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IRI觀察|中外運角逐海外倉

观点指数研究院

2025-03-07 17:52

  • 中國外運的海外倉布局更加強調全鍊路服務能力,前置倉只是其網絡中的關鍵節點。

    觀點指數(GDIRI) 3月4日市場消息稱,圓通蛟龍集團與中國外運于近日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将圍繞跨境物流、航空貨運、聯合創新及海外布局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提升全球服務能力,助力産業鍊、供應鍊安全穩定,服務中國企業實現全球化布局。

    目前海外倉呈現全球大幅擴張的趨勢,據商務部2024年6月的數據初步統計,全國跨境電商主體已超12萬家,跨境電商産業園區超1000個,建設海外倉超2500個、面積超3000萬平方米,其中專注于服務跨境電商的海外倉超1800個,面積超2200萬平方米。

    而根據中國外運2024年半年報,其電商業務包括跨境電商物流、物流電商平台和物流裝備共享平台。中國外運對跨境電商物流業務的解釋主要是為了滿足跨境電商客戶的物流需求,通過整合國内端、幹線和海外端資源進行標準化産品的開發和設計,而推出中亞方向的「中速卡航」整車及拼車産品,服務範圍除了涵蓋上門攬收、末端配送等配送服務外,同樣涵蓋國内(保稅)倉庫管理、海外倉管理等。

    觀點指數了解到,中外運的海外倉儲更多是在目的國出口口岸城市(如韓國仁川、迪拜等)配置前置倉,銷售前批量備貨,下單後即時處理;同時,應用“BC同倉”模式,通過優化庫存管理,降低調撥成本,提高物流時效。

    2024年上半年,中外運電商業務的對外營業額為61.2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72%,主要是因為空運運價上漲及跨境電商物流業務量增加,而截止至2025年1月9日,中外運在投資者關繫活動表中表示,目前中國外運的自有海外網絡已覆蓋43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擁有68個自營網點,為客戶提供通達全球的物流服務。海外倉儲資源方面,公司在東南亞、中東、歐亞絲路區域擁有約40萬平米的自有倉庫。

    此外,中外運還表示,未來並購目標将聚焦東南亞、拉美等地區,主要關注可以對公司海外端網絡形成有效補充、增強海外屬地運營能力的標的。但兼並收購取決于市場情況、談判進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外運的海外倉布局更加強調全鍊路服務能力,前置倉只是作為其網絡中的關鍵節點。

    如在國内設置跨境電商頭部城市配置前置倉,為電商平台商家提供集運、拼箱等業務,並通過跨境電商監管中心與碼頭、機場及海關密切配合,持續優化交貨和發運時效。設置海外前置倉,則是為了協同清關行,保障交付環節,二者聯動提升清關與配送的時效。

    此外,前文所提及的“BC同倉”模式是指将品牌商(B端)和消費者(C端)的庫存合並管理,實現庫存共享的一種供應鍊管理策略。據中外運表示,通過為客戶實現“科技+BC同倉”全渠道合作,把其中的物流環節減少,降低了10%-30%的成本,且自動化技術使得倉儲密度提升了3倍以上,人效提高了30%。

    觀點指數認為,中外運的海外倉模式與菜鳥海外倉的模式有所區别,後者布局會更加關注與阿里巴巴電商平台(如AliExpress、Lazada等)的生态協同,前置倉直接服務于平台賣家的訂單履約需求。此前菜鳥推出的優選倉模式就是前置倉的一種,通過智能線路的匹配提升履約時效,從而節省倉租和人力成本。

    中外運則在多式聯運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運輸模式。據其披露,中韓多式聯運(威海—仁川)整車運輸模式,采用整車運輸全程不換裝、滾裝上下船的方式,提速近5小時、降低物流成本約30%。這一模式服務于東北亞乃至全球跨境電商客戶,截止至2024年11月21日,已發運93.5噸電商貨物出口,促進海空聯運貨量迅猛攀升,帶動出口貨量共計1900余噸。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吳丹怡    

    審校:陳朗洲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