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三季度消費可能出現報復性反彈

观点网

2020-04-09 01:31

  •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解禁,消費在二季度已逐步具備一定恢復條件,而三季度開始可能出現報復性反彈,建議将“消費券”的使用期限向二季度末之前的這一段時期傾斜。

    沈建光 為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行業發展壓力,引導和擴大居民消費,刺激經濟復蘇,自3月份以來,全國共有30多個城市宣布發放消費券。其中,廣東省已經有深圳、佛山、珠海、江門相繼跟進發券。沈建光博士近期接受了《南方日報》采訪,就疫情沖擊下如何用好“消費券”表達觀點。

    沈建光認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解禁,消費在二季度已逐步具備一定恢復條件,而三季度開始可能出現報復性反彈,建議将“消費券”的使用期限向二季度末之前的這一段時期傾斜。

    4月7日,南方日報發布《沈建光:二季度是投放“消費券”的最好時間窗口》一文,詳解“消費券”的使用問題。

    以下為全文:

    中國财政逆周期調節空間更大

    南方日報:目前疫情防控趨勢日漸向好,企業正在争分奪秒搶復工復産。您如何看疫情對于經濟帶來的影響?應對疫情沖擊,政策如何發揮逆周期的效果?

    沈建光:3月伴随着疫情有所控制,復工復産活動加快,但整體來看,預計一季度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展望全年,雖然國内經濟會有所恢復,但考慮到海外疫情還未得到有效控制,全球貿易、旅遊、商務交流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也會讓全年經濟增長承壓。

    面對這種情勢,宏觀政策多重發力。我認為,應對短期疫情沖擊,重要的是采取必要配套社會公共政策、财政貨币政策,以及時纾困,防範因金融資産恐慌性抛售造成流動性危機,防範企業停工造成結構性失業加劇,居民收入下滑,進而拖累消費和投資。具體來看:

    第一,發揮積極财政作用,提高赤字率。危機之下,财政政策的作用不容忽視。美國已經推出2萬億美元緊急經濟救助計劃,德國亦推出7500億歐元财政刺激計劃。相對于歐美,中國的财政空間更大,應允許财政赤字明顯擴大。同時,當前全球避險情緒高漲、人民币資産吸引力較強,可考慮發行一定量的特别國債。另外,考量央地分擔機制,亦可考慮通過轉移支付等方式支援地方重點支出。

    第二,貨币方面,大幅降準降息的空間仍在。目前中國的利率和準備金率在世界主要國家中仍屬較高水平,疫情沖擊下,國外主要央行集體量價寬松,令中國的貨币政策空間進一步擴大。考慮到銀行負債端壓力不斷積累,存款基準利率下調也是可能的政策選擇。

    第三,擴大“消費券”“現金券”使用範圍。從傳導機制的特點來看,相對于傳統需求管理政策,“消費券”目的更明确、作用更直接,同時乘數效應也更大,往往能取到不錯的效果。當然,如果考慮到失業人群與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有針對性地發放“現金券”也可以作為政策選項。

    第四,積極發揮基建投資的托底作用,新老基建並舉。基建對于托底當下中國經濟至關重要,一是推動因疫情耽誤的存量項目盡快復工復産、補齊進度;二是加快推動規劃一批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繫的基建項目;三是重點加快投資回報率較高、可為未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奠定基礎的“新基建”領域投資;四是繼續大力彌補傳統領域的不足,加大在交通運輸、冷鍊物流、生态環保、農業農村等方面的投資力度。

    第五,繼續降低社保費率,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疫情期間,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密集出台政策為企業減輕負擔。我建議,進一步降低社保費率,在更長的時期内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增加居民當期可支配收入、擡升居民消費意願,企業經營狀況改善也會帶動其自身的消費性支出。

    第六,在“房住不炒”基調長期不變的情況下,可優先考慮解決首套剛需購房需求,以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等方式,釋放部分消費潛力,穩定投資。同時,推動房地産長效機制,特别是推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大供給,保證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應針對性用好“消費券”

    南方日報:從近期以來,國家各部委接連出台政策、釋放信号,将擴大消費作為對沖疫情影響的重要着力點之一。在消費復蘇方面,我們有哪些可行辦法?

    沈建光:消費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一直是拉動經濟的重要引擎。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2萬億元,同比增長8%,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57.8%,拉動GDP增長3.5個百分點,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所以,穩經濟就要穩消費。此次疫情對消費産生了重大不利影響。根據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1-2月名義社零同比下滑20.5%。因此,我建議,為提振消費,可以考慮将“消費券”作為中國經濟刺激政策的選項之一。當然,也要對政策的實施方向、範圍與細節進行合理設計,對其實際效果、可能造成的财政壓力等副作用進行謹慎評估。具體而言,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從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實際情況出發。“消費券”政策應配合加快推動復工復産,否則實際效果必然受限。當前供給側的沖擊恐怕更大,且仍将持續一段時間,這意味着單純依靠“消費券”政策是不夠的,提振需求之外,供給側也應當跟上。如不顧供給側的情況而發放“消費券”,理論上存在産生需求拉動型通脹的風險。

