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從強勁貿易數據看全球復蘇動能轉換

观点网

2021-04-15 22:58

  • 強勁貿易數據背後已反映了全球經濟復蘇動能的改變,即從疫情控制較好、産業鍊完備的中國經濟拉動轉向更廣泛的復蘇,經濟刺激力度較大、疫苗推進迅速的發達經濟體是推升本輪貿易增長。

    沈建光 3月中國外貿數據較為強勁,以美元計,進出口增速雙雙突破三成,進口表現好于出口,實現“開門紅”。而從更長時間維度來看,疫情以來,中國進出口便表現不俗,是低迷全球貿易下的一抹亮色。

    不過,經過對比,筆者發現,相比于去年中國率先走出疫情,迅速復工復産推升進口,填補全球供應鍊缺口拉動出口的情況有所不同,今年一季度,中國貿易的強勁表現與發達國家大規模經濟刺激密不可分,即海外刺激推升外需,帶動出口,同時海外财政、貨币極度寬松引發輸入性通脹壓力,從價格渠道推高進口漲幅。

    從這個角度來說,強勁貿易數據背後已反映了全球經濟復蘇動能的改變,即從疫情控制較好、産業鍊完備的中國經濟拉動轉向更廣泛的復蘇,經濟刺激力度較大、疫苗推進迅速的發達經濟體是推升本輪貿易增長的重要原因,但相比之下,新興市場國家更為艱難,疫後愈加分化的格局值得關注。

    進口高增背後的通脹壓力

    3月進口超預期,金額創下史上最高,這一方面與國内需求穩步向好,原材料、資本品、中間品進口普遍大漲有關,另一方面,也受到進口價格提升的顯著影響。觀察我們統計的20種主要進口商品,15種商品進口單位價格同比上升,其中糧食、大豆、鐵礦、銅礦、銅材等大宗商品上漲顯著,價格分别提升19.4%、26.2%、78.8%、35.8%和42.3%。海外經濟復蘇、美國強刺激和流動性寬松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普漲,是進口大幅上升的重要因素。與之相互印證的是,先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價格數據顯示,3月PPI環比達到1.6%,為史上最高;PPI同比加速擡升至4.4%,漲幅亦遠超市場預期。

    出口增長動能轉變

    3月中國出口增速30.6%,較1-2月的60.6%明顯放緩,也低于市場預期的35.5%,引發對疫情以來出口高增長可否持續的關注。在我們看來,盡管出口增速有所放緩,但韌性仍然較大。主要體現在:

    第一,30.6%的增速並不低,出口回落主要與基數擾動和今年“就地過年”下出口錯峰有關,即今年“就地過年”安排下,企業将原本安排在3月的生産提前到1、2月,3月出口一定程度上受到拖累。如果剔除這一擾動,從去年5月到今年3月,中國出口增速總體上仍呈現單邊上行趨勢。

    第二,美國引領海外總需求持續復蘇。進入春季,美國一方面加快接種,穩定疫情,另一方面推出1.9萬億刺激方案,現金支付部分(約4100億美元)已經開始發放。在美國拉動下,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持續處于上升通道,3月已經達到55。3月中國出口受益于海外需求擴張,同期韓國、越南出口分别增長16.6%和23.5%,亦是需求復蘇拉動貿易活躍度的體現。

    第三,海外供給側復蘇不均衡,中國出口仍将受倚重。由于疫苗接種進度和财政纾困力度的顯著差别,當前海外復蘇呈現出美國領先歐日、發達經濟體領先新興經濟體的特點。在新興經濟體生産、發達經濟體消費的大格局下,海外産能仍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出口。最明顯的例子莫過于墨西哥與美國的生産-消費關繫。作為美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國,墨西哥經濟在疫情中陷入嚴重衰退,其恢復速度在新興經濟體中至今處于滞後地位,難以滿足美國需求。因此,美國供需缺口在很大程度上仍需中國填補。

    第四,中國出口品類結構更加均衡。3月部分防疫物資品類增速開始放緩,但地産相關商品(家具+48.9%、家電+83.6%、燈具+52.1%)增速較為強勁,而手機、箱包、服裝、鞋靴等在疫情期間出口下滑嚴重的品類3月也取得兩位數反彈。顯示伴随着疫情緩解,中國出口正在由防疫需求推動向疫後外需增加拉動的居家類、消費品出口轉變。

    綜上,我們認為,3月進出口高增長與發達國家大規模經濟刺激推升外需、輸入性通脹壓力上漲有關。進入二季度,受基數影響,出口增速或有所放緩,但考慮到發達國家更加廣泛的需求,中國出口仍将有所支撐,且從疫情和房地産相關産品推升轉為高質量、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商品。透過強勁貿易數據,全球復蘇動能的改變,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復蘇分化格局,反而更加值得關注。

    本文首發于FT中文網

    沈建光 京東科技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 觀點地産新媒體專欄作者

    撰文:沈建光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