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 | 關于房企並購,我們可以談論什麼?

观点网

2019-05-09 00:06

  • “每一家企業每年都會設定一個自身的增長目標,但當整個經濟環境的增長不能滿足企業内生性增長需求時,並購也開始變得必要。”

    觀點地産網 上個月中,招商蛇口籌劃以現金方式協議受讓中航善達22.35%股份,若交易成立,這将成為國内物業行業的第二大收購案例。

    相比之下,房地産開發商世茂的收並購更引起行業注意,據了解,3、4月份世茂先後接盤泰禾杭州、南昌、漳州等城市項目,短短兩個月里,並購金額接近40億元。

    這是房地産行業兼並收購的一個縮影。

    5月8日,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發布了一項以並購為主題的調查報告,這份通過調查了2900名企業高管並購意見的結果顯示,雖然只有42%的中國高管預計在未來12個月内進行並購,但這一結果相比2018年10月份34%的調查結果仍高出不少。

    報告分析表示,中國企業高管對並購的需求随着刺激政策的推出和貿易相關的壓力有所緩解,資本信心指數比2018年底有所回升。

    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交易咨詢服務大中華區主管合夥人蘇麗在會上指出,當去年11、12月整個並購行業處于低迷時期,房地産行業的並購卻異常“紅火”。按照蘇麗的解釋,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房地産行業的杠杆率非常高,當宏觀環境稍有不好,企業首先感受到壓力。

    這給了一些公司機會:一部分在資金方面比較有想法或能力的企業,就可以對另外一些有資金需求的公司做並購。同時,房企並購與土地儲備供應也是有關繫,當一些土地已經難以拿到,通過並購增加公司土地儲備便成為很好的一種方式。

    當然,除了房地産企業以外,調查報告也解釋了另外一些影響企業作出並購選擇的因素;與此同時的,還有企業在确定以並購方式尋求未來增長以後,又該怎麼确定具體的並購方向。

    蘇麗解釋稱,一般來說,每一家企業每年都會設定一個自身的增長目標,但當整個經濟環境的增長不能滿足企業内生性增長需求時,並購也開始變得必要。

    “我們看到2010年4月的數據(報告中的資本信心指數)相比近幾年都達到了一個高位,就是自己很難做到的情況下,就開始尋求外面的並購。之前是做自己新的投資和新的組合,或者是在新建項目找合作夥伴,發現原生性的增長很難達到目標,所以會轉而尋求並購。”

    蘇麗進一步表示,過去5年,國内企業對于並購的熱情非常高,這很大程度上都跟企業要達到自己的目標有關。根據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當天發布的調查報告,同比來看,2015年4月-2019年4月,中國受訪者資本信心指數分别為43%、43%、43%、43%以及42%,均高過2010年以來的平均線。

    另一方面,蘇麗指出,按照目前並購情況來看,當一家企業想要做出收購另一家公司的決定時,當中更多也有科技層面的考究:“這幾年科技進步太大,企業要做一個新産品開發,可能就要收購一個新技術和新模式來讓公司的收入進一步增長,最近幾年的技術包括自動化和AI。”

    根據當天發布的調查報告數據,雖然國内對于未來尋求積極並購的資本信心指數沒有下降,但由于監管、政策以及風險方面的原因,國内企業對于海外的並購無論是交易量和交易額上,在去年都有所下跌。

    觀點地産新媒體獲悉,根據Thomson One統計的數據,在過去的2018财年,中國境外並購總交易量和總交易金額分别下降16.7%和2.9%,這是中國境外並購交易自2016年創下歷史新高以來的第二年下降。

    報告指出,雖然中國企業仍在考慮海外市場的並購,但管理層在做交易方面變得更加深思熟慮。例如,企業會更仔細進行深入的交易篩選,同時會有更多的交易前協同研究以及更長時間的估值談判。

    據了解,過去幾年,中國的投資方包括國企和民營企業都有很多不同的收購,地點涵蓋了歐洲、美洲、東南亞,還有“一帶一路”國家。這些海外並購自2014年開始,到2016年達到一個高峰,但到2017、2018年,都出現了下跌。

    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交易咨詢服務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李偉倫表示,2016年是國内海外並購高峰期,2016年之後國家對于非主營業務的並購有了一些規定,一些比較大的敏感行業有了更嚴格的審批流程,所以監管的環境對于並購方面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企業對于並購的項目也有了更為全面的考究和更安全的風險評估。李偉倫指出,很多企業管理層雖然說對于未來並購保持樂觀,但他們也在比較小心、保守看不同的項目,這對于海外的項目尤為如此。

    “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了解目標項目,(項目)跟公司有沒有協同的效應,還有他們如果收購這個項目,之後有沒有能力做整合,這些都是他們考慮的因素……以前他們做並購是跟風去做,看旁邊的一個公司收購了一個歐洲的公司,董事長自己也想去收購一個,但是現在他們考量的是,(項目)和自己未來的發展要有協同效應,他們才會做海外收購。”

    李偉倫指出,在未來一段時間,國内企業還是會有很多跨界的並購發生,當然與之前只看價錢盲目的並購相比,企業管理層會變得更為小心,考量的因素也更全面。

    此外,從地域來看,企業投資的國家和地點也會越來越開放。

    現場 | 全面還原訪談、對話、問答現場,我們的標準就是“真實、獨到”。

    撰文:李奕和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

    並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