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能單靠養兒防老,也不能光靠買房養老,合理的養老規劃需要利用好長線安排,為全生命周期做好金融準備。
觀點指數 2003 年起,博鰲風尚盛典已然 22 年。觀點指數研究院繼續對全産業鍊進行綜合研究與分析,于 2024 博鰲全體大會現場發布《觀點指數 • 2024中國房地産全産業鍊發展白皮書》暨《影響力指數 • 2024 博鰲風尚表現報告》。以下為報告節選:
我國已正式邁入老齡化社會。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末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2167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5.4%。
因此,如何回答好“養老”這道必答題?已是迫在眉睫。這不僅關乎億萬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是每個家庭關切的話題,更是國家的重大議題。
在這個背景下,2024年開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是國家層面首份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標志着銀發經濟發展元年的到來。
政策面,上半年圍繞養老服務體繫的完善、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的難點,以及養老産業發展的規範化等做了多項詳細的規定。另外,為解決養老發展缺乏廉價物業空間的問題,深圳市、浙江省和河北省都出台響應政策,鼓勵利用空置房屋和商業場所改建養老服務設施。
銀發經濟創新上,政策支持推動銀發商業空間和線上平台的建設,希望為老年人提供更豐富、便捷的消費體驗,傳統商場通過适老化改造以吸引中老年客群。同時,文旅、旅居養老成為行業熱詞,多主體企業參與到活力老人的異地養老産品提供上。
企業方面,泰康之家、九如城、太保家園等頭部養老服務品牌在一二線城市的布局明顯加速,而在下沉市場的拓展則相對放緩,顯示了戰略上的收縮。以光大養老為代表的國央企,和以九如城為代表的民企都在參與公建民營的普惠性項目建設,主要是為了控制成本,但需要犧牲價格的靈活性。
政策與市場需求雙推動,銀發經濟元年到來
養老是重大民生工程,既不能完全依靠行政,亦不能單靠市場,因此行業發展很大程度需要政策引導。
觀點指數對2024年上半年影響養老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進行梳理,可以看到政策圍繞養老服務體繫的完善、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的難點,以及養老産業發展的規範化等做了多項詳細的規定。
今年最大的標志性政策在于《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的發布,這標志着銀發經濟發展元年的到來。
此前大家對銀發經濟的了解,更多是指為老年人提供産品和服務。而根據國家發改委最新在1月22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的解釋來看,“銀發經濟”包含“老年階段的老齡經濟”和“未老階段的備老經濟”兩個方面,並提出了将“預備于老”的相關産業納入銀發經濟的範疇。
在人才建設方面,面對養老服務行業的人才缺口,政策圍繞加強培訓、推動跨行業人才流動等措施,努力建設一支專業化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同時,通過建立養老護理職稱體繫和發布職業標準,提升養老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質量。
如民政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國家醫保局則發布了《健康照護師(長期照護師)國家職業標準(2024年版)》,規範了職業技能等級和培訓要求。
江蘇省則建立了全國首個養老護理職稱體繫,允許養老護理專業參與職稱評定,以此打通養老護理人員的晉升通道,提高他們的社會認可度,從而緩解人才短缺的問題。
金融支持方面,在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印發的《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中,有相當篇幅提及了對“養老金融”的支持,並提到在風險有效隔離的基礎上。
而同時,民政部聯合七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強養老機構預收費監管的指導意見》, 加強了對養老機構預收費的監管,以規範收費模式,保護老年人權益。
為解決養老發展缺乏廉價物業空間的問題,深圳市、浙江省和河北省出台的政策鼓勵利用空置房屋和商業場所改建養老服務設施,以應對土地稀缺問題。如在浙江省印發的《浙江省推進存量資源改建養老服務設施操作辦法(試行)》上,就為存量資源改建養老服務設施提供了地方性規範,簡化審批流程,鼓勵社會力量參與。
可以看到,上半年我國在養老服務體繫的完善、人才隊伍的建設以及養老機構收費方式的監管等方面,都做了相當程度的政策努力,但在個人養老金的推廣以及對養老服務企業的支撐上仍面臨較大的挑戰。
頭部企業回歸一線,輕重並舉降成本
2024年上半年,中國養老産業在挑戰與機遇中繼續前行,呈現出一繫列新的發展特點和趨勢。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長和消費能力的提升,養老産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各大養老服務品牌在市場上表現活躍,不斷拓展服務範圍和探索新的服務模式。
泰康之家、九如城、太保家園等頭部養老服務品牌在一二線城市的布局明顯加速,而在下沉市場的拓展則相對放緩,顯示出戰略上的收縮。這一變化與老年人更趨向居家養老有關,而一二線城市老年人對高品質養老服務的需求更為旺盛。
另外,據觀點指數了解,近年相當數量的剛退休老年群體選擇到養老機構試住,這部分老年人並不是要馬上入住,但欲提前了解未來的機構養老生活。可以看到,上述需求正在顯著提升。
