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透露的四大信号

观点网

2020-05-18 18:05

  •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是中央的戰略部署,是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

    沈建光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四大核心金融監管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堅持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部署,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進一步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深化内地與港澳金融合作,加大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力度,提升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持引領作用,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經濟衰退已成定局、中美脫鈎論盛行的當下,顯示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毫不動搖。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也對城市群的發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義。《意見》的發布,将推動大灣區在金融領域實現進一步開放,助推大灣區成長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成為中國最具開放活力的地區之一。

    在筆者看來,《意見》的發布發出了四大信号,一是在逆境中堅持對外開放,迎接内外挑戰,二是中國資本項開放又進一步,三是粵港澳經濟發展迎來重大利好,四是推動廣東成為新一輪開放的橋頭堡。

    信号一:逆境中堅持對外開放迎接内外挑戰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果,在生産和投資的帶動下,中國經濟正逐步復蘇。但考慮到海外經濟深陷泥潭抑制出口、部分防控舉措限制消費增長以及疫情反彈的風險未消,接下來的國内經濟恢復之路絕非坦途。與此同時,外部政治環境依然復雜多變。1月中美兩國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但新冠疫情的爆發以及即将到來的美國大選,無疑對協議履行以及兩國關繫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回顧歷史,中國經濟發展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曾幾度面臨外部沖擊,但最終還是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态勢。這其中的關鍵在于,無論遇到何種困難,中國都矢志不渝地堅持改革開放。2008年的金融危機曾給中國經濟帶來重創,經濟增速從2007年14.2%的水平一路下滑至2009年最低時的6.4%。彼時我國不但沒有停止反而加快了對外開放的腳步,抓住機遇開拓國際市場、獲取先進技術、吸引高端人才,結果全球競争力不僅沒有被削弱、反而大大增強,國際影響力也得到明顯提升。

    回到當下,在國内經濟形勢、國際政治環境的雙重壓力下,堅持改革開放仍然是是最重要的應對策略。面對美國越來越濃厚的保護主義傾向,中國始終堅持合作而不是對抗,開放而不是封閉,在金融領域不斷擴大開放新空間。《意見》明确提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提升本外币兌換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深化内地與港澳金融合作,推進粵港澳資金融通渠道多元化,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這些舉措釋放出了進一步減少外商投資限制、加大資本項目開放程度的重要信号,是對逆全球化思潮的一個反擊。正如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所說,《意見》的發布顯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並未因疫情的影響而放緩,彰顯了我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鮮明态度和決心。

    今年以來,國際資本市場出現劇烈波動,美股道瓊斯指數在2月20日-3月21日一個月的時間内暴跌超過11000點,美元指數在3月9日-3月19日之間急劇拉升超過10%,NYMEX原油價格從1月初最高超過65美元一直跌到4月中旬最低不足10美元,美國原油期貨WTI甚至跌入負值。在疫情大流行疊加國際金融市場動蕩情況下,中國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平台推出繫列重大政策,向全世界發出了金融體繫開放的大門将越開越大的重大信号。

    信号二:中國資本項開放又進一步

    疫情蔓延給國際經濟帶來沉重打擊,多國封國封城給國際經貿往來造成負面影響。在此環境下,中國4月份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8.6%,4月末外匯儲備環比增加308億美元,這些都反映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吸引力。《意見》在人民币國際化、港澳與内地相互開放、促進跨境資本流動等方面出台了一繫列舉措,順應了中國資本項開放的現實需要,顯示出中國資本項開放又進一步。

    穩步推進人民币國際化是《意見》的重要政策指向,並在人民币境外流通、清算、兌換等方面推出了多項政策措施:支持粵港澳三地機構合作設立人民币海外投貸基金,支持港澳保險公司依法取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逐步開放港澳人民币清算行參與内地銀行間拆借市場,推動人民币在粵港澳大灣區跨境便利流通和兌換,支持澳門建設成為葡語國家人民币清算中心等。

    《意見》積極促進港澳與内地互相開放,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意見》一方面支持港澳深度融入國家金融改革開放格局,另一方面鼓勵内地投資者參與港澳資本市場。例如,既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内地居民通過港澳銀行購買港澳銀行銷售理财産品,也支持港澳居民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内地銀行購買内地銀行銷售的理财産品。

