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 | 魯能來時路

观点网

2020-03-25 01:16

  • 從塵埃落定中,重新認識魯能、讀懂魯能。

    觀點地産網 十年一紙“退房令”。從2010年到2020年,還是國資委推動央企改革,還是國家電網去房地産業務,還是魯能集團龐大土儲歸屬問題。

    “退房令”的二次出現是否能為改革收尾,市場消息真假不得而知,仍需等待官方披露。而這一場持續了10年的央企去房地産風波中,魯能無疑是大衆的關注焦點。

    在龐大的國企體繫中,魯能有很多個“魯能”,最知名的當屬魯能集團有限公司,如今的國家電網全資子公司——山東魯能集團。從一家5個人的區域電力開發公司到跨界地産,再到商業、文旅、體育、健康、科技、美麗鄉村、民生面面開花,魯能已經成為山東國企“巨無霸”。

    回首來時路,溫故而知新。從塵埃落定中,重新認識魯能、讀懂魯能。

    山東電力時代(1995-2005):交替的國有控股與職工持股

    誠然在今日的官網上,魯能自述成立于2002年12月,其背後故事卻應該從1988年開始說起。

    1988年,魯能電力開發公司成立,是為魯能前身。1995年,山東電力集團(原山東省電力工業局)整合了包括魯能電力開發公司在内的下屬第三産業和多種經營企業(“三産多經”),成立了山東魯能集團總公司,性質為國有控股。

    1998年9月,公開資料顯示,彼時魯能注冊資本1.5億元,經營資産26億元。同年,山東魯能集團總公司被注銷,原班人馬及資産與魯能新源公司進行了重組,變成了山東魯能集團公司。

    時值新舊世紀之交,改革熱潮方興未艾,電力繫統也迎來了一股改革“春風”,選址試點職工持股。魯能便是被選中的那個“弄潮兒”,同時由職工持股和國有控股。

    同此前數次更名、重組一樣,該輪試點時間並不長,一年後便宣告結束。1999年,魯能接收了來自山東電力的大批國有資産,整合成為魯能控股集團,重歸國有控股。

    2002年底,第二次職工持股行動發生,魯能再次變更為國有控股+職工持股。彼時,魯能在又一次内部整合中變更為魯能有限公司(後更名為魯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由山東電力工會、魯能物業分别持股92.88%、7.12%;又2個月,山東電力職工集資入股,魯能的股權進一步被稀釋為山東電力工會持股31.52%、魯能物業持股2.42%、48家小股東各自持股0.02%-4%。

    2002年已經過去了18年,電子化與互聯網未能普及的年代里,紙媒報道大多流散,企業檔案甚少公開,如今已無從查證這48家小股東具體都是誰、各自代表了誰,只能模糊得知是山東電力集團中一批職工持股的原三産多經企業及代表職工持股而成立的新公司。同樣是這一年,“魯能集團有限公司”成為了魯能最後的代表名稱,並延用至今。

    背靠山東電力,魯能經歷了多次内部整合與重組,二度由國有控股變更為國有控股+職工持股並存,最後成為了當時電力繫統最大的職工持股公司。

    在企業經營方面,魯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總資産2005年已攀升至738.05億元,超越了母公司山東電力成為山東國企之首;旗下業務也從單一的電力延伸到了煤電、礦業、房地産、工程建設、金融、體育業務並舉。

    樹大招風,齊魯大地上的魯能是一塊美味的蛋糕,引來了資本,並在不久之後再次迎來新一輪股權變革,並陷入一場“私有化”風波。

    争議時代(2006-2008):私有化風波與消失的投資者

    随着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電力體制改革深化,職工退股被提上了魯能改革的日程,即由公司回購職工所持的股權。

    這件事早在2003年便被媒體報道並廣受關注。彼時多家媒體消息,國資委、國家發改委、财政部聯合下發緊急通知,明确要求“暫停電力繫統職工投資電力企業”(即國資37号文),但具體辦法並未真正出台,清退亦未普遍執行。

    直到2006年,魯能的第三次職工退股真正發生。回購總歸是回購了,但是是誰主導了這次回購?彼時山東電力和魯能引入了兩名外部投資者,正是後者引起了本輪私有化風波的争議——北京首大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國源聯合有限公司以37.3億元對資産逾700億元的魯能持股91.6%。

    使得市場疑慮的是,上述兩家公司均為私人企業,卻以37億現金撬動了魯能700億資産,同時程序未能公開、股權多番變更、實控人撲朔迷離。其中,首大能源持股38.59%,國源聯合持股57.29%;因魯能集團持有廣東金馬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廣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魯能泰山電纜股份有限公司3家上市公司控制權,未提交申請收購文件的國源聯合收到了證監責改字[2007]1号文件,被限令整改。

    這段私有化風波最終以國資委介入而終結,廣宇發展2008年的一份公告披露,山東電力于2008年3月14日完成了收購魯能集團股權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並合法持有魯能集團77.14%的股權。

    兜兜轉轉,魯能還是國有控股的魯能,山東電力還是魯能的母公司山東電力。

    國網時代(2008至今):兩次“退房令”與保利收購傳聞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山東電力于2008年重新控股魯能,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内部調整中,時至今日,魯能成為了國家電網的全資子公司,而山東電力為國家電網的主營業務(附屬孫公司),旗下持有山東魯能控股集團。内部人士透露,兩家“魯能”是不同的,廣受關注的魯能集團只是山東魯能集團有限公司。

    再說“退房令”。第一張“退房令”出現于2010年3月18日,彼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經濟動蕩已逐漸恢復,國家鼓勵興修基建、刺激消費,大批央企紛紛涉足房地産業務。因此,國資委要求,不以地産為主業的中央企業集團下屬控股或參股的房地産公司,要加快調整步伐,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後有序退出;僅保留保利、中國建築、華僑城、中糧及華潤等16家央企具有以房地産開發為主業的資格。

    國家電網公司並不在上述16家主營房地産的央企之列,而其旗下地産業務集中于魯能一身。市場加以傳聞、揣測,是否魯能及其龐大的土地資産将會劃撥至保利等其他央企或另作安排。

    很快,這個疑問便有了官方答案:“魯能集團在被國家電網收購之前就已從事房地産業務且規模很大,特批魯能集團和其他4家企業(中航、神華、中煤、新興)從事房地産業務。”

    這是幸存的魯能地産業務和保利的第一次被關聯。後來,市場又一次傳聞剛剛突破千億銷售的保利将以200億收購魯能地産項目。接下來,很多言之鑿鑿的細節讓業内猜測本次收購的可能性很大。消息人士曾向觀點地産新媒體透露,該項收購案應确有其事,只是涉及利益面廣、事項復雜,此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雙方目前不便公開披露。

    而最後,魯能與保利雙雙辟謠:沒有。

    6年之後,魯能尋求上市的重組有了實質進展。2018年6月,魯能旗下上市公司平台廣宇發展成功以35.57億收購福州魯能、天津魯能各100%股權。近半年來,魯能已向廣宇發展提供逾80億财務資助。

    在具體的銷售和規模披露上,魯能只給出了官網上的一句描述:“魯能擁有29年城市開發經驗,布局全國23個省市區,累計開發建築面積1300萬平米。”

    而今,第二張“退房令”出現,魯能地産業務是上市還是剝離劃轉均屬未知。

    二十余年看興替,再次大象轉身的魯能将選擇何方?回首過往種種,沒到最後一刻,一切皆有可能。

    撰文:何凱玲    

    審校:武瑾瑩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

    商業地産

    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