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真 | 粵港澳大灣區宣講會側記

观点网

2019-02-21 23:25

  • 一個國家,兩個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粵港澳作為大灣區的參與者,各自肩負着不同的使命。

    觀點地産網 一位自稱“港慫”的北漂律師徐天成,受到《我們台灣這些年》的啟發,以一位普通香港人的視角,描述了一個真實甚至未知的香港。

    他的香港,被詳實刻畫在《我們香港這些年》中。那是繁華的香港,娛樂的香港,街巷美味的香港,瘋狂購物的香港,迪士尼樂園的香港,颠沛流離終于回家的香港,充滿活力又無所依傍的香港。受關注的香港,被遺忘的香港。自由的香港,壓抑的香港。

    時值2019年春,空氣中還彌漫着濕氣。這座耀眼的東方明珠,擁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大灣區里的香港。

    2月21日上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在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香港特别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澳門特别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林念修等人出席宣講會。

    這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台後,三地政府官員首次集體對外發聲。為什麼要建設大灣區?建設怎樣的大灣區?如何建設大灣區?短短兩小時,或許給了我們答案。

    積極的“參與者”

    為什麼香港要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如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是香港特首林鄭在宣講會上最先抛出的兩個問題。

    抱着自省的心态,林鄭稱,香港雖然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開放的市場在國際競争力名列前茅,但随着全球和周邊經濟體的競争加強,香港傳統産業的優勢在下降。在全球經濟放緩和保護主義擡頭的今天,香港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參與大灣區建設能夠為香港的經濟注入新的動力。

    “讓全港市民都成為大灣區的受惠者。”在她看來,大灣區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能夠為港人特别是年輕人提供拓展視野的新空間、新機遇。

    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獨特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更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國際化城市,擁有開放便利的營商環境以及優質的專業服務。林鄭解釋,這些優勢都能夠與大灣區完整的産業體繫和科技實力較強等結合,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香港在大灣區的角色應該從聯繫人轉向更加積極的參與者。”為此,香港将做好金融、航空、創新、青年創業等方面的工作。

    除此以外,“不遺余力、竭盡所能。”是林鄭對香港政府推動大灣區發展的表态。她透露,今年粵港澳三方還将攜手到海外推廣大灣區。

    作為兩個特區之一,澳門與香港同中有異。相同的是一國兩制的優越性,不同在于各自的優勢和灣區作用。

    澳門特首崔世安稱,澳門也正在積極部署,全力參與大灣區建設。他透露,目前澳門已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工作委員會,将澳門五年發展計劃、施政方針對接大灣區建設。

    具體而言,澳門将發揮作為世界旅遊中心的優勢,加快旅遊教育培訓中心基地建設,推動新興産業做精做強,打造中葡雙語人才基地;注重跟大灣區城市加強産、學、研的合作,鼓勵年輕一代在大灣區求學、就業、創新創業。

    廣東是大灣區建設的另一個重要參與者。省長馬興瑞向外界表态,廣東也将盡全省之力推動灣區建設,“廣東政府已成立以李希書記擔任組長的,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近期将出台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及三年行動計劃。”

    按照《規劃綱要》提出的戰略定位,廣東将着眼于粵港澳三地的特殊性和共同利益,深入推進大灣區體制機制創新、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加強三地在在法律、服務、金融、醫療、建築等領域的對接。

    除此之外,馬興瑞還表示,廣東還将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粵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等配套政策,推進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為港澳同胞在内地提供更多的機會。

    一個國家,兩個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粵港澳作為大灣區的參與者,各自肩負着不同的使命。

    大灣區里的機會

    “一切都在按預定的軌道進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歷史,在香港電視里的輪播新聞不斷反復。

    大灣區規劃歷時十年。時間回溯到2009年,粵港澳三地政府在澳門聯合舉行《大珠三角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成果發布會。

    随後,提出灣區規劃概念、提出發展“灣區經濟”、粵港澳大灣區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舉行《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廣深港高鐵通車、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直至2019年2月18日,中央政府公布《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走的每一步,刺激又謹慎。

    政策利好直接影響資本市場。在《規劃綱要》出台後,相關領域迅速作出反應。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到,次日開盤後,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聞風而動,基建、房地産闆塊表現亮眼,深耕灣區的地産股直接受益。

    萊坊大中華區研究及咨詢部主管紀言迅分析稱,這是因為大灣區内,各個城市多元化的定位和優勢将為區內房地産帶來無限機遇。

    首先,是更多的商業機遇。他看好一線城市的商業房地産市場,並認為區內的商業房地産特别是寫字樓、産業和科技類園區型工業地産、倉儲物流地産等交易量将會發生比較明顯的變化。

    其次,随着大灣區7000萬人口的融合,更多人流和客源的往來将帶動零售業增長,從而帶動商業(零售業)物業的租賃和買賣市場的發展。

    在他看來,随着大灣區内頻繁的人才流動,未來将創造更多新住宅房地産的龐大需求,基礎設施也将促進整個大灣區住宅地産的發展。而城市群的建設和聯動發展也有利于中心城市甚至于周邊城鎮的房地産領域。

    這直接利好在大灣區“有糧”的房企們。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到,粵港澳大灣區是龍頭房企碧桂園、恒大、萬科、保利、中海的起源地,也是佳兆業、招商蛇口、龍光、富力、雅居樂、越秀地産、奧元、合景泰富、時代地産等本土房企的大本營。

    很少企業會放過大灣區這個市場。融創、綠地、龍湖、新城、金科、陽光城、禹洲等大型房企均把大灣區作為重要布局的區域。

    有數據顯示,碧桂園、龍光、保利位于大灣區土儲排行榜前三甲,碧桂園土地儲備達2890萬平米,龍光2196萬平米,保利1657萬平米。華潤、佳兆業、融創、恒大、雅居樂、中海、萬科位居前列。

    近日來,也有不少房企搶入或加碼大灣區。2月15日,龍湖4.05億元首進中山,奪得小榄鎮荣華中路地塊;2月18日,天地源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以3.09億元獲得惠州市兩宗地塊;2月20日,中駿首入佛山,以6.17億元摘高明荷城商住地。

    香港傳真 | 一座城市里的地産漫遊與畫像。

    撰文:陳玲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