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跑路”的香港置地 半年内地撒錢300億逆行投資邏輯

观点网

2017-09-17 23:58

  • 去年以來内地市場大熱,加上調控收緊,港企“跑路”的呼四起,同為港企的香港置地卻反其道而行之,當年9月宣布投資10億美元開發北京王府井中環項目。

    觀點地産網 在一片港企撤退的聲音中,香港置地應該是“另類”。

    近日,香港置地在南京金洽會秦淮專場上宣布,有意接手閑置超過10年的南京新街口東鐵管巷地塊,計劃打造為一個體量26萬平方米的金融商業城。如若順利拿下,該項目總投資額度預計将達到130億元。

    但這並不是香港置地最“下血本”的一個項目——幾天前的武漢外企招商大會上,香港置地還簽下了一個武漢青山區城市綜合體項目,投資總額高達150億元。

    前不久恒基兆業先後轉讓遼甯、廣州等9個項目予富力的消息,曾再度引起行業内對港資房企抛售内地資産的熱議。

    有業内人士分析稱,内地房企逐漸成熟競争力加大,而港企始終難以适應内地多變的市場環境,是減少業務規模的主要原因。

    但這一邏輯,似乎並不适用于近半年來已在内地砸下超過300億巨資的香港置地。

    内地擴張加速

    觀點地産新媒體發現,相比前兩年每年僅新增1-2個項目的情況,2017年以來香港置地在内地市場的投資份額明顯加大,半年時間已先後落子南京、重慶、上海、武漢,累計投資至少330億元。

    年内,香港置地最早被報道的投資行為在2月底,彼時與卓爾控股簽署合作協議,計劃組建合資公司,聯手開發建設位于武漢的城市綜合體、小鎮等項目,首次進入武漢市場。

    3月份,香港置地34億入股招商局置地98.1億元競得的南京中華門G98地塊,攜手碧桂園、招商局置地共同參與該項目的後續開發。

    引起較大轟動的一項投資則是7月12日聯手旭輝,經過67輪競價以6190萬元總價、20870元/平方米的樓面價,奪得一宗上海浦東新區洋泾社區“最貴菜市場”用地。

    近期,除了18.5億奪下大竹林一宗商住地塊補倉内地大本營重慶,香港置地最大的動作便是連續攬下南京新街口東鐵管巷地塊、武漢青山區兩個大型綜合體項目。

    據悉,南京新街口東鐵管巷地塊2004年首度出讓至今已歷經三次轉手,始終沒有進入開發階段,一直被“晾曬”。2015年初政府相關部門曾公布關于該地塊的規劃調整,但直至今年3月份地塊的開發改建才被重新提上日程。

    9月13日的南京金洽會秦淮專場,香港置地明确表示有意接手該項目並簽署意向書,這一被閑置了13年的新街口東鐵管巷地塊才重新受到關注。

    按照初步規劃,香港置地将着手開發的是新街口東鐵管巷地塊中014和017兩宗小地塊,計劃投資130億,開發為總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的國際金融商業城項目。

    項目高度将超過300米,業态包括底層商鋪、寫字樓等,預計5年後完工,未來以金融為主導産業,融入部分高端商業,打造南京新的地標建築。

    但有相關人士透露,接下來地塊仍需進行公開拍賣,才能最終決定香港置地會否是新的“地主”。

    稍早前的9月8日,香港置地還在武漢全球外企招商大會上正式與武漢青山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斥資150億落下武漢第二子。

    早在今年5月份,香港置地高管就已到武漢會見相關政府領導,實地考察武漢青山區紅鋼城紅房子片區,提出希望建設中英科技城項目。

    此次簽約,意味着香港置地已明确在武漢青山濱江生态商務區核心區東片地塊,投資創新性城市綜合體及高品質居住項目。

    此時距離香港置地首次進入武漢僅半年時間,據觀點地産新媒體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香港置地在内地已新增6個項目。截至6月底,香港置地在内地已布局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重慶等重點一二線城市,僅在建項目就有10個,總地盤面積達331.6公頃。

