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演講 | 邵宇:疫情啟示錄

观点网

2020-08-13 11:25

  • 疫情以後這個世界上将出現14個明顯的變化趨勢,而這些趨勢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将與我們共存。

    邵宇(東方證券總裁助理、首席經濟學家):各位早上好!很高興一年一度再跟大家做一個交流,今年跟大家花點時間談談疫情以後的世界。

    我是做宏觀研究的經濟學家,首先還是有一個聲明,所有的研究都代表我個人,不代表所在的機構,也不構成實際的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先還是探讨一下病毒,現在很多人都說是後疫情時代,其實這個疫情遠遠沒有過去。我們的預測是,在今年冬天的時候可能會有新的一波變種的病毒再度襲來,中國現在采用的這樣一個防疫政策,它基本上是要歸零的,方式也就是隔絕跟外部世界的交流。

    整個外部世界采用的基本上是自然免疫,或者群體免疫的方式,所以這里頭形成一個落差。我們相當于生活在一個比較真空的環境中,大家也明白,真空的環境並不意味着你的抵抗病毒或者細菌的能力就是最強大的。

    這樣一個缺口怎麼樣彌補?我們有一個判斷不是那麼樂觀,我們覺得這個疫情恐怕很難在生物的意義上解決。什麼叫在生物的意義上終結呢?就是發明一種疫苗或者一種神藥,吃了以後就歸零了。我們覺得它更有可能是在社會的意義上終結,也就是它快速感染,感染率很高,但是死亡率下降,就如同現在美國的情形,美國疫情的總量統計數據是550多萬,但是有醫學專家認為已經不止于10倍這個數字,如果我們以這個最為誇張的10倍的數字來看,到今年年底基本上就能達到群體免疫的接近1/3的人口。

    當然,我們仍然是在跟這樣一個病毒賽跑,努力需要開發出疫苗或者是藥物。但就以前我們的經驗來看,這種概率並不是特别大,所以我們必須要做好在更長的時間里跟這樣一個病毒或者疫情共舞的結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尋找一個生活和生産的平衡。

    有人覺得疫情不會改變什麼,當然我們現在覺得對中國來說,高峰已經過去了,從長遠的歷史來看,我們認為也許是對的,樂觀的人都是這樣看的。比方說我們從1918年的大流感,經歷了三年,有接近5000萬人的死亡,但是全球的經濟也迅速的復蘇,並且走出了新一輪技術革命的高潮,盡管我們現在看起來,按照IMF的預測,今年我們都會遇到一個經濟的低谷,當然也許是更長的時間,最新的預測全球的經濟增長已經調到接近-5%的水平,這應該是大蕭條以來的新低。這種情況下,這是一個樂觀的判斷,覺得疫情總會過去。

    還有另外一個判斷,疫情改變了原來運行的軌迹,加深了裂痕,導致了世界一個巨大的變化。比方說我們熟知歐洲歷史的黑死病,由蒙古軍團,從東方帶來的霍亂和瘟疫,消滅了1/3人,也由此帶來了偉大的文藝復興,當然在歐洲成功以後,他們向美洲發動了航行,随着槍炮、細菌和馬匹的到來,美洲的土著大面積死亡,當然傷害他們最多的並不是槍炮,而是天花這樣的細菌。大家也明白在那樣一個航海時代,美洲人口幾乎消失殆盡,90%被消滅掉了,這是不是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現在會發生一個什麼樣的重大變化?我們認為,疫情以後這個世界上将出現14個明顯的變化趨勢,而這些趨勢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将與我們共存,我們必須與這14個重大的趨勢作為我們讨論問題、安身立命以及發展企業的一個大的背景。

    當然有些並不是疫情以後才出現的,但是疫情加速了它的變化,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說政治、經濟、地緣政治、技術、行業企業、社會、思潮。前面一位演講者提到了作為制造企業怎麼樣應對,他提到的應對方向,也正是在這樣的大的趨勢下所發生必然變化的方面。

    我們稍微花點時間看看我們必将面對的後疫情時代的趨勢,首先是經濟方面,一定是财政債務化、債務貨币化,以及無限的貨币的投放。這是我們在過去一個季度G7集團的貨币的投放,前面10年為了挽救經濟危機,投出了這麼多錢,簡單說就是印鈔,今年一個季度印出了超過前面幾年的量,這些錢去了哪里,大家應該心知肚明。

    這次兩會之前我們讨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就是中國應不應該做債務的貨币化,其實在上一輪加杠杆的時候,也就是他們熟知的那一輪棚戶區改造,我們已經采用了中國版本的債務貨币化方式。地方政府做棚改,沒有錢,找國開行來做,國開行從央行拿錢來做信貸的投放。