養老産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期内,泰康之家、太保家園和九如城等企業與教育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培養養老産業人才,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另外,以光大養老和九如城為代表的企業參與公建民營的普惠性項目建設,旨在提供更多樣化、更可及的養老服務。這種模式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同時也響應了政府對民生保障的要求。
據了解,光大金夕延年錫山頤養中心期内推出的普惠養老特惠區,開放床位70余張,融合各類政策優惠扶持,入住收費可低至2000元/月。
九如城集團則通過公建民營、輕重並舉的方式,發展了一繫列養老綜合運營項目,其“嵌入式”小微機構的滲透率也在加強。
例如,期内九如城青蘊頤養中心提供的旅居區、頤養區、養護區等多樣化服務,滿足了老年人的差異化需求;泰安市九如城廣生泉康養中心的“社區醫養驿站”揭牌,這也是典型的“嵌入式”小微機構。
與傳統的大型養老機構相比,九如城的嵌入式小微機構規模較小,床位規模一般在10-49張,單床建築面積在18平方米以上。這種模式通過較小的面積為社區内的老人提供個性化服務,如體檢套餐、上門醫療護理以及專業生活照護等,既擴大了服務範圍,又有效降低了經營成本,實現降本增效。
除此之外,養老企業上半年在合作與資本運作方面也表現積極。例如,國壽健投發起設立的銀發經濟産業投資基金,不僅關注養老機構的投資,還可能擴展到康復輔具産業、老年用品産業等領域,為養老産業的降本增效提供支持。
總體來看,盡管面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挑戰,但養老産業仍然保持着發展活力。企業在産品和服務創新、人才培養、醫養結合、公建民營項目等方面積極探索,在資本利用上也作出了一繫列的創新。
旅居養老産品豐富,銀發消費市場成熱土
随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銀發經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由于當代老年人消費能力和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有着良好經濟支撐的老年人更樂于通過旅遊、異地居住等方式維持身心健康,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冬南夏北”候鳥式養老方式,康養旅居産業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
在銀發消費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推出旅居養老産品,傳統旅企、OTA平台以及養老機構都在近年間持續推康養旅居相關産品。
在創新實踐方面,銀發文旅市場興起,新東方、攜程等文旅企業針對活力老年人的需求,推出定制化旅遊産品和服務,顯示出其在養老服務市場上的深耕。
新東方入局文旅後,對中老年消費市場相當重視;攜程也正在為銀發族量身定制旅遊産品和服務;自由度較高的房車旅遊亦受到了很多老年人的關注,其産品宣傳也主要面向老年人。
而對于養老機構來說,其在康養旅居方面也是投入甚多,特别是對于一些在全國或在某區域内布局的連鎖機構而言。
如泰康之家·桂園就推出了3天2晚、8天7晚和15天14晚三款旅居體驗産品;親和源則在今年先後開啟了雲南騰沖和河南三城(洛陽·登封·鄭州)的旅居活動;萬頤養老在春節前後推出了廣州、深圳兩地榕悅項目的旅居産品,清遠·智匯坊則推出了包含溫泉的旅居産品。
另外,在三省一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行協的引導下,復星康養、泰康之家、太保養老等20家企業上半年聯合成立了長三角旅居養老聯盟,推動長三角旅居養老事業發展,並拟發行“旅居養老一證通”。
此外,國務院出台政策支持推動銀發商業空間和線上平台的建設,希望為老年人提供更豐富、便捷的消費體驗。
如北京長安商場的"銀發金街",将商場的地下一層改建為銀發一族共享空間,涵蓋生活驿站、社區食堂、老齡課堂、白塔寺藥店等各種生活服務版塊。
而陝西宏帆廣場的"銀齡金街",則建成了臨渭區養老信息綜合服務平台、中心廣場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養老服務站、爸媽味道食堂、适老化改造樣闆間和東秀星大健康養老食品展區、銀發無憂品牌鞋服以及旅居網紅打卡街區等。
養老機構增速轉負,個人養老金推廣難
養老行業發展迅速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如養老機構增速轉負,個人養老金推廣難,市場投資環境不佳,以及養老基金收益不如預期等問題凸顯。
民政部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我國提供住宿的養老機構40479個,環比下跌0.95%,同比下跌0.25%。
數據來源:民政部,觀點指數整理
養老機構和養老床位的數量增速自2021年一季度起迅速下跌,季度環比增速已經超過3年跌至1%以下,且在2024年一季度首次跌至負數,大型機構新增較歷年減少,顯示退出市場的養老機構已較新增機構多,全行業投資趨向審慎。
當前,包括養老機構在内的民政機構内床位數為545.2萬張,年末撫養人員229.9萬人,以此計算所得的床位使用率為42.17%。在低入住率之下,大部分養老機構無法盈利。
如某險企在上海經營6年的CCRC社區,一室一廳,自理老人全部收費合計28000-30000元/月,至今入住率僅過50%,項目整體去化速度大約為一個月1-2套。
盡管各種利好和扶持政策層出不窮,還是解決不了眼下的運營和獲客難題,養老服務企業往往難以持續發展,擴張和建設更是無從談起,更不用說當前老年人居家養老的願望較疫情前更甚。
被視為養老保險體繫“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近期再有不利消息傳出。據媒體報道,截至2024年6月18日,已有15只養老FOF基金陸續清盤,主要是基金銷售不理想,規模不及預期,被強制清盤。目前市場投資環境不佳,投資風險升高,養老基金的收益亦不如預期,令個人養老金的推廣遭遇較大的壓力。
人社部數據顯示,當前有6000多萬人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一年内增長近2000萬人,然而實際繳費人數遠低于開戶人數,即便繳費也是看中個人養老金的減稅功能,大量“空戶”無法提升養老FOF基金規模。
成熟的養老金融體繫是養老産業發展的源頭活水,在全社會老齡化持續加深的情況下,既不能單靠養兒防老,也不能光靠買房養老,合理的養老規劃需要利用好長線安排,為全生命周期做好金融準備。
撰文:黎浩然
審校:陳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