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墜崖是貨币政策之過?

观点网

2016-08-19 10:17

  • 銀行貸款再次出現斷崖式下跌,除了房貸外銀行業在七月份出現淨回籠狀況,這在歷史上極其罕見。

    七月份全中國的銀行總共新借出4636億元,同比少增1.01億元,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加4773億。數據一公布,市場大嘩。銀行貸款再次出現斷崖式下跌,除了房貸外銀行業在七月份出現淨回籠狀況,這在歷史上極其罕見。

    七月通常是企業貸款的小月,承兌票據業務因為受到監管收縮而陷于停滞,去年巨額股市貸款又造成了一個龐大的基數,所以七月份數據有一定的失真,不可完全當真。但是這組數據的确反映出中國經濟目前的問題,值得探究。

    有效貸款需求才是問題。今年以來,雖然政策意向有過大的波動,中國人民銀行的總體政策口徑是偏松的,問題出在貸款市場,而不在央行政策。1)讓銀行有足夠信心放貸的項目越來越少。民營企業見不到盈利,國有企業和地方平台彌漫着不作為情緒,銀行找到高質量借貸客戶越來越難。2)經濟下行、産能過剩之下,銀行對實業投資尤其是制造業投資十分審慎,這是銀行的條件反射,是市場行為。這兩點的共同之處,就是借款需求萎縮,直接影響銀行貸款數據。

    其實近來人民銀行做了很多事情,只是政策重點放在流動性管理上,而非傳統的利率、準備金率管理上。例如,債市利率持續大幅下降,近期發債的利率水平已經低過銀行貸款利率,大型國企的資金成本大幅下降,甚至民企集資的利率也不像三年前那麼瘋狂了。同時央行的貨币政策,越來越受到匯率的掣肘,象征意義大一點的利率、存準率一動便可能觸發本币貶值壓力,加速資本外逃。所以央行着重流動性的數量管理多過資金價格管理。

    但是這些並不能解開實體經濟中困局的核心--投資意欲低下。經濟活動不景,借貸需求自然弱,央行再灌水,也是流向金融資産,而非實體經濟,不僅幫不上經濟的忙,反而在制造潛在的金融風險。發改委某部門建議“擇機進一步實施降息降準”,在筆者看來,是官員們的傳統思維模式,卻非刺激投資的良方。

    本屆政府的經濟政策始終以貨币政策作主打,财政擴張幾乎消失,國企改革雷聲大雨點小,鋼鐵廠關了沒有三個月又開工了,新型城鎮化已經不提了,政策舞台上來來回回都是中國人民銀行的舞姿。在經濟下行周期中實施逆周期貨币政策無可厚非,但是政策擴張的乘數效應日漸低下,對實體經濟幫助不大。七月信貸數據反映出的正是這種尴尬--企業和銀行對貸款都沒有積極性,剩下央行用盡洪荒之力。讓中國經濟重新走上自主擴張之路,必須重新燃起民間投資熱情,在于開放利潤頗豐的高端服務業,在于允許不同背景企業在競争中成長。有了新的投資標的,借款需求自然産生。

    陶冬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

    撰文:陶冬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金融

    政策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