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深圳活躍的房地産市場行情,深鐵加速推盤,以期改善年内虧損。
觀點指數(GDIRI) 深鐵在近30天内連推三盤,有一盤開盤售罄。據悉,這三個盤分别為深鐵閱雲境、深鐵璟城和深鐵瑞城三期。
據深鐵置業發布,11月24日深鐵閱雲境項目屬于深圳大運闆塊TOD項目,首推214套房源,開盤不足2小時内售罄,去化率達到100%,銷售金額10.77億元。
深鐵閱雲境項目本次開盤推出建築面積約96平方米至139平方米的三房和四房産品。單套最低約3.78萬元/平方米,最高約4.92萬元/平方米,銷售均價4.4萬元/平方米。
12月7日至8日,位于深圳寶安的深鐵璟城人才房項目正式開啟集中線下選房,共配售房源738套,包括建築面積約90平方米的三房戶型和70平方米的兩房戶型。其中,配售的277套三房戶型(不包含無障礙戶型)全部售罄,認購率達到100%。
本批次住房配售房源位于41棟四、五、六單元,配售均價為24000元/平方米(按建築面積計算,不含室内裝修)。深鐵璟城項目交通便利,地鐵11号線碧頭站可直達,同時,1站銜接地鐵6号線。該項目是深鐵集團集商品房住宅、可售型人才房、缤紛商業、運動公園等于一體的TOD綜合社區。
據觀察,這兩個項目去化較快的原因在于價格,深鐵閱雲境在大運闆塊比周邊均價低12%。深鐵閱雲境單套最低單價幾乎逼近當時挂牌出讓人才房的價格(出售型人才住房平均售價不得高于30400元/平方米,最高售價不得高于31900元/平方米)。深鐵璟城價格與拿地時候限價2.82萬/平方米相比目前2.4萬/平方米的均價确實做出了讓步。
而深鐵瑞城三期當日銷售不及前兩盤。深鐵瑞城三期位于深圳市光明區,于11月30日開盤,共推售264套住宅,建面約96-100平方米的改善型三房戶型,備案均價約4.21萬元/平方米。市場消息顯示,開盤去化約139套,去化率為53%左右。
深鐵加速推盤,體現在當下的開工建設速度上。10月初,深鐵花費66.65億元拿下機場東項目地塊。11月中旬開工,在14天内簽署質量安全監管協議,計劃于2027年建成,将提供高品質房源近2500套,全部采用現房銷售模式。
觀點指數認為,深鐵加速推盤的背後主要還是降低年内虧損。11月7日,深圳地鐵集團發布2024年前三季度财務報告。
報告顯示,今年前九個月,深鐵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約122.9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9.62億元增長顯著;淨利潤出現大幅虧損,達到約80.74億元,創下自2015年以來同期的最大虧損記錄。
深鐵集團前三季度投資收益虧損約為48.53億元,主要源于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損失,而上年同期則實現了約37.21億元的投資收益。
站城一體化開發是彌補虧損的方式之一。據了解,地鐵企業由于運營成本高昂,很少能夠自負盈虧,這就需要地鐵企業尋找其他業務彌補虧損。
過去,深鐵集團與萬科等房地産公司合作,在房地産高速發展階段獲得了行業上升的紅利,深鐵集團亦實現盈利。而當前,萬科承壓,下跌的壓力也傳導至深鐵集團。
深鐵依靠地鐵帶動周邊住宅和地價的上升獲得溢價。站城一體化開發亦是深鐵突圍的優勢所在。充足的“面粉”,可以讓深鐵有更多嘗試的途徑,如進一步挖掘站點周邊住宅、商業、社區、産業等業态,以點帶面豐富業務創收渠道。
深鐵官網披露,深鐵置業截至2024年9月共有32個商業開發項目及15個代建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818.8萬平方米,在建面積約1183.92平方米。現有保障性住房項目24個(含代建),在建及交付的保障性住房達4.87萬套、學校及幼兒園44所、對外公園15個、市政道路32條、代建醫院1個。
接近年關,開發企業沖刺是即将面臨的一場大考。抓住深圳活躍的房地産市場行情,獲得更高的去化水平、提高營收,成為企業的重點方向。
深圳房地産信息平台顯示,11月深圳新建商品房成交85.24萬平方米(8734套),同比上升134.93%;其中新建商品住宅成交79.53萬平方米(8076套),同比上升187.32%。按新建商品住房面積統計成交顯示,90平方米以下3632套,90-144平方米4245套,144平方米以上199套,比例分别為44.97%、52.56%和2.47%。
11月新房成交套數是今年全年最高值的月份,是2月份的10倍,接近6月、7月、8月三個月的總數。
二手房方面,二手商品房成交76.16萬平方米(8199套),同比上升1.5%;其中二手商品住宅成交66.8萬平方米(7125套),同比上升1.52%。
深圳房中協統計,2024年第49周(12月2日-12月8日)全市二手房(含自助)錄得2390套,環比增長12.6%。二手房單周錄得量創下近200周以來的單周新高。随着深圳11月19日發布的“關于取消普通住房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在12月1日正式施行,監測到南山、寶安等區域二手房錄得量有所增長。
面對這般行情,深鐵也許想抓緊銷售,過好年。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曾宇鵬
審校:陳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