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新冠肺炎疫情推動中國新一輪産業數字化變革

观点网

2020-03-07 21:11

  • 無人零售、數字營銷、智能城市等新興業态蓬勃涌現,為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破繭重生、求新謀變創造了積極條件。

    沈建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席卷全球,在對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治理帶來短期沖擊的同時,也為各産業和全社會加速數字化轉型制造特殊契機,為市場生态長期變革埋下深刻伏筆。

    當前,疫情防控已進入關鍵時期,新興數字科技手段在強化社會公共安全保障、完善醫療救治體繫、健全物資保障體繫、助力社會生産有序恢復等各領域的巨大應用價值得以凸顯,引發各界對數字科技與實體産業、居民生活融合發展前景的廣泛關注與持續熱議。

    疫情發生後,傳統零售、餐飲、酒店、娛樂、交通、旅遊、教育等線下場景幾乎全面停滞,部分線上需求"爆發式增長",線下服務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進程加速前進。抗疫期間,"非接觸式"交易和服務新業态異軍突起,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鍊等前沿科技應用在醫療診斷、遠程配送、便民服務等領域多點開花,成為"科技戰疫"和穩增長、保民生的關鍵支撐。無人零售、數字營銷、智能城市等新興業态蓬勃涌現,為"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破繭重生、求新謀變創造了積極條件。

    疫情倒逼新技術加速落地

    數字科技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未來幾年将是我國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大規模部署的關鍵時期,在市場驅動與政策支持的雙重利好下,數字科技不僅将成為"抗疫神器",還将持續快速發展,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國家現代化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創造新優勢、打造新動能。

    "抗疫"為中國企業技術發展帶來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時強調,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工信部辦公廳下發《關于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強調充分運用數字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工作。可以預期,數字科技将在疫情監測、診斷治療、資源調配各節點進一步發揮其獨特優勢,並為中國企業的技術發展與創新應用提供更多機遇。

    數字科技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科技水平飛速發展的今天,無人機、智能機器人等越來越多的"黑科技"正在加入"抗疫"大軍,不斷注入硬核力量。其中,大數據分析支撐服務疫情态勢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對流動人員的疫情監測、精準施策;5G應用加快落地,5G+紅外測溫、5G+送貨機器人、5G+清潔機器人等已活躍在疫情防控的各個場景;人工智能技術幫助醫療機構提高診療水平和效果,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區塊鍊促動公益慈善更加透明,憑借信息公開、不可篡改等特性可以确保慈善組織的财務數據真實,有利于化解因信息披露不足而導致的信任問題和矛盾糾紛,保證疫情防控和社會運行安定有序。

    疫情刺激新業态創新發展

    此次疫情暴露出部分行業和企業過度依賴線下服務模式的局限性、敏感性和脆弱性,激勵更多市場主體塑造線上化、數字化服務能力。疫情在一定時期内的持續發展,深刻改變存量經濟業态,帶動在線娛樂、在線教育、在線辦公、遠程醫療、生鮮電商等新模式不斷涌現和快速騰躍。在疫情逐步解除和社會生産恢復正常後,教育、醫療、企業辦公等龐大的在線化市場需求持續激活,有望誕生"超級應用",並為相關領域的數字科技創新帶來新機會。

    在消費行業,社區零售和"無接觸零售"迎風口。"民以食為天",在線下商超、餐飲面臨停業或超低客流的同時,社區零售、生鮮電商卻呈現高增長的可喜局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社區零售迎來替代大型商超與中小電商的行業風口。與此同時,在對"無接觸零售"的理念響應下,無人貨架、無人超市、智能取餐櫃、智能快遞櫃等無人零售模式再次火爆,直播電商為傳統行業營銷模式轉型、"去庫存"銷售等帶來轉機。

    在金融科技行業,"智能化"服務需求激增。受疫情影響,不少金融機構的傳統營銷和服務渠道失速、失能,對線上獲客、數字營銷、智能風控、智能客服等線上化、智能化服務需求噴發。科技公司助力傳統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将大幅度提速,通過将數字營銷、智能風控等能力以及多樣化業務場景整合輸出,為金融機構打造技術中台、數據中台、業務中台、移動中台、開放平台等核心能力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在消費金融行業,線上場景業務集中"爆發"。在疫情影響下,部分消費金融機構面臨較大生存壓力,貸款需求減少,資産質量下滑,原有的線下實體消費、服務類消費等優勢場景短期面臨較大挑戰。部分消費金融公司嘗試線上化運作,推動線下場景線上化遷移,生鮮電商、在線教育、線上醫療等優質線上場景集中爆發。部分生鮮電商等也在通過跨界消費金融實現業務突圍,通過深度運營疫情期間積累的用戶資源,獲取流量紅利,布局新的業務闆塊和機會。

