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商用出貨量約2000台,預計2030年将達6萬台,復合增長率高達95.3%。
首程控股(00697)宣布北京機器人基金和北京首大興業基金投資墨現科技,推動具身智能技術商業化,助力北京市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産業發展。
柳州優必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6月20日在柳州機器人産業園量産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1,該産品具備類人形态和智能決策繫統,可跨場景作業。
ST逸飛合資公司湖北武逸科技聯合院士團隊及武昌區政府成立湖北荊楚人形機器人公司,預計第三季度實現小批量量産。該機器人将應用于文旅、政務及工業場景,標志着公司機器人産業化進程加速。
武漢發布人形機器人産業三年行動方案,将實施整機領航等五大行動,支持龍頭企業牽頭成立創新實驗室,最高提供6000萬元資金支持,以加速産業發展和技術創新。
人形機器人N2在投資基金支持下實現技術突破,運動穩定性提升至3.5米/秒,並獲2500台意向訂單及超3億元資金支持。北京市政府設立1000億元基金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加速制造向智造轉型。
南京宣布打造機器人之城,計劃到2027年實現具身機器人核心産業規模100億元,培育5家整機量産企業。該市将出台專項政策推動軟硬件創新,搶占具身智能技術制高點。具身機器人作為有身體的AI,能自主感知環境並決策。
浙江機器人産業集團注冊資本由10億元增至11.9億元,增幅達19%。該公司成立于2017年,法定代表人周遠,主要從事智能機器人研發及工業機器人制造,由余姚市姚江科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全資控股。
奇瑞汽車6月12日在中國申請注冊墨茵商標,強化人形機器人戰略布局。該公司3月曾在蕪湖發布會上透露,其研發的Mornine人形機器人已在馬來西亞汽車4S店投入應用,目前商標狀态為等待實質審查。
英偉達與三星電子将分别向機器人初創公司Skild AI投資2500萬美元和1000萬美元,以強化在消費機器人領域的布局。此次投資顯示科技巨頭正加速搶占該新興市場先機。
中金公司研報預測人形機器人遠期市場空間超萬億元,指出其作為具身智能最佳形态,由類人形本體和智能體組成。全球各國政府将其定位為國家戰略,吸引科技企業競逐。雖受技術和成本限制短期應用有限,但長期将勝任多元場景。
北京亦莊宣布全球首個具身智能機器人4S店将于202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亮相,集銷售、零配件、售後和信息反饋于一體,覆蓋機器人全生命周期服務。此舉創新機器人産業服務模式,實現供需高效對接。
配售及認購須待相關協議所載先決條件達成或豁免後方可完成,配售截止日期為2025年6月16日。配售後,承配人持股比例約為5.16%,認購後持股比例約為4.91%,其他股東持股比例約為92.41%。
6月10日,深圳市衆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人形機器人直膝行走控制方法”專利公布。該專利通過采集人體步态數據等技術提升機器人行走表現,對推動人形機器人應用意義重大,公司近期還申請多項相關專利,展現研發創新努力。
其他投資者還包括Brizan Ventures、源碼資本、電廣傳媒、高瓴資本等企業,在這其中,曾參與共同孵化投資大疆的李澤湘也成為入局者之一。
中國工信部與民政部6月9日啟動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試點,為期2025-2027年。針對居家、社區、機構養老場景,圍繞多方面需求攻關提升産品性能,通過不少于6個月應用驗證,居家産品需完成200戶家庭驗證部署200台套,社區和機構類産品完成20個社區或機構驗證部署20台套,為行業發展提供經驗與數據支持。
6月9日,江蘇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億元。由埃斯頓等持股,經營範圍廣。公司成立推動智能機器人領域發展,埃斯頓參與為技術和市場添信心,促人工智能應用創新。
宇樹科技6月9日完成股改,更名後估值超百億引關注。知情人士稱其股改近