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中國比以往更能容忍大企業違約 違約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观点网

2021-06-24 16:37

  • 中國企業違約案例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違約話題卻在今年更頻繁地出現在新聞頭條中,原因是國内對信用事件的容忍度有所提升,違約事件的規模越來越大。

    觀點地産網訊:6月24日,標普全球評級發布公告稱債券研究顯示中國比以往更能容忍大企業違約。

     觀點地産新媒體獲悉,標普全球評級在6月23日發布的報告《2021中國企業債券違約:沖擊雖大,仍敢放手》中表示,自年初至今,中國企業違約案例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違約話題卻在今年更頻繁地出現在新聞頭條中,原因是國内對信用事件的容忍度有所提升,違約事件的規模越來越大。

    標普全球評級大中華區企業信用研究首席分析師張積豪認為,違約事件規模擴大的趨勢恐更容易給投資者帶來損失。2021年,各違約企業在違約時的境内債券存量規模平均為87億元人民币,為上年的1.6倍,2017年的3倍,2015年(首次出現國企債券違約的年份)的9倍。與此同時民營企業的違約案例在2018年同比增長3倍後則有所放緩。

    根據公告,標普認為中國的違約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随着中國政府為追求更有效的經濟增長而推動市場開放和規範化,這一差距将逐漸縮小。這意味着允許不盈利國企破産的意願在增強。在過去,中國往往因優先考慮金融穩定而對陷入困境的國企施以援手。2021年上半年,11家企業發生債券違約,其總債券存量為950億元人民币,去年同期為17家發行人和920億元。

    另悉,今年下半年可促使更多企業違約的因素包括為防止過熱而收緊金融和行政措施,尤其是房地産市場。這給開發商帶來了壓力,並導致其淨融資在過去一年的大部分時間中都為負;中國政府的環保動議增加了某些行業的融資風險,其中包括金屬和采礦業;新冠疫情後地方政府的預算和資源緊張,将導致政府為國企提供支持時更具選擇性;城投的淨融資多年來首次轉負,表明投資者對這些行業持謹慎态度,並預示違約可能性上升的風險。到期債務高企,今年還有4.2萬億元人民币的債券将到期,另有近1萬億元的債券可行使回售權。

    而對于中資房地産企業而言,其債券違約因素則與業務、地域相挂鈎。在觀點地産新媒體2021年6月7日的報道中,惠譽評級在其新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低周轉業務比重較大及地域多元化程度有限是中資房企債券違約的兩大驅動因素。據悉,發生境内及/或境外債券違約的11家中資房企中,逾半數從事商業和旅遊地産、工業園區、貿易中心及中高端住宅類房地産業務。這類業務現金回款周期較長,在行業下行周期更易受到沖擊。

    審校:武瑾瑩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