    在支付行業,無接觸支付需求激增。疫情影響下,線下支付急劇下滑,線上交易上升,"線下需求通過線上來滿足"成為行業趨勢。"非接觸"支付成為防止新冠肺炎病毒附着在服務體進行人際傳播的重要剛需,"自助收銀"設備還能有效緩解超市排隊壓力,減少人員聚集。可以預見,伴随"復工潮"到來,線下場景對"無接觸支付"的需求将迎來新的高潮。

    在智能城市領域,"交通、醫療、政務"三位一體化發展。智能城市在處理突發事件中的作用不可或缺,此次疫情尤其反映出在交通、醫療、政務三位一體式建立城市的應急指揮調度繫統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從中長期看,數字孿生城市将有效提升科學決策、協同控制的能力,更好地應對突發性事件。智能城市的建設需要有硬核的技術來武裝,更需要在明晰的頂層設計框架下,實現多方數據融合,最終實現政府、企業、市民各主體有效協同。在當前的智能城市建設中,線下業務線上化已非常成熟,但城市治理距離繫統化、智能化目標仍有很大差距,數字科技應用轉化還在路上。

    在營銷行業,線下營銷全面線上化。疫情之下,傳統線下營銷弱點充分暴露,面向線上服務行業的低成本、高效率、大影響力的社群營銷、直播營銷、内容營銷、公益營銷等數字化營銷模式再迎新機會。在線下營銷全面轉線上過程中,流量争奪将更趨激烈,"雲購物"、"網上逛街"成為消費的主要方式,"直播帶貨"走熱市場,全行業線上化步伐陡然加快。

    互聯網企業抗疫顯"硬核"力量

    應當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客觀上刺激新市場、新業态的創新發展,将為中國經濟中長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源泉。其中,互聯網科技企業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既能有效減少人員聚集、交叉感染,利于當期疫情防控,也能滿足政府物資調配、政務服務和教育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将在有效聚合、科學配置各類資源和提升運行效率層面釋放更大空間。

    一是互聯網企業利用大數據整合資源,打通數據孤島。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具備快速高效、靈活便捷等優勢的頭部互聯網機構火力全開,承擔着基礎設施的"硬件"功能,通過提供各類信息服務、産品服務、協調各類資源、提供大數據、算法支持等,用互聯網的方式和手段發揮着支援前線、後勤保障、服務民生等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還通過大數據挖掘打通數據孤島,為公衆提供針對疫情的決策參考,加強權威疫情信息發布和科學防疫知識普及。生鮮電商、外賣、快遞平台堅持運營,有力保障了醫護人員以及普通民衆的日常生活需求。

    二是互聯網企業提供線上醫療服務緩解醫護壓力。疫情帶來了對于線上診療咨詢的大量需求,互聯網醫療可以快速增加醫療資源供給、有效分級診療、避免交叉感染、減少患者家庭及社會恐慌。在各大互聯網巨頭助力下,以線上診療、處方流轉和保險支付為核心的互聯網醫療認知程度和認可度大大提升。以京東健康在線問診平台為例,日均接診超過10萬人次,幫助大量普通用戶安全便捷地獲取專業的問診服務。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有助于培養患者的線上問診習慣,推動互聯網醫療行業加大市場滲透、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是互聯網企業提供"資金+技術",展現使命與擔當。面對疫情來襲,以京東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充分發揮自身平台、技術、數據等核心優勢,盡己所能,齊心抗疫,展現出巨大的社會正能量。疫情期間,京東集團不僅投入數億元以物資捐贈、湖北運力支持和民生保障等方式支援抗"疫"一線,還調動全集團的技術體繫,全面開放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能力,緊急研發了十幾項應急防疫技術方案,並快速部署到疫情防控一線,為政府部門、衛生部門以及園區、社區等提供戰疫助力。同時,京東還在為小微企業夥伴提出息費減免和延遲還款政策,並為他們提供精準幫扶,通過"資金+技術"支持、線上營銷解決方案等幫助小微企業走出短期困境。

    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雖然給我國經濟運行帶來了明顯影響,但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與潛力突出、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善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科技手段,不僅有助于統籌做好當前的疫情防控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工作,為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和精準施策手段,還有助于"化危為機",促動産業升級,擴大有效需求,保障民生托底,為達成今年和今後更長時期内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有利條件。互聯網和數字科技企業努力提升對實體産業和智慧生活的服務水平,将在激發自身核心競争優勢的同時,在助力國家治理體繫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扮演更加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

    沈建光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 觀點地産新媒體專欄作者

    撰文:沈建光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