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保險行業首支“銀發産業”主題的人民币股權基金,象征意義較大,成功運營後将給保險行業參與養老産業投資提供範例。
觀點指數 2024年初,國務院印發了首個“銀發經濟”的綱領性文件——《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是國家層面首份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從最新的解釋來看,"銀發經濟"包含"老年階段的老齡經濟"和"未老階段的備老經濟"兩個方面。
據中國人壽官網5月13日消息,近日,中國人壽集團發起設立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50億元的銀發經濟産業投資基金。據了解,這是保險行業首支“銀發産業”主題的人民币股權基金,具有較大的象征意義,成功運營将給保險行業參與養老産業投資提供範例。
銀發經濟産業投資基金的管理人将由中國人壽集團旗下國壽健投公司全資子公司國壽股權投資公司擔任。
首支銀發産業基金劍指何方?
實際上,在今年首份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文件出台前,“銀發經濟”的說法就早已出現在更早的規劃文件——《“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繫規劃》中。
《規劃》提到了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養老金融産品,拓寬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渠道。對于回報期較長的養老産業而言,完善金融支持、拓寬長線資金參與養老服務業的投資成了必然。
5月9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下發的《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導意見》指出,加大對健康産業、養老産業、銀發經濟的金融支持。在風險有效隔離的基礎上,支持保險機構以适當方式參與養老服務體繫建設,探索實現對長期護理、風險保障與機構養老、社區養老等服務的有效銜接。
中國人壽此次設立産業投資基金迎合了養老政策在金融扶持上的大趨勢。中國人壽表示,為了加快發展養老項目,其已先後發起設立合計規模達500億元的大健康基金和200億元大養老基金,加速在全國20-30個中心城市推進養老社區項目布局,大力構建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三位一體”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繫。
而在今年出台的“銀發經濟”文件中,明确提到了7大重點産業,包括:老年用品、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态、康復輔助器具産業、抗衰老産業、養老金融産品、旅遊服務業态和适老化改造。這都可能是國壽設立的銀發産業基金将投資的目標行業。
實際上,除了中國人壽外,還有多家保險機構發起成立了産業基金,以基金的形式加強養老産業領域的投資。
如2021年1月,中國太保與紅杉中國達成健康産業戰略合作,並發布瞄準大健康領域的基金;2021年12月,中國太平亦發起設立太平醫療健康産業股權投資基金,聚焦領域包括生物醫藥與醫藥外包、醫療器械與診斷、醫療服務、生物科技和醫療信息化,輻射健康科技和健康消費等;2023年3月,大家保險首只健康養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設立完成,基金規模50億元,專注于養老産業領域投資,包括賦能保險主業發展的養老社區布局及養老産業鍊上下遊優質企業股權等。
據觀點指數了解,包括中國人壽在内,這幾家在養老産業基金設立上有大動作的險企,均有布局自己的養老産業品牌,且已有多個項目落地。從實務來看,已建立自己的養老服務品牌,親身參與到養老服務行業的實際經營中去,能夠更方便投資基金了解養老行業的一線情況,更好理解行業的發展和經營邏輯。
2016年,中國人壽發布國壽嘉園品牌,並公開首個養老養生社區項目“國壽嘉園·雅境”,並于2019年正式揭牌成立國壽健投;2019年,中國太保在長三角首個項目落地杭州,並在2021年的杭州發布“太保家園”品牌;2021年12月,大家保險集團推出專業養老品牌“大家的家”。
此次發起設立百億銀發基金的企業正是成立于2019年的國壽健投,官網顯示,國壽健投的戰略定位為“國内一流健康産業投資平台和服務供應商”。
目前,國壽健投已形成健康産業投資、養老産業投資、金融創新投資、養老社區建設運營、物業管理、商業辦公樓及酒店管理等六大業務領域,涵蓋城市中心精品養老公寓、CCRC養老社區、精品醫養公寓、康養旅居、普惠型社區居家養老項目等實業資産以及養老産業鍊上下遊優質資源的投資。
落地重慶但着眼更廣闊未來
目前來看,國壽健投旗下國壽嘉園並未在重慶有公開的在運營和在規劃項目,臨近地區僅成都有布局國壽嘉園·成都樂境,目前已開業。往大範圍擴展至整個西南區域,則有一個昆明在建項目。
因此,中國人壽該支基金落地重慶着眼點或更為長遠,不局限于重慶、養老公寓、養老社區這樣的實體項目,而是瞄準整個西部地區,瞄準上下遊産業鍊去做投資。
實際上,若中國人壽希望借産業基金的落地在重慶本地發展養老産業,有幾大問題不能避免要直面。一是房租低等成本優勢能否變為重慶養老産業發展的優勢;二是老年人消費意識尚未轉變,而線下缺乏産品展示窗口;三是人才缺口巨大。
從成本看,比如在中心城區,由于重慶市組團式發展,有些區域能找到月租每平方米25—30元的房屋,适合開辦養老機構,而這樣的價格在其他同類型城市是做不到的。然而房租低雖然能有效降低運營成本,但重慶的養老機構收費亦低,老年人的支付能力並不強。
調查發現,目前重慶市中心城區大部分中檔養老機構,每月基礎費用處于3500—4000元區間,而渝東北和渝東南地區的養老機構月費約在2200—2800元之間波動,費用低于成都。
人才方面,據媒體報道,重慶市目前有27個中專、專科、本科院校和聯合辦學點開設有護理專業(醫療護理),8所技工院校開設了養老護理相關專業,3所大專院校開設了老年服務與管理等相關專業,每年畢業生約1.7萬人。
不過,對于養老行業而言,人才培養固然是重點,但更關鍵的是留住人才。有重慶當地的養老企業對外表示,其在全市投運了30余家養老機構,與多家專科學校簽署了長期戰略合作,學生從大三開始輸送到旗下養老機構實習。然而,每年來的100多個學生,留下來的不到15%。
為留住人才,重慶九龍坡區在2021年率先出台養老服務人才建設扶持政策,對于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養老、護理專業全日制畢業生進入九龍坡轄區養老服務機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點)專職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入職滿3年後給予3000元、5000元、1萬元不等的一次性就業補貼。
數據來源:重慶市民政局,觀點指數整理
盡管地處西部,但重慶近幾年在老年人所需要的的康復輔助器具産品和康復治療設備上的投入並不小。如在2020年11月,重慶市民政局為重慶國際生物城授牌“重慶康復輔具産業園”,2021年7月巴南區成功申報為康復輔助器具産業第二批國家綜合創新試點地區,一條完整的康復輔具産業業已形成。
另外,始創于2005年,由重慶市養老服務協會主辦的中國(重慶)老年産業博覽會已打響品牌,為一衆國内外養老企業提供了展示平台,全面展示老年用品,為商家和市民提供面對面機會,令重慶成為了頭部養老企業願意落地的地區。
因此,對于國壽投資而言,産業投資基金落地重慶實質並不局限于重慶、局限于養老機構等實業投資上,或擴大至對康復輔具産業、老年用品産業,以及旅居養老産品的開發和投資中,綁定更多優質的設備供應商,也能為其帶來新的機會。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黎浩然
審校:陳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