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相對價格發揮更大作用

观点网

2014-05-22 18:14

  • 中國要趨利避禍,開門見山第一件事,是讓相對價格發揮更大的作用

    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之下,中國要趨利避禍,開門見山第一件事,是讓相對價格發揮更大的作用。“相對價格”無處不在:匯率是不同貨币之間的相對價格,利率是當期消費與未來消費(投資)之間的相對價格;萬般商品服務,互相總有個比價——麥子的市價值多少化肥?少喝幾公升牛奶可買一個豆漿機?大都市一畝土地之價,還等于一萬畝農民的宅基地嗎?這些都是比價,也就是相對價格。全球經濟大調整在即,缺乏靈活的相對價格指引,“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太危險了。

    或有讀者問,舉世都喊政府救市,你卻主張讓(市場)相對價格發揮更大作用,豈不是不合時宜?當然知道不合時宜,否則,也不用黎明即起寫文章了。先容我辯一句:“救市”也離不開相對價格的指引!君不見山姆大叔的财長大手救華爾街,有的完全不救(雷曼兄弟),有的救部分(貝爾斯登),有的全救(AIG)。憑什麼差别對待?救助對象的相對價格不同使然。只不過那個相對價格沒有標明在市,不容易看見就是了。

    無論政府、企業,還是家庭和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有趨利避害的傾向。問題是,何為利,何為害,利利比較何者為大,害害相權何者為小,皆需要相對價格的指示。不讓相對價格發揮作用,人為壓制相對價格的變化,勢必造成利害信号的失真,結果,趨利動機被引向“趨害”,避禍願望被驅趕到“避利”,不免事與願違,甚至南轅北轍了。

    這幾年的經驗教訓豐富。說說匯率吧。有專家指出,匯率穩定對出口企業和行業非常重要。此說有理。因為出口生意要根據預期的匯率變動,來算盈虧、談合同條款、決定是否擴大生産規模。匯率穩定,做上述決定比較容易,有利于生産活動。但是,匯率穩定有一個前提,就是貨币的币值穩定。不單是一個貨币穩定就夠,而是挂到一起的不同貨币的币值都要穩定。離開此前提,貨币不穩卻非讓匯率不變,足以釀成大禍。

    不是嗎?遠的不提,新世紀前後的美元,币值貶得利害。居民借錢高消費,政府借錢外打伊拉克、内補低收入無房族。過瘾是過瘾,可哪來那麼多錢的呢?這個問題問任何人都不如問兩年前去世的弗里德曼,因為他的答案最明白可靠:那一時看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元,歸根到底是美國政府印出來的。

    挂美元、“釘”美元的匯率制度,由此大“難”臨頭。想想看呀,美元發得那麼不靠譜,挂美元的匯率怎麼可以“固定”?别的暫不去說,上世紀90年代,中國斷掉了财政向央行透支的制度之根,加上多年改革開放的累計成果,人民币币值穩定且有走強之勢。可是,匯率體制卻還是固定的。說來也是奇迹:走貶的美元與走強的人民币,怎麼可以固定匯率挂住而紋絲不動呢?

    此“不動”,原來僅是名義匯率而已。在這個名義不變的匯率之下,用币值穩定且走強的人民币計價的中國制造品,一旦轉為用走貶的美元計價,立馬“貴”出許多。更妙的是,中國人越幹得歡,制造業的生産率越加快進步,中國貨在貿易對手眼里就越是物美價廉,結果當然是中國制造品的出口貨量越來越大。數萬億美元——順差、直接投資加上抛劣趨良的外匯——涌入中國,迫使央行釋出大量基礎貨币。2004年以來,從“局部過熱”到房地産價格暴漲,到股票市場離譜的井噴行情,最後到CPI指數冒升到十年之最,其源蓋出于此。

    固定的名義匯率終究守不住。勉強守,人為抑制相對價格的變動,最後還是有報應。講到底,只要人民币發得比商品勞務的增加快,終究會把物價總水平拉上去。2005年,我寫“成本急升的挑戰”,就是觀察到沿海出口行業的原材料、能源和勞動成本升得很急。殊途同歸,出口生産成本急升與人民币對美元的名義匯率升值,作用是一樣的,都會把中國的出口壓下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就是固定匯率的制度安排,容不得挂住美元的人民币自己走強。

    差别在于信息費用,因為無數企業還是看着名義匯率做決定。滔滔而來的“人民币不升值”輿論,也讓不少市場中人真的相信固定匯率一定守得住。他們按此下單,預期未來的市場前景並決定擴張的規模。等到發現匯率最後還是守不住,打擊就從天而降。這里的教訓是,即便名義的相對價格“固定”了,實際的市場力量最後還是要作出強制性的調整。向前看,匯率機制的改革還是不能停。不是單單升值,也不是單單貶值,而是讓人民币對美元及其他貨币的比價,更有彈性和靈活性,好叫産業界放棄幻想,早對無可避免的變動有準備。

    撰文:周其仁    

    審校: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