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解釋來看,銀發經濟包含老年階段的老齡經濟和未老階段的備老經濟兩個方面,並提出了将預備于老的相關産業納入銀發經濟的範疇。(報告期:2023.12.28-2024.01.29)
觀點指數 泰康多地體驗館開業,太保家園進入廣州 報告期内,泰康之家實現黔園、蒙園、滇園三地項目的體驗館開業。同為險企旗下的大家的家和太保家園均有新項目落地,分别位于鄭州和廣州。九如城集團不同項目之間則各自尋找不同的資源互補。
走向標準化,養老服務立法加快推進 1月14日至15日,全國民政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中提到要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立法。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老年人整合照護服務規範》,該規範是"老年人整合照護服務"的國内首項標準。
銀發經濟時代來臨,"預備于老"納入範疇 1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是國家層面首份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從最新解釋來看,"銀發經濟"包含"老年階段的老齡經濟"和"未老階段的備老經濟"兩個方面,並提出了将"預備于老"的相關産業納入銀發經濟的範疇。
泰康多地體驗館開業,太保家園進入廣州
報告期内,觀點指數重點觀察的樣本企業中錄得數個新項目的落地,並有多項新合作簽約,均謀求資源互補。
具體來看,泰康之家實現黔園、蒙園、滇園三地項目的體驗館開業,同為險企旗下的大家的家和太保家園均有新項目落地,分别位于鄭州和廣州,太平洋人壽保險還在廣州正式成立養老公司,或不僅滿足于一個項目的建設。
根據規劃,太保家園·廣州天河國際頤養社區項目建成後既可為廣東省廣大長者帶來養老服務,也尋求成為廣州市天河區探索粵港澳“跨境養老”的試點,為北上養老的香港老年人提供新選擇。
随着廣州項目的落地,太保家園已在全國12個城市布局14個自投、自持、自營的養老社區項目,其中8個社區目前已正式運營。僅12月,其就連續在南京、青島、上海、廈門4地實現新項目開業。
另外,九如城集團則持續尋找資源互補,新啟用的九如城千燈康養中心與昆山千燈人民醫院簽約,達成醫養融合共建協議,聯合醫院為老人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補足院内醫療短闆。
而徐州九如城泉山頤養中心與太平人壽江蘇分公司簽約,可以利用保險産品為項目賦能,有望提高項目入住率。
走向標準化,養老服務立法加快推進
1月14日至15日,全國民政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中提到要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立法。
會議上還提到要動态調整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指導地方落實清單制度,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聚焦中低收入群體,實施好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孤寡老年人探訪關愛、居家适老化改造等服務。
我國老齡化程度整體在加快,但各地情況各有不同。部分地方經濟發達,人口年輕化,養老資源供給充足,如廣東;部分地區年輕人口大量離鄉打工,留守老人衆多,本地經濟相對落後,養老資源供小于求,如河南;還有地區經濟相當發達,同時老齡化也較為嚴重,本地養老資源供應量大,但仍未能完全滿足需求,如上海。
因此,各地在應對自身老齡化問題時難以形成統一的標準,更需因地制宜制定相應的管理法規、對養老機構、養老服務人員的補貼政策。
期内,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老年人整合照護服務規範》,自2024年2月1日起實施。該規範是“老年人整合照護服務”的國内首項標準,将給全國其他省份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
據了解,“整合照護”是WHO倡導並大力推廣的老年人健康服務理念,指以老年人健康為中心,整合照護師聯合多機構、多學科團隊,對老年人進行綜合評估,制定診斷、治療、護理、康復、照護等促進健康計劃並組織實施,提供繫統、聯合、協作、連續、優質的整體照護服務。
深圳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低的城市之一,此次推出全國首例老年人整合照護服務標準,既顯示了深圳養老政策制定的前瞻性,也顯示了本地養老資源的充足與較快的發展進度。而深圳養老業走向規範,不僅能惠及本地老年人,也将惠及更多北上養老的港澳老年人。
此前香港退休計劃協會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有60%受訪的65歲或以上香港人有興趣在大灣區生活。而2019年2月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就有6次提及“養老”。
對于香港而言,老年人北上養老能有效緩解香港本地的養老壓力,香港老年人也能離開香港狹窄的養老院,在大灣區城市住上更寬敞的養老空間;對于大灣區城市而言,由于本地依然年輕化,經濟水平足夠支撐起養老資源的充足供應。再加上更為寬松的土地使用、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亦可以促進本地養老行業的發展。
有香港媒體在去年的報道中提到,香港特區政府有意将長者醫療券擴大至大灣區内地三甲醫院亦适用,便利居住廣東省的港人。有北上養老的香港老人則表示,希望香港醫療券适用于廣東省,並提到除了醫療福利,下一步希望将老人院宿位補貼進一步擴展到内地城市。
銀發經濟時代來臨,“預備于老”納入範疇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末全國人口140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
人口下降的另一面是老齡化的加速。從年齡構成來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6481萬人,占全國人口的比重為61.3%;60歲及以上人口2969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93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167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98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5.4%。
1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據了解,這是國家層面首份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標志着銀發經濟發展元年的到來。
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約為7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約為6%。預計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将達到30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約為10%。
此前大家對銀發經濟的了解,更多是指為老年人提供産品和服務。而根據國家發改委最新在1月22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的解釋來看,“銀發經濟”包含“老年階段的老齡經濟”和“未老階段的備老經濟”兩個方面,並提出了将“預備于老”的相關産業納入銀發經濟的範疇。
從現實來看,老年階段和未老階段並不是割裂的,在未老階段進行物質和财富儲備、健康管理,在老年階段才能更好地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此外,要做到真正的“預備于老”,養老金融的發展也是必須的。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在36個城市及地區先行實施的個人養老金制度,目前運行平穩,先行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下一步将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全面實施。
據媒體此前報道,個人養老金存在“開戶熱”、“繳費冷”的問題。截至去年一季度末,全國3038萬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其中只有900余萬人完成了資金儲存,實際繳費人數僅為參加人數的31.37%。
據觀點指數了解,開設個人養老金賬戶並進行繳費的人士中有相當部分是為了免稅額度而進行,並不是真正為了自身養老做金融準備,未來更需加強相關養老意識的普及。
撰文:黎浩然
審校:陳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