    《意見》積極促進跨境資金流動,提升本外币兌換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例如在粵港澳大灣區内地開展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進一步便利跨國企業集團在境内外成員之間進行本外币資金余缺調劑和歸集,在資金池内實現本外币按需兌換,對跨境資金池業務實行宏觀審慎管理。同時對已經落地的“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安排進行優化完善,特别提出要适時研究擴展至“南向通”。《意見》同時就可能出現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強調根據收支形勢适時逆周期調節。

    信号三:粵港澳經濟發展迎來重大利好

    粵港澳三地各有特點,《意見》推出的繫列政策措施,立足大灣區發展,打響了落地實施的信号槍,有利于充分發揮香港、澳門作為自由開放經濟體和廣東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優勢,對三地金融開放發展構成重大利好。

    廣東處于中國開放前沿,《意見》實施有利于推動廣東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引領全國開放。《意見》給出了深化金融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擴大了在粵港澳大灣區内地外資金融機構“引進來”的範圍和持股比例,包括但不限于外資銀行、金融資産投資公司、理财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險集團、再保險機構、保險代理和保險公估公司等;持股比例也充分體現了深化開放的态度,既可以是外資控股,又可以是不設外資持股上限。《意見》還要求加強科技創新金融服務、並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有利于促進廣東金融科技、産業科技的快速發展,當然也是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定位的題中之義。

    香港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盡管過去一年亂港事件擾亂秩序,但《意見》仍然提出支持鞏固和發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調了香港“在金融領域的引領帶動作用”,幫助其在國際資産管理中心、風險管理中心、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台建設方面持續發力。此外,澳門作為大灣區三角的另一極,是我國向葡語國家開放的“門戶”,《意見》将澳門定位成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台,承接中國與葡語國家的金融合作服務。

    信号四:推動廣東成為新一輪開放的橋頭堡

    廣東在推進形成金融全面開放格局中始終走在全國前列,特别是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自貿區建設,金融開放力度前所未有。目前,共有187家港澳資金融機構入駐廣東,其中港資銀行營業機構實現廣東地市級全覆蓋;人民币已經成為粵港澳跨境收支第二大結算貨币;廣東在香港上市的企業達到257家,全國第一。2019年,粵澳首次共同成立首期200億元人民币的廣東粵澳合作發展基金落戶橫琴。這些都為廣東拓寬境外融資渠道、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金融條件。

    2019年國家先後出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對廣州和深圳金融業改革開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支持廣州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建設産權、大宗商品區域交易中心,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支持國際金融機構在深圳前海設立分支機構等。本次《意見》延續和拓展了金融業支持廣東開放發展的諸多政策舉措,必将更加有利于廣東提升開放活力,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更大機遇,推動廣東成為新一輪開放的橋頭堡。

    《意見》是對國家戰略中涉及金融業政策的細化落實,同時也是對以往試點政策的進一步明确和推廣,以加快金融開放步伐。以深圳為例,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大力推進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外匯、銀行、保險、基金、支付等金融領域中,已有相當一部分政策得到不同程度的落地實施。例如試點企業資本項目收入支付審核便利化業務,試點QFLP、QDIE業務,開展香港代理見證開立Ⅱ類、Ⅲ類個人銀行結算賬戶試點業務,香港WeChat Pay電子錢包獲批在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等。

    此外,還有一些政策措施政策則正在持續推進,例如銀行向優質中資企業試點開辦駐海外員工薪酬便利化結匯業務,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确定落戶深圳等。開展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等政策也正在積極研究落地。深圳還是金融科技的重要實踐者。2018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鍊平台即在深圳上線,成功實現供應鍊應收賬款多級融資、跨境融資、國際貿易賬款監管、對外支付稅務備案表等多項業務上鍊運行。随着《意見》推出的諸多金融開放政策加速落地,未來的深圳将為中國金融開放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開放經驗。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是中央的戰略部署,是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将會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經濟發展。在今年兩會前夕發布《意見》,正是發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信号,誠如大灣區發展規劃所提出的,為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争力不斷增強提供有力支撐。筆者确信,在《意見》發布之後,粵港澳灣區的金融發展、科技進步、産業變革、城市協同都将随之再上新台階。

    沈建光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數科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 觀點地産新媒體專欄作者

    撰文:沈建光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