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 | 興業物聯上市第一天

观点网

2020-03-09 22:40

  • 物管公司一是拼在管規模,規模主要依靠母公司;二是科技賦能、有自身的特色。這次疫情的出現也讓投資者看到什麼才是優質的物業股。

    觀點地産網 “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 

    自2020年新年以來,已有一大批物業公司都向港交所發起了沖擊。其中,正荣服務、星盛商管、金融街物業、宋都服務、烨星集團等已經遞交了招股書,弘生活、朗詩物業、卓越物業、世茂服務等亦有傳出赴港上市的風聲。

    趕在同行之前,正商集團旗下興業物聯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興業物聯”)成功實現了赴港上市,從去年10月份首次遞交招股書、到通過上市聆訊、再到敲鐘上市,整個過程耗時四個多月。無疑,站在風口上的興業物聯“飛起來了”,成了2020年物業第一股。

    3月9日上午,興業物聯正式在香港敲鐘上市,但受疫情影響,興業物聯領導層和控股股東領導層並沒有出現在敲鐘現場,出席活動人員為興業物聯委托代表、正商實業首席财務總監兼聯席公司秘書郭柏成。

    相比以往,興業物聯整個上市儀式現場顯得有些“安靜”,一切“按部就班”,沒有設置采訪環節,也沒有過多的宣傳言語。這成了一個純粹的上市敲鐘儀式。

    但此前于2月24日,興業物聯就上市計劃召開了上市記者會,對外傳遞了公司的募資用途、發展方向、收並購標的等情況。彼時,興業物聯主席兼行政總裁朱傑表示,公司此次上市超過七成資金将用來進行以中小型非住宅物業公司為主的收並購,同時亦有拓展河南省以外業務的打算。

    9點30分,随着“铛”一聲響,儀式現場的安靜氣氛終于被打破了。興業物聯正式開盤,報價為1.81港元,較每股1.99港元的發售價,開盤跌9.05%。

    此時破發則與香港發售股份的1414.06倍認購、國際配售股份的8.11倍認購有着鮮明的落差,造成破發或許與興業物聯自身的底牌相關。

    據招股書顯示,興業物聯目前在管物業組合涵蓋17幢商用樓宇、3幢政府樓宇及1個工業園,在管總建面240萬平方米,其中接近九成由正商集團提供,且集中在河南省。

    對此,奧陸資本總裁及首席投資官蔡金強認為,開盤即破發是很正常的,跌幅低于預期。因為興業物聯本身的基本面並不好,物管公司一是拼在管規模,規模主要依靠母公司;二是科技賦能、有自身的特色。這次疫情的出現也讓投資者看到什麼才是優質的物業股。

    匯生國際融資高級合夥人和總裁黃立沖亦表示對興業物聯基本面的擔憂。他說道:“如果(興業物聯)在管樓宇的出租率達不到預期,對于正商而言,關聯交易會增大,将由母公司買單;達到預期,依賴程度就會減少。從目前的情況看,估值不會太好,市場也不會太看好。”

    破發半小時後,興業物聯股價開始上漲,午間收盤價2.25港元,漲幅約13.07%;期間于接近12點前,更是最高獲得2.31港元的報價,較發售價漲16.08%。直到收盤時,興業物聯的股價在跌宕起伏中,取得2.03港元的報價,較發售價漲2.01%。

    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到,3月9日,全球股市無一不下跌,不少國家跌幅創造新低。其中,美股中道瓊斯、納斯達克、標普500跌幅分别為0.98%、1.87%、1.71%;英國富時、德國DAX、法國CAC跌幅分别為7.01%、7.43%、7.49%;日經指數跌5.38%。

    國内方面,上證指數、深證指數、恒生指數跌幅分别為3.01%、4.09%和4.23%。其中,近期一向被資本市場看好的港股物業股同樣一片“挂綠”。

    3月9日收盤時,中海物業、時代鄰里、碧桂園服務、新城悅服務、藍光嘉寶服務、濱江服務跌幅分别為3.22%、5.75%、5.76%、8.27%、8.99%、11.28%。其中,近期上市的鑫苑服務和寶龍商業為跌幅超過了兩位數,分别跌11.88%和11.97%。

    上市首日,興業物聯成交量為1.78億股,其中總流入6299.8萬股,總流出5307.8萬股,成交額為3.78億元。關于興業物聯股價先抑後揚的情況,蔡金強指出,它是近期物業熱潮下的一個産物,目前(興業物聯)的基本面很少有機構會入場,認購對象主要是關聯方、散戶為主,屬于一種短期的投資行為。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内人士亦認為,興業物聯是一只典型的小型物業股,前期機構認購上市之後會逐漸退場,其他投資者搶購“打新”的成份更大。

    在疫情陰霾下,物業新股逆市跑出,超購1413.06倍的興業物聯或許折射出當下股民投資的一種情緒。此前于興業物聯、烨星集團認購時,一位股民聲稱物業股成了資金避風港,自己要動用100個賬号,“全力認購”兩只新物業股。

    而另外一只新物業股烨星集團同樣成為了股民熱力追捧。市場消息稱,烨星集團招股僅5天就獲得了超購近2000倍,将成為新一屆“超購王”。

    無獨有偶,上述兩只物業股卻有着相似基本面,未上市成功的母公司、在管面積短闆以及剛踩上市標準線的盈利水平。只是站風口下的“它們”,加之投資者的“鼓吹”,被吹得越來越高。

    現場 | 全面還原訪談、對話、問答現場,我們的標準就是“真實、獨到”。

    撰文:利晉、黃子慢    

    審校:鐘凱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

    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