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 | 綠地停牌一周里的混改變數

观点网

2020-07-21 01:34

  • 比起五年前,國企混改似乎要走得更遠。

    觀點地産網 因免稅概念、海南自貿港等,綠地股價近期一路飄紅,讨論不斷。

    據上交所7月20日早間消息顯示,綠地控股因重要事項未公告,全天停牌。事發突然,市場投資者均在猜測這起“重要事項”指向,有猜免稅牌照、分拆基建或貿易港闆塊上市,也有猜測是增發獲通過、混改收購等等。

    當晚接近八點,神秘面紗終于揭開。綠地控股公告稱,公司于7月17日收到公司股東上海地産(集團)有限公司及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通知,上海地産集團及上海城投集團正在籌劃公司控制權結構有關事項。

    同時,鑒于該事項存在不确定性,避免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綠地股票自2020年7月21日開市起連續停牌,預計停牌不超過5個交易日(包含2020年7月20日緊急停牌一天)。

    這也是綠地繼五年前混改整體上市後,再次發布有關控制權結構變化的消息,只是這起消息似乎沒有比免稅牌照來得更讓投資者激動,市場上出現兩種聲音。

    一種聲音認為,正在籌劃的控制權結構事項,估計上海地産和上海城投股權劃轉,集中到一家,上海國資委成為實控人,方便獲取免稅牌照等。

    另一種聲音則表示,上海地産和上海城投合計持股約46%,大概率會是兩者通過轉讓部分或全部股權,以這部分持股比例再次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二次或深度混改。

    不管是哪種聲音,綠地股東所進行的控制權結構籌劃事宜,或許能為綠地控股的下一階段發展帶來不一樣的發展機遇,但同時挑戰也並存。

    綠地混改變數

    剛剛過完28歲生日的綠地控股,在一片議論聲中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外界或許也可以借此觀察綠地停牌背後,股權将進行重組這一事件。

    在國企混改這件事上,董事長張玉良最有發言權。綠地通過國企混改形成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員工持股“金三角”的股權結構,張玉良認為這是最成功的混改樣本。

    他以前曾表示,國有資本的絕對控股容易“一股獨大”,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國有資本的持股比例降低到51%以下,從而讓社會資本和員工持股保持一個相當的比例。國資比例會下降到30%左右。

    目前綠地股權結構中,以張玉良管理層為首員工持股方代表——上海格林蘭持有綠地35.45億股份,持股比例為29.13%;上海城投及上海地産作為上海國資委一方,合計持股數量為56.43億股,持股比例為46.37%。

    此外,剩余社會資本合計持有綠地股份約29.8億股,持股比例為24.5%。此次綠地或許想通過改變國資委持股比例,形成更牢固“金三角”股權關繫。

    業内人士接受觀點地産新媒體采訪時表示,以目前信息披露來看,大概率是這兩個股東方(上海城投及上海地産)要在這些股權里面“做文章”,即二次混改或深度混改。

    “上海城投及上海地産通過某種方式再為綠地引入一家或兩家戰略股東方,這對上市公司而言,會帶來更多的資源和雄厚的資本,這是混改的本意,也是股東多元化和市場化的表現。”該名業内人士如是稱。

    事實上,這樣的想法不無道理。政策層面上,國新辦于7月16日表示,下半年,将全面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預計10月底前出台。

    國新辦也表示,如何實現混改“升級版”,是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重點任務,進一步強調在國有企業層面的改革,即通過股權結構的優化來促進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

    比起五年前,國企混改似乎要走得更遠。對于這一消息,不少市場分析師表示,加大國企改革,有利于對沖下行壓力。

    國企引入戰投的目的之一是為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優化企業的股權結構,對企業而言能夠緩解一時之急,但絕非“一勞永逸”。若股權結構不合理,會導致控制權傾斜,亦可能缺乏對戰投的激勵或約束措施等。

    另有業内人士否認此次綠地混改将導致控制權發生變化,而是認為這次股東方籌劃引進戰投,綠地借由新一輪混改政策紅利,站在一個新的起點。“是好的機會,相當于五年等一回。”

    沿用這一“金三角”股權關繫的混改模式,綠地還參與過不少基建領域的大型國企混改,如天津建工、寶鋼建設、貴州建工、江蘇省建、西安建工等。

    混改上市路

    五年前,綠地控股通過借殼金豐投資在上交所實現整體上市被人津津樂道,彼時以超過3000億元的市值,超越萬科登頂中國房地産闆塊第一。

    回顧走過來的這一路,綠地實現混改上市並非易事。2014年初,上海格林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格林蘭投資”)由綠地集團管理層43位成員作為自然人股東成立,當時注冊資本僅為1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張玉良。

    随後,上海格林蘭投資企業(有限合夥)吸收合並由上海綠地(集團)有限公司職工持股會設立的32個小有限合夥企業,總共出資額為3766.55萬元。

    其中,格林蘭投資出資6.8萬元,32個小有限合夥企業合計出資3459.74萬元,而這32個小有限合夥的管理控制權全部集中在唯一的普通合夥人格林蘭投資手中。

    2014年6月,綠地公布重組方案顯示,上海格林蘭(職工持股會)的持股比例為28.79%;上海國資委旗下上海地産及上海城投持股分别為18.2%及20.55%。

    彼時,上海地産透過其全資子公司中星集團持有綠地7.62%的股權。據此,上海國資委一方持股比例為46.37%,持股比例不超過50%,其他股東持股比例合共為24.83%。

    換言之,國資委不能對綠地集團形成控制,因上海地産和上海城投為兩家相互獨立的主體,其作為财務投資人並未實質性介入綠地集團的日常經營管理。至此,張玉良旗下的格林蘭團隊掌握着綠地的控制權。

    2015年8月18日正式上市,綠地控股開盤市值即超3000億,這也意味着張玉良帶領的管理層和股東方持股明朗化,各方資本博弈更加清晰。

    只是上市這一天,A股大盤跌幅超6%,股市不佳的情況下,綠地控股上市首日跌停,收盤報18.36元/股,較開盤價降2.64元/股,市值跌至2670億元,随後這幾年股價波動中走低。

    之後遇上最嚴房地産調控周期、業務調整與債務見長等困難,資本市場及投資者給予綠地控股的反饋平平,到2018年綠地股價低至4.85元/股,只有2015年上市開盤價格的1/6左右。

    但上市打開了綠地的融資渠道,不論是大基建還是地産主業,亦或是大消費領域,綠地在擴大布局的同時總資産也在不斷增厚,在2019年總資産突破萬億規模。

    近期,因免稅概念和海南自貿港,讓綠地控股成為了獨樹一幟的“網紅股”,自今年6月30日漲停後,綠地控股收獲數個漲停闆,年内股價最高達9.49元/股。截至上個交易日,綠地股價回到7.69元/股,目前總市值935.73億元。

    解局 | 從局外到局内,觀察和解讀行業、企業與市場的真實一面。

    撰文:鄭培茵    

    審校:武瑾瑩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

    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