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從兩千家A股企業季報看疫情沖擊

观点网

2020-05-27 00:34

  • 疫情對企業造成的實際沖擊到底有多大,當前政策應該如何應對?

    沈建光 今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導致中國經濟遭遇休克式下滑,一季度GDP驟降至-6.8%,前所未有的供給側沖擊給廣大市場主體、尤其民營及中小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生存挑戰。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确提出“六保”,其中“保居民就業”居于首要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确“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盡力幫助企業特别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

    疫情對企業造成的實際沖擊到底有多大,當前政策應該如何應對?筆者基于2308家A股民營上市公司最新公布的2020年一季度财報數據,設計並分析民營中小企業的經營、盈利和償債方面的重點指標,就疫情對企業經營發展和銀行不良貸款的沖擊做了跟蹤測算,並提出了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1、企業經營情況和盈利水平顯著惡化

    生産“休克”導致企業經營規模和收入大幅收縮。以2020年一季報計算,樣本企業報告期内總和營業收入同比增速約為-8.6%,而過去5年的復合增長率超過18%。營業收入與生産經營規模變化直接相關,營業收入的大幅下滑表明疫情期間民營中小企業的生産經營大幅收縮。分行業來看,各個行業的營業收入變化與疫情期間的停工停産表現了較高的一致性。按照申萬一級分類,除農林牧漁、食品飲料、電子、房地産、綜合等少數行業之外,多數行業呈現負增長态勢。其中,休閑服務受沖擊最大,一季度營收同比下滑超過50%,交通運輸、紡織服裝、汽車、建築裝飾、家用電器等行業的跌幅也較大。

    盈利水平的惡化程度更為明顯。2020年一季度全部樣本企業總和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28.7%;分行業來看,農林牧漁受益于疫情期間的必需品需求,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其余除電子和綜合以外,所有行業均為負增長,休閑服務同樣受沖擊最大,一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超過140%,交通運輸、紡織服裝、汽車、建築裝飾、商業貿易等跌幅均超過70%。

    國有企業的收入與盈利變化也印證了疫情的巨大沖擊。2020年一季度,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11.7%,利潤總額同比下降59.7%。但到4月份,随着復工復産的推進,1-4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同比降幅收窄到9.2%,但利潤總額的降幅還在拉大,同比下降63.0%。其中,中央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53.1%,較一季度降幅增加了4個百分點,地方國有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高達85.5%,降幅較一季度收窄0.8個百分點。

    2、盈利下滑導致部分企業暴露償債風險

    疫情沖擊下企業的償債能力快速下降。一季度随着樣本企業的盈利下滑,上市民營中小企業的利息保障倍數從2018年和2019年的5.18、5.11倍,驟降至2.88倍,企業的潛在違約風險明顯擡升。其中,處于虧損狀态導致利率保障倍數為負值的樣本企業占比超過40%,利率保障倍數低于1倍的超過半數。

    各個行業的償債能力降幅與疫情沖擊大小基本一致。分行業來看,除食品飲料、農林牧漁、醫藥生物、家用電器等行業的償付安全邊際仍然較高外,其他多數行業的利息保障倍數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休閑服務、建築裝飾、交通運輸、商業貿易等風險敞口較大。例如,休閑服務行業樣本企業的總和利息保障倍數為-1.63,超過77%的樣本企業處于虧損狀态。

    3、廣大中小微企業的情況更加嚴峻

    本次評估分析的對象是A股民營上市公司,是民營企業中經營發展的佼佼者,代表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最高水平。相對而言,在新三闆挂牌的民營企業以及廣大未能在公開市場融資的中小微企業群體,風險抵禦能力更弱,受到的沖擊可能更大,所處的情形将更加嚴峻。

    疫情爆發之初,筆者曾利用2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近8000家新三闆挂牌企業近五年的财務數據,對疫情沖擊下的經營壓力、償債壓力進行了壓力測試和比較分析。當時的研究發現,若疫情導致“停工停産3個月”,則3個月的固定成本支出将使A股民營上市公司年度淨利潤分别下滑30%,而新三闆挂牌民營企業的下降幅度高達50%左右;與此同時,A股民營上市公司的利息費用保障倍數将會下降至3.5,而新三闆挂牌民營企業會下降至更低的1.8。由此推測,廣大中小微企業盈利下滑程度可能更加明顯,面臨的債務償還壓力可能更加。這應該也高層強調一定要“幫助企業特别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背後的原因所在。

    4、高度警惕後續銀行不良率的上升

    企業負債與銀行信貸是一體兩面,企業的經營壓力和償債風險将最終反映在銀行業機構的不良率上。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1%,增長幅度有限,較上季末僅增加0.05個百分點。考慮到為應對疫情和為企業纾困,前期銀行大量延遲了企業特别是中小企業還本付息的期限(根據銀保監會最新披露數據,截至4月末銀行機構已對超過1.2萬億元中小微企業貸款本息實行延期),當前的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可能尚未完全反映企業的違約狀态。

    筆者針對所有上市民營企業近似計算了銀行的“隐含不良貸款率”(EBIT為負或小于利息支出企業的負債之和/全部企業負債之和),來分析銀行不良率的後續變化。“隐含不良貸款率”由IMF本世紀初提出,在預測銀行不良率變化上具有較好的前瞻性。相對于一季度銀行不良率的變化,“隐含不良貸款率”出現了更大幅度的上升,提示應高度關注企業償債壓力加大向銀行業不良貸款轉化的風險。

    5、守住企業生命線需要貨币、監管、财政政策協同發力

    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長期來看需要通過深化改革開放來釋放企業活力,當前則應通過貨币政策、财政政策、監管政策“三箭齊發”,全力緩解民營及中小企業的經營壓力和償債壓力,守住生存線。

    一是持續加強對民營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緩解資金鍊壓力。自5月6日國常會以來,決策層多次強調“強化穩企業保就業的金融支持措施”;5月22日《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确了“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的相關措施。鑒于疫情對不同類型、不同行業民營企業經營和償債的沖擊存在差異,應考慮根據不同地區、行業的情況将延長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有針對性地實施到位;同時,推動銀行機構補充資本,利用好相關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滿足中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

    二是加大積極财政政策力度,擴大對民營中小企業的有效需求。随着生産和投資的加速恢復,短期内的真正挑戰,已從經濟“休克”下的供給側沖擊,轉化為有效需求不足。上述背景下,财政政策應當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已經确定上調赤字率至“3.6%以上”、新增專項債3.75萬億並發行1萬億抗疫特别國債,應充分利用好上述舉措增加的地方政府财政空間,加強對中低收入群體和中小微企業的定點幫扶,做好減稅降費、用好消費券、發力新基建,讓資金直接惠企利民。

    三是注重貨币、監管、财政政策的協調配合,提前防範風險。在企業償付能力惡化的背景下,貨币、監管政策可能在未來面臨更大的防風險壓力,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特殊時期不抽貸、斷貸、壓貸,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的同時,也應前瞻性做好撥備和不良貸款處置的政策儲備。此外,财政政策需要重視加大對于政策性融資擔保、金融風險處置等方面的投入,為銀行不良率上升提供必要緩沖。

    沈建光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數科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 觀點地産新媒體專欄作者

    朱太輝 京東數科研究院研究總監

    張曉晨 京東數科研究院研究員

    撰文:沈建光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