    大家知道房地産行業是一個周期的行業,該加杠杆的時候你得加,該去杠杆的時候你得去,如果你做反了,你就不會坐在這里了。所以那一輪敏銳地抓住了這樣一個棚改的機會,在三四線大量儲備土地,並且開工高周轉的開發商就站在了這輪加杠杆的潮頭。

    現在大家都在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現在是不是再加一輪?這就是我們看到的趨勢,我們並沒有全面的做債務的貨币化,我們離那個有距離,但是我們有自己的嘗試。

    同樣,在如此高量的貨币投放情況下,你可以想見的就是資産的泡沫化和投機化,美股已經創下了歷史新高,在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衰退的年份,大家會明白,你在實體經濟里面無事可幹,只有去炒股票。所以股權市場成了最大的在線遊戲和最大的在線博彩,大家都在投。

    這樣一個趨勢可能還會延續,但是受到邊際上流動性的寬松或者收緊的約束,比如說我們的貨币政策在7月份進入到一個相對謹慎的狀态下,很多的壓力就會接踵而來。

    在6月份到7月份,我們已經有這一年最大的貨币收縮,所以不像大家想象的這個水永遠放下去,在貨币投放里面我們是相對謹慎的,這一定會影響大家在下半年的銷售和投資的行為,這僅僅只是一個短期情況。

    我們覺得增長會相對停滞化和結構化,我們給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的目標大概在2.5%左右,按照IMF的估計只有1.0%,但即便這樣的數字,從相對來看也是歷史的新高,我們要超越全球的平均增長水平大概6%左右,而且中國可能是到現在為止唯一錄得正增長的大型經濟體,其它國家在經濟的停滞中将持續的困擾下去,同時也會帶來失業的擴大化和長期化。

    大家知道今年的經濟增長沒有設定GDP目標,但隐含的是有900萬新增就業,也就意味着我們大概要有2%到3%的增長,才能完成新增900萬就業的目標要求。其它的國家,美國一個月的失業已經超過過去10年的總和,這樣一個失業恐怕是一個長期化的趨勢,並不會因為疫情過去而迅速翻轉,特别是對發達經濟體和發達城市尤其如此。

    再進一步看全球化,全球化毫無疑問已經開始逆轉,我們看到未來的供應鍊,不知道大家怎麼部署自己的供應鍊,它明顯有一個區域化内卷化和近岸化的部署,以前是全球化部署的,現在大家提出是A-1的部署,A就是美國,除美國以外,你要為美國生産,你就不要挪到越南、印尼,直接去北美,在美國或者美國的近岸部署你的産業鍊。

    但是現在看起來更有可能是一個C+1的産業鍊,C代表中國,也就是說我們很有可能看到大量的跨國公司會在中國以外另建一個備份的産業鍊,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敏感的商品,比如說醫療物資,這個産業轉移的趨勢是難以避免的,它有一個明顯的近岸化的趨勢,當然我們要在A-1和C+1中間争奪,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結果。

    我們的行業和企業會明顯的集中化、寡頭化、智能化和線上化。剛才各位講者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已經看到了這樣的特點,我就不展開了。

    同時我們看到在政治領域以及地緣政治領域,政治會進一步民粹化、極端化和強人化,地緣風險會逐漸上升顯著化、暴力化,大國之間的競争會白熱化、全面化,也會冷戰化。我相信不需要我在列舉更多的新聞或者事實,大家都看到了,每天我們市場的風險的擾動都來自這樣一些層出不窮的新聞事件,可能是在周邊的中國南海,也可能在中國台灣,也可能在中國香港,或者在中印邊界等一繫列的地方。

    為什麼會是這樣?因為這就是大國之間全面競争的一個標準狀态。大家知道今年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來自于11月4号的美國大選,如果川普連任,會維持一個高強度的政策。如果是拜登上任,他會對華爾街進行新一輪的監管措施,這可能會導致全球風險資本的一次迅速的變化。

    我理解要趕在他上位之前先把這輪泡沫享受到盡頭,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的窗口,每個都要為4季度做好充分的準備,我們的建議是降低風險敞口,等待這樣一個關鍵變化點的來臨。

    貨币體繫特權濫用割裂化武器化競争化。技術創新武器化政治化和集團化,本來我們認為5G是新一代的通信繫統,只是下載更快一點,我們的通訊更方便點,其實不是這樣的,它是我們未來面臨的互聯網或者物聯網世界的中樞神經繫統。我們拿起5G手機,並不是現在現存的40億台到60億台的智能終端,而且300萬億到500萬億的無數智能硬件,未來的世界,你可以跟你們家的智能的汽車、智能的冰箱、智能家居以及你們的智能繫統每天在那里死磕。