    逆行投資邏輯

    香港置地首次進入内地是在1996年,一個内地市場正在崛起,大批港企紛紛北上搶占發展新機遇的年代。

    但二十余年的市場風雲變幻中,内地房企逐漸崛起,一向以慢開發模式為準則的港企優勢卻日漸式弱,運營壓力大增,在内地房企紛紛出海尋求更大發展的同時,包括長實、恒基兆業、華人置業、中渝置地、瑞安等在内的港資企業則開始撤離内地。

    去年以來内地市場大熱,加上調控收緊,港企“跑路”的呼四起,同為港企的香港置地卻反其道而行之,當年9月宣布投資10億美元開發北京王府井中環項目。

    在當時,香港置地執行董事周明祖還明确表示會繼續尋求機會在内地投資:“我們沒有任何計劃要剝離或者是退出在内地的投資,我們對内地中長期的繁荣發展是非常看好並充滿信心,會在内地長遠發展。”

    觀點地産新媒體查閱香港置地2017年半年報獲悉,内地已成為香港置地重要的“糧倉”和未來利潤增長點,上半年香港置地新增的4個項目中,就有2個位于内地,“中國大陸投資組合整體合同銷售額增加,利潤貢獻提高。”

    香港置地在年報中表示,上半年淨利潤增長12%至5.1億美元,香港和中國大陸持續成為最大的利潤貢獻部分,其中投資物業收入主要來自香港,銷售物業收入主要來自大陸。而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亦是得益于中國及新加坡的項目,尤其中國對利潤貢獻将持續增強。

    2017年1-6月,香港置地在内地的合同銷售額同比增長了62.27%至7.01億美元,确認的收入亦同比上漲了48.57%,達到5.2億美元。

    實際上也是香港置地對内地市場保持信心,並在今年以來持續加碼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幾年香港置地在内地的項目銷售不錯,所以加碼也是可以理解的。”

    對于香港置地為何在衆多港企紛紛縮減内地規模的節點選擇加大投資力度,中原地産華西區董事總經理莊澤寶向觀點地産新媒體分析指出,僅從單個企業策略來看,進入内地多年,香港置地一直在嘗試本土化,吸納和培養本地人才團隊。

    其次,香港置地在香港所獲取的商業管理經驗也是内地房企希望借鑒的,因此其在内地擴張時能更多與招商、龍湖、旭輝等國内開發商合作,分散風險的同時不斷了解市場,學習内地市場開發經驗。

    以布局最多的重慶市場為例,香港置地最初就是通過與龍湖、招商的合作逐漸建立品牌認可度,並以此方式繼續内地的擴張。

    2017年半年報中,香港置地披露的北京、上海、成都、南京、重慶、武漢六大重點項目基本都是股權占比在33%-90%的合作項目。

    企業戰略之外,對内地市場未來發展看好才是香港置地選擇“堅守”的重要原因。

    雖然今年以來内地市場調控收緊,但市場卻逐步回歸理性,長江證券房地産行業首席分析師謝皓宇認為,相比之下内地環境其實已經好了很多,尤其土地供應量大幅增加,發展機會也因此更多。

    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到,目前港企對内地投資環境存在着兩種不同看法,一方認為利潤越來越低,規模難以擴大,另一方則依然持有樂觀的态度,認為未來内地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市場整體來看,在部分看空港企撤退的步伐中,加碼内地市場的並不止香港置地一個。同為港企的九龍倉也在近一年先後落子深圳、杭州、蘇州,今年業績會上更強調要主力發展内地物業。

    一直關注内地市場的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在參加2017博鰲房地産論壇時向媒體強調,内地市場還是有很多機會,且相比香港,恒隆更關注的其實是内地市場。

    撰文:黃冬豔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土地

    香港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