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物 | “水利萬物而不争”的李嘉誠

观点网

2020-09-06 23:00

  • “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觀點地産網 李嘉誠出售内地項目的傳言,又一次牽動市場神經。

    據《财新》報道,長實集團拟出售位于北京、上海的兩處物業,對應價值達500億元,有意向的交易方,正是去年末接手其大連項目的融創中國。

    報道指,長實集團今次出售的資産是住宅和商業綜合體,分别為北京市朝陽區逸翠園二期項目,以及上海普陀區高尚領域綜合體項目。而該筆交易起初主要以北京逸翠園二期為主,附帶上海高尚領域一部分資産,資産規模約200億人民币,但長實有意将兩處資産整體打包出售,令總價值相應增加。

    據悉,長實持有北京住宅項目地塊已近20年,直至2019年才開工建設。而上海普陀區高尚領域綜合體項目規劃中包括行政公館、高級公寓、商業大樓、星級酒店及商圈地標等,是一個近120萬平米大型城市綜合體發展項目。

    就此消息,長實表示,市場上很多人對該公司的項目感興趣,但不代表公司須要出售相關資産。

    即便如此,市場依舊對長實拟售項目有諸多議論。更早一些,李嘉誠接連出售内地資産令其備受關注。有說法稱,在中國經濟遭遇危機的敏感時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觀情緒在部分群體中蔓延,其道義的高點,已經失守。

    “即便低買高賣是市場經濟,但地産、港口等産業,恰恰是中國最不市場化的産業。合作時借權力,賣出時說市場,似乎雙重標準,讓人難以淡定。”

    李嘉誠以民族大義作為回應:“我對有利于民族的事業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心血,過去、現在、未來,宗旨不渝,並對中國充滿信心。”

    “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老子《道德經》中的水不怕髒、不怕累、勤付出、不抱怨,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争,停留在衆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長實集團也以此作比,並于近期一篇文章中回溯了自己從筚路藍縷的改革開放之初到大國崛起的當下,投身城市化建設及民生幸福作出努力的樁樁件件。

    那麼商人的身份與此是否相悖?畢竟對他們來說,财富很重要。

    得到

    李嘉誠在内地房地産的投資,“得到”了很多。

    此次傳言出讓的北京物業,是和記黃埔搶在“8·31大限”(2004年國土部出台文件,要求從2004年8月31日起,所有經營性的土地一律都要公開競價出讓)最後一天拿下的朝陽區姚家園2H1、2H2地塊,並約定開工日期2005年2月27日,竣工日期2006年10月31日。

    随着時間推移,項目的建設周期不斷被拉長,一份項目建設方案中顯示,項目三、四、五期更要到2021年12月才完成。

    同樣,上海真如高尚領域,也在一次次“囤地”、延期開發的消息中,走過了十四年的漫長開發周期,其土地價值也較拿地之初翻了十幾倍。

    這是港資慣有的“哲學”,他們不追求高周轉獲取流動資金,而是通過慢周轉獲取土地最大的收益,李嘉誠亦深谙此道。

    如今所有的精彩,都來源于一個很好的時代。

    1958年,李嘉誠憑借手中積攢的财富進軍地産業,地價暴跌時大批購入土地,再于90世紀末大舉進入内地,在全國範圍内大舉圈地,成為香港在内地的最大投資者。

    如今不少人豔羨“李超人”,因房地産黃金年代的高速發展,令其早期囤積的土地,價值水漲船高。

    據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7月,售予禹洲的南城都匯繫李嘉誠在2004年以21.35億元拿下的時任“地王”,16年來項目推出了6期,如今依然在建設中。而在南城都匯項目之外,開發周期甚至長達10年的項目更是不勝枚舉。

    某種緯度上,時間真的能轉換成金錢,李嘉誠從中收益頗豐。關于退出内地,他曾在業績會回應:“有傳言說我們撤資,我今天都有一句話。到今天為止,在内地沒有賣過一塊空地出去。”

    業内關于李嘉誠“大撤退”的說法由來已久,自2013年開始,長實集團就頻繁抛售早年在内地積累的土地資産,以此進行高額套現:2013年,出售廣州西城都荟廣場、上海東方匯金中心;2014年,出售南京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盛邦國際大廈、北京盈科中心、重慶大都會,並賣掉了長園集團全部股權;2016年,出售陸家嘴世紀匯廣場50%股權;2019年,出售大連西港項目……

    今年7月23日,長實集團完成出售成都16年歷史項目——成都高新區金融城核心地段的南城都匯項目予禹洲,預計可獲得收益38.11億港元。

    通過接連出售内地資産,李嘉誠套現了大筆資金。據長實透露,其在内地還擁有逾50個房地産項目,分布在20多個城市。

    失去

    得到一些東西的同時,總要失去些什麼。

    陸續出售資産後,李嘉誠家族内地資産比例不斷下降。根據年報,2015年在内地有1580萬平米土地儲備的長實,至2020年中僅存約922萬平米;李嘉誠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長和在香港與内地資産總和占總資産的比例已從2015年的19.21%降至2019年的11.31%,在英國的資産比例卻大幅上升。