    所以大家開玩笑說,比如說特斯拉,它的股價創了歷史新高,甚至取代了蘋果,成為新一代的龍頭,大家說特斯拉創下新高,利好中國什麼樣的闆塊?利好茅台,因為以後沒有酒駕這一說了,以後都是自動駕駛,你可以拿出白酒來跟警察喝一杯。

    當然這只是一個段子,它告訴我們未來5G這樣一個重要的中樞神經繫統,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把它交給其它的集團手里嗎?所以我們覺得所謂的一個世界、兩個繫統,甚至多個繫統,就在眼前。

    自然在這個情況下,全球的治理會變得碎片化、離群化和修正化,而我們的思潮也正在變得日益的保守、狹隘和仇外。就像美國現在的種族的沖突,就是社會貧富階層加劇導致的兩級化激進化沖突化。

    無可避免,我們将生活在這樣一些重大的趨勢變化的過程中,那怎麼辦?

    7月30日的政治局會議有兩個關鍵詞,目標是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解決辦法是逐步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而且這是一個持久的工作。

    内循環或者雙循環代表的是空間,而持久戰代表的是時間,也就是在空間和時間上我們定義了我們将面對的變化以及我們工作的重點的調整,我們沒得選擇,只能跟随這樣一個大的趨勢調整和起舞,作為個人,你只能這樣應對。

    當然,怎麼樣有一些關鍵的轉變?去年我在這里說過,我覺得好的研究並不在于錦上添花,不在于歌功頌德,而是在一片太平盛世的時候,你能有警世恒言,灰暗的時候你又能提出新的觀點,我們認為未來有5個轉變。

    第一是轉内循環為主,大家說内循環是以房地産為主嗎?

    昨天我已經講了,只會幹房地産的經濟體是沒有未來的,但是不會幹房地産的經濟體是沒有當下的,我們還有15年的時間做一個切換。我們認真切換了這15年怎麼來的,包括老齡化的問題,包括區域化的問題,包括城市化的問題,我們都算過,大概就是15年。總量可能是有限的,但結構會明顯的優化,你要說房地産,這就是我們的觀點。

    内循環並不是閉關鎖國,就像美國這樣,美國如此大的市場能驅動全球的資源,驅動它的實體,驅動它的供給,驅動它的金融,這才是真正的牛。當然這個要求會很多,時間關繫我不展開,究竟怎麼樣做供給的循環,怎麼樣做金融繫統的再造,包括貨币的提升,就如同我們當年提出供給側,大家都不太明白,因為我們以前講的都是需求側,如同現在的内循環,它並不是封閉,而是一種更高的能力。

    第二是全面轉到線上,這個線上並不是指C端,線上有三個方向,第一是ToB,也就是向企業端的,還有ToG,政府端的,以及ToT,也就是物聯網端的,而不是簡單的ToC,這里面有一些機會,大家也已經在做了。

    第三是轉向消費分層,我沒有簡單地用消費升級或者消費降級,我用的是消費分層。這次總理在兩會答記者問上給我們一個概念,這個概念是完全正确的,6億人月收入是1000左右,4億人大概是3000左右,剩下的4億人可能是各位的目標客戶,實際上是一個644的結構。現在因為疫情的狀态,受到比較大影響的是中間的4億人,所以它導致了一個消費的分層。京東上的品牌商品賣得很好,但是拼多多賣得也很好,這樣一個分層的趨勢就意味着你必須為這樣一個更加分化的市場來定制你的産品線,這就是現實。

    第四是轉向新基建,其實是新老基建的混合,老基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一個内核,大家看今天的一個新聞,中國的高鐵要通到50萬人口以上的鎮,新基建就是未來的神經繫統,在任何一個領域的應用場景會迅速地上升,提供一個超萬億量級甚至是10萬億量級的新的基建的空間。

    第五是轉向進口替代和自主可控,也就是技術分離化和技術集團,我們現在正在為這一塊做好準備,因為這里也沒有選擇,我們一直認為只有這一塊發生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變化,中國才可能躍出現在的困境,而成為真正的經濟強國。盡管按照現在的情況,我們幹15年的房地産,我們的經濟總量也能幹到全球第一。

    但是有什麼意義呢?1840年以前我們一直是世界GDP第一,但是結果怎麼樣?所以真正強的技術才代表未來,即便是在一個傳統的行業里面,我們必須為此做出更多的鋪墊和準備。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