    二是“消費券”政策的設計不應忽視對實施細節的考量。需要指出,“消費券”政策發揮作用的關鍵在于其能夠真正被用于消費,而非其他用途。如1999年日本的“地域振興券”因有些地方印制得過于精美,造成民衆争相收集而不拿去消費,反而變相增加了居民儲蓄。

    三是全面派發“消費券”不現實,應關注特定地區、特定行業、特定人群。“消費券”的發放規模應考慮财政的承受能力,避免過度透支。例如,應考慮向重點地區(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的特定人群(如中低收入與收入不穩定人群)傾斜;應分情況、分階段有針對性地鼓勵重點産品消費,例如,疫情有效控制之前,防控措施使餐飲、旅遊等很大程度上不存在消費條件,而生活必需品、家電、汽車和線上零售相關品類可能是較好的刺激點。

    四是财政分擔機制也有待明确。發放“消費券”将不得不靠财政承擔,财政出資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如何分配值得探讨。當前減稅、基建、債務等問題已經對地方政府财政帶來較大約束。在地方财政面臨較大壓力的情況下,最終可能不得不由中央财政承擔部分“消費券”的補貼。壓力之下,中央财政對地方财政的困難要有準備和安排。

    消費券的使用要兼顧穩增長和保民生

    南方日報:短短一個多月,全國17個省份30多個城市公布将向市民發放“消費券”。應該如何用好“消費券”刺激消費?

    沈建光:從傳導機制的特點來看,“消費券”相對于傳統需求管理政策,其目的更明确、作用更直接,這一點滿足當前中國的實際需求。當然,“消費券”政策也可能帶來副作用,市場往往擔心透支未來消費;但就中國内地而言,對這一點尚不必過于擔心。原因在于,疫情沖擊之下,中國當前消費需求的下降並非居民的主動選擇,而是防控要求之下的無奈之舉,疫情期間的大量消費需求實際上是被隐藏或壓縮的;盡管大量服務消費需求(如餐飲、旅遊、文娛等)可能就此沉沒,但隐藏的部分實物消費需求卻可以被重新激發和挖掘,如家電、汽車、服裝等品類,可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居民未來消費的透支。具體而言,建議:

    一是合理設定“消費券”的使用期限和發放時間。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解禁,消費在二季度已逐步具備一定恢復條件,而三季度開始可能出現報復性反彈。原則上我們建議将“消費券”的使用期限向二季度末之前的這一段時期傾斜。

    二是“消費券”的種類設計和發放範圍應兼顧穩增長和保民生兩個方面,既要考慮照顧餐飲、文娛、旅遊等受沖擊較大的行業,以穩定服務業增長;也要使“消費券”政策能夠發揮一定民生保障作用,重點向困難人群(尤其是疫情)的生活保障需求傾斜。

    三是科學安排“消費券”的發放金額和資金來源。實施“消費券”政策,必然需要地方财政付出“真金白銀”,财政收支狀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地方政府的實施能力。這要求地方政府謹慎評估其财政承受能力,根據當地經濟恢復的實際需要,合理安排“消費券”的發放金額。

    四是中央應協調好财政分擔機制,對重點地區給予支持。需要中央層面進一步協調好央地财政的分擔機制,對重點省份和地區給予必要的财政支持,以突破地方财政的限制。

    除建議地方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消費券”政策之外,當期也有必要在全國層面再次針對家電、汽車等大件耐用品制定專門的消費提振政策。

    廣東可在5、6月份加大“消費券”投放

    南方日報:對于廣東來說,在消費復蘇方面可以采取哪些舉措?

    沈建光:應對疫情沖擊,未來首要任務仍然是做好疫情的防範與控制,盡量縮短疫情沖擊的時間。另外,采取必要配套社會公共政策、财政貨币政策,以及時纾困,防範因金融資産的恐慌性抛售造成的流動性危機、防範企業生産停工造成的結構性失業攀升、收入下滑進而拖累消費、投資等連鎖反應。

    針對消費復蘇方面,仍建議可以針對大量消費者發消費券,尤其5、6月份如果疫情進一步受控且沒有反彈,市場消費行為進一步恢復的情況下,可以發消費券。

    同時,廣東應該加大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數字經濟,引領消費升級,比如發力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線上看房、在線娛樂等,激發了新一波消費需求。

    南方日報:如何發揮消費信貸支持新型消費和消費復蘇?

    沈建光:本輪疫情沖擊下,國内消費業态呈現更多新的變化趨勢,其中一大亮點是線上線下密切融合的新消費模式蓬勃發展,線上零售、醫療和教育等場景異常火爆,為消費信貸提供更多場景化的服務機會;與此同時,消費金融行業加速業績分化,過度依賴線下場景和缺乏核心風控能力的部分機構經營壓力加大,市場面臨新一輪整合。我認為,未來應該發揮好數字科技企業消費金融支持的作用,利用技術優勢,借助大數據、區塊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應用,做好風險定價、實時風控等,發揮消費信貸支持新型消費和消費復蘇。

    沈建光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 觀點地産新媒體專欄作者

    撰文:沈建光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

    宏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