    沒錯,套現之後,長實在英國、新西蘭、荷蘭、加拿大、愛爾蘭、德國等諸多國家加大了投資,尤其是英國。

    如今,李嘉誠在英國的資産涵蓋供水、供電、天然氣輸送、鐵路、通訊、零售等多個領域。

    據公開估算,李嘉誠旗下公司在英國的投資早已超過4000億港元,其控制着英國約1/4的電力分銷市場、約三成的天然氣供應市場、7%的供水市場、超40%的電信市場、近三分之一的英國碼頭、超50萬平米的土地資源等。

    難怪有網友調侃,李嘉誠“買下了半個英國”。

    繼去年斥資46億英鎊全資購下了英國最大酒吧運營商GreeneKing之後,今年7月,和記黃埔地産有限公司再計劃在英國投資建設大型地産項目Convoys Wharf,投資規模高達100億港元,該計劃已經獲得英國官方的批準,即将正式推行。

    有分析指,李嘉誠和英資企業巨頭合作往來頻繁,這有助于其在英投資。他也傾向于投資地産、碼頭、電訊等,這些傳統行業收益穩定,英國對外資收購基礎建設行業的态度亦比較開放。

    不過,“一退一進”之後,似乎並未給李嘉誠帶來巨大的财富增值:福布斯今年年初發布的2020年香港富豪榜中,李嘉誠蟬聯21年的首富紀錄就此終止。

    即使在今年,他的身家依然高達294億美元,但比去年的317億美元縮水了23億美元;反觀其對手“李兆基”,雖然去年以300億美元身家居于李嘉誠之後,但2020年以304億美元身家成功反超。

    更有意思的事,2008年福布斯富豪榜上,李嘉誠的身家就已達到320億美元。換言之,12年過去,其身家不漲反跌。

    有說法稱,這幾年的資産騰挪並不劃算,内地資産升值遠大于其在海外投資的收益。于是,市場有諸多猜測,但李嘉誠回應媒體表現得非常淡泊:“财富排名只是紙上富貴,我不在乎”。

    也有人問,出售資産是否意味着不看好在華投資?但事實是,在李嘉誠出售資産的這些年,内地房地産市場依舊高歌猛進,房企銷售額屢破新高,地價一年比一年高攀不起。

    時運

    體現在上市公司财報上,于2020年中期,主要負責房地産業務的長實集團盈利比去年少近六成,為63.6億港元;實現收入363.23億港元,同比增加6.81%。

    其中,英式酒館業務虧損尤其嚴重。财報中稱,由于疫情蔓延,英國政府規定當地英式酒館由3月起關閉逾三個月,旗下英式酒館亦因此暫停實體營業,期間雖推出外賣服務,上半年度錄得經營虧損超19億港元,約占集團歸母淨利潤的30%。

    另外,今年以來,長實集團股價呈現出震蕩下跌的走勢,從最高約55港元/股跌至了最低31港元/股,最近一個交易日長實集團收報41港元/股。

    但也有意外之喜,比如近期市值創歷史新高的視頻會議軟件公司Zoom。

    9月1日,受中期财報利好影響,Zoom股價飙升41%,收盤報457.69美元,市值約1310億美元,成功跻身美國市值最高的20家科技公司之列。雖然在次日股價開始回落,但Zoom也已成為今年資本市場的明星企業。

    不少報道開始挖掘這家企業的創富故事,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到,2019年4月,Zoom IPO發行價僅為36美元,開盤價為65美元,當日收盤市值約為160億美元。而進入2020年,Zoom股價漲幅已超500%,市值早已突破千億美元大關。

    除去Zoom創始人袁征個人财富暴增,其背後的投資方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據悉,在上市之前,Zoom共獲得1.45億美元的多輪外部投資,其中B輪由李嘉誠私人投資平台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在2013年領投650萬美元,兩年後繼續參投了3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

    目前,維港投資持有Zoom公司8.5%的股權,受9月1日美股開盤Zoom股價大漲40%影響,這筆投資一夜之間升值30億美元,合計價值約110億美元。

    統計顯示,目前李嘉誠身家達到326億美元。這意味着,僅僅憑借Zoom的投資,李嘉誠賺回約1/3的身家。

    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李嘉誠是一個創富神話。押注地産,李嘉誠蟬聯21年的香港首富,如今逐漸離開原點,能否延續财富神話,時間會給出答案。

    觀點人物 | 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人物的故事,還有他和她的商業傳奇與沉浮。

    撰文:陳玲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樓市

    資本

    土地

    長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