅區等産業配套項目60余個,總建築面積700多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60億元。
圖片來源:西安高新區配套公司
目前,西安高新配套公司運營産業園區12個,總建築面積近170萬平方米。各園區共有科技企業近400家,涉及西安高新區"55611"産業體繫中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大數據與雲計算、人工智能等11大主導産業,包括西安高新區配套公司、阿里巴巴、美光、三星、施耐德等世界500強企業12家,科大訊飛、中科創達、西測股份等上市公司38家,中航工業、大疆創新、羚控科技等行業領軍及産業鍊主企業50余家,在園區從業的各類科技人才超過3萬人。
西安高新區配套公司通過産業集群化、服務專業化、運營智慧化與生态開放化,塑造了具有全國競争力的産業園區標杆。未來,随着西安 “雙中心” 城市建設深化,其将持續發揮鍊主企業帶動效應,構建 “創新雨林” 生态,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當産業進化進入"深水區",需要構建跨界的知識共享網絡:龍頭企業輸出實戰經驗,鍊主企業解構生态構建密碼,科技企業揭示創新底層邏輯。這種"知識衆籌"模式,實質是重構産業創新的認知操作繫統,為培育新時代的産業組織者提供思維框架與方法論。
加強交流、加強合作,加強融合,每家企業每個人都在為更大的成功如此踐行。
4月15日,産業、科技、資本金融的資源大融合,就在西部産業科技大會,就在西安高新區配套公司産業園區!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胡思琪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