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特寫 | 啟示錄:房地産、中國與世界

观点网

2020-08-13 17:23

  • 這場新冠疫情,又将帶我們走向何方?

    2020博鰲房地産論壇·特寫 尼古拉斯.塔勒布在著作《黑天鵝》中寫道——黑天鵝事件不可避免,也有其價值,我們偶爾也需要一些混亂和壓力,來刺激族群,維持生存和繁荣。

    那麼,這場新冠疫情,又将帶我們走向何方?

    第一天全體大會上,企業家已經針對疫情有不少讨論,資本大會上則聽到了更多經濟學者的聲音。

    “首先還是有一個聲明,所有的研究都代表我個人,不代表所在機構,也不構成實際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是屬于券商獨有的台詞。

    東方證券總裁助理、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做了“2020疫情啟示錄”的主題演講,這位博鰲的老朋友到達論壇現場之後,便馬不停蹄地參與了多個交流活動。

    邵宇的判斷並不那麼樂觀,他擔心今年冬天可能會有新一波變種病毒再度襲來:“這個疫情遠遠沒有過去,恐怕很難在生物的意義上解決,更可能是在社會的意義上終結。”

    那麼,何為生物的意義?何為社會的意義?

    根據邵宇的說法,生物的意義,即發明一種疫苗或者一種藥,吃了以後就歸零;社會的意義則是病毒快速感染,感染率很高,但是死亡率下降,如同現在美國的情形。

    “當然,我們仍在跟病毒賽跑,要努力開發出病毒或藥物,但以過往經驗看,這種概率並不是特别大,所以必須要做好在更長時間里跟病毒或疫情共舞的準備,尋找一個生活和生産的平衡。”

    “一個樂觀的判斷是,疫情總會過去。盡管按照IMF的預測,今年會遇到一個經濟低谷,當然也許時間更長,最新的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已經調到接近-5%水平,這應該是大蕭條以來的新低。”

    但經濟學家總是站在更加宏觀的視角看待事物:“還有另外一個判斷,疫情改變了原來的運行軌迹,加深了裂痕,導致世界發生巨大的變化。”

    歷史上,這樣的事例並不罕見。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歐洲是一個極為悲慘的時期。從1347至1353年,被稱為“黑死病”的瘟疫席卷整個歐洲,奪走了歐洲總人口的1/3。

    一座座城市淪為死城,大批房屋牆上被塗上黑色的“p”,警示屋内有黑色病人。不過,這場災難在某種意義上也動搖了教會的統治,催生出了新的階級,以及《十日談》等文學創作,文藝復興就這樣開始了。

    “這是不是改變了歷史的進程?那麼,我們這些研究者認為,現在會發生一個什麼樣的重大變化?”

    話還沒講完,邵宇身後的大屏幕出現了洋洋灑灑的14個要點,涉及政治、經濟、地緣政治、技術、行業企業、社會、思潮等多方面。

    其中包括:财政債務化貨币化、資産泡沫化投機化、增長停滞化結構化、失業擴大化長期化、産業行業集中化寡頭化智能化線上化、政治民粹化極端化強人化、貨币體繫特權濫用割裂化武器化競争化、技術創新武器化政治化集團化......

    “我認為,這場疫情過後,世界上将出現14個明顯的變化趨勢,這些趨勢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與我們共存,必須将它們作為讨論問題、安身立命以及發展企業的大背景。當然,有些並不是疫情以後才出現的,但是疫情加速了它的變化。”

    邵宇的語速很快,由于時間關繫,他也只能簡明扼要進行分享。

    疫情之後會帶來那些轉變呢?邵宇的觀點是:轉向内循環為主、線上、消費分層、新基建、進口替代和自主可控。

    “只會幹房地産的經濟體是沒有未來的,但是不會幹房地産的經濟體是沒有當下的,還有15年的時間做一個切換。”他再次強調了在經濟學家早餐會上分享的觀點,這個數字並不是憑空想象,而是通過對老齡化、區域化、城市化的研究測算得出。

    另一位經濟學家顔色同樣認為房地産還将大有可為,但他警醒大家要認清位置,要從中長期角度進行考慮。

    “很多年前,國内宏觀經濟有一個特别流行的概念叫調結構,也就是服務業應該占經濟主體,可是近幾年不強調了,十九大之後,總書記特别重視實體經濟、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這是為什麼?”

    顔色指出,現在講黑天鵝、脫鈎、逆全球化,其實是進一步強調制造業轉型升級,要突破瓶頸技術、卡脖子技術,要保障産業鍊、供應鍊完整,這是未來大趨勢。

    所以,需要要認清一點,房地産其實是房地産服務業,建築是大的第二産業,但是它不是制造業。

    撰文:陳玲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