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斷代史:被資本改變了的

观点网

2019-10-30 22:10

  • 被資本市場裹挾的,潘石屹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觀點地産網 潘石屹說,一個人,18歲之後的挫折全是财富。那麼,他應該算是富翁。

    10月30日消息,SOHO中國正考慮出售所持商業地産的多數權益,交易價格可能高達80億美元(約624億港元),目前第一筆交易正在進行,且接近最後階段。

    其中,黑石集團聯合新加坡國有控股的GIC公司成立買方團,有意收購SOHO中國在北京的光華路SOHO、望京SOHO塔3,以及在上海的SOHO復興廣場。

    消息中援引知情人士透露,除上述三個項目外,SOHO中國還有五個意向在售項目,分别是位于上海的古北SOHO、SOHO天山廣場、外灘SOHO,以及北京的前門項目和麗澤SOHO。八個項目總價值500億元-600億元。

    對于是否存在出售資産一事,觀點地産新媒體曾向SOHO中國求證,對方回應“無可奉告”。

    消息出來後,潘石屹張欣夫婦持有的SOHO中國股票大漲,午後漲幅至逾26%。

    截至收盤,SOHO中國收漲17.9%,每股報2.7港元。有股東調侃,SOHO的分紅或許能超過股價。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SOHO中國中報,截至2019年6月,SOHO中國的總資産為688.98億元,持有的9宗物業資産投資物業總值611億元。這意味着,八個項目出售後,相當于SOHO中國将清空内地整體自持的商辦資産。

    信息出現真空,當事企業卻並未發布公告消除公衆疑慮——大家猜測,SOHO是不是将退出中國市場?

    從1995年SOHO中國成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潘石屹和SOHO中國都是被聚光燈關注的寵兒。2005年,“住宅禁商令”出台,潘石屹決定徹底抛棄住宅,全心投入商業地産。直至今日,仍有不少聲音認為,當初潘石屹“棄住從商”的判斷不夠正确。

    2007年10月8日,SOHO中國在香港正式挂牌交易,被市場譽為“具有大象基因的公司”,以融資19億美元成為亞洲最大的商業地産企業IPO,風頭一時無兩。上市首日,潘石屹拿自己頭發打趣:不希望因上市後責任變大進一步減少。

    不過,彼時,也有投資者對SOHO中國悉數出售一線城市黃金地段物業表示不解,潘石屹的回答是,“從公司股本金回報看,物業銷售比物業出租高得多,資金使用率也更高”。

    一家商業地産的“招保萬金”,這樣的標簽聽起來就足夠吸引投資者。

    在潘石屹的眼中,SOHO中國選擇的是對股東負責任的商業模式。而後,SOHO中國在“開發-散售”的模式下高歌猛進,10年前三里屯SOHO項目一開盤便入賬40億元。但被割裂的商業地産,其價值遠遜于整幢物業。

    2012年,SOHO中國實現營收153.05億元,同比上漲約169%;淨利潤約為106億元,核心淨利潤約為33.4億元,同比增長約135%,核心淨利潤率約為22%,讓絕大多數房企難以望其項背。也就是在這年,SOHO中國宣布由銷售轉為持有。

    創業難,守業更難,特别是一家上市公司。資本和投資者會無形中帶來各種壓力,迫使企業尋求更好的商業模式。

    “原來賺錢多少是我自己的事,我需要負責任的就是5800多個客戶,現在需要負責的是50多萬股民。”潘石屹稱,這是SOHO上市後,自己内心最大的變化。

    SOHO中國向收租型地産商的轉型並不順利,财務和股價是最直接的表現。2015年,SOHO中國淨利大跌86%,股價在3港元一線苦苦掙紮。坊間關于SOHO中國“私有化”的揣測喧嚣直上。

    此時,SOHO中國卻又開始第二次嘗試,涉足新業務——共享辦公SOHO 3Q。截止2018年12月31日,SOHO 3Q已拓展至北京、上海以外的其他城市及第三方物業,在中國7個城市擁有31個中心,合計超過3萬個工位。

    那一年,SOHO中國似乎又再次迎來了高光時刻,潘石屹對外不斷宣傳SOHO 3Q,公開釋放上市消息、喊出3Q要成為“國内最大的寫字樓綜合服務商”的目標。

    但是,直至現在,我們也沒能聽到那“鐘聲”。

    如今的潘石屹,離房地産好像愈來愈遠。9月底,宣布以7.61億元的價格,出售位于北京的9個商業項目共計2583個地下停車位組成的資産包。

    10月22日有消息稱,其共享辦公業務SOHO 3Q已經将旗下的11個項目打包賣給築夢之星,目前已經開始進入合同審批流程。

    他似乎已經開始了“退休”生活,以極大的熱情堅持着自己的愛好,做做木工拍拍照,人們稱他為中國地産行業傑出的攝影藝術家。

    “這個照片是我拍的,最亮的一塊是站在物業上面看到的人民大會堂,二環里多漂亮的樓。銀河SOHO竣工以後,我們就想把總部搬到18層,結果沒有搬。”潘石屹曾多次分享過自己早年拍的銀河SOHO。

    10月23日,潘石屹在微博上再分享了銀河SOHO的一組圖,看得出來,那當真是他的得意作品。

    不過,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再漂亮的樓也得賺錢。潘石屹曾公開抱怨,中國内地商業物業的租金回報率過低。

    2018年,SOHO中國營業收入為20.9億元,實現淨利19.25億元,淨利從鼎盛時期的百億降至不足20億元。

    “在北京這樣的城市,SOHO中國的租金回報率不到3%,但銀行貸款的資金成本超過了4%,這幾乎是地産業最低的資金成本,但在此情況下,這意味着全年的物業經營仍然會虧損2%,這個生意怎麼做呢?”

    老潘的腦子里有大大的疑惑。此次80億美元資産出售,他可能真的想清楚了。

    “人為了讓棗樹多結棗就用力去砍樹。”潘石屹最近依舊癡迷于木匠,從木材中總能讀懂些東西。

    “在這150年内,不知道它經歷了什麼,樹主幹死了至少三次,樹根發的新芽,讓這棵樹起死回生,新的生命包裹了整個樹幹。”

    這或許,就像潘石屹,和SOHO中國。資本市場從來不缺故事。被資本市場裹挾的,潘石屹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撰文:陳玲    

    審校:劉滿桃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

    商業地産

    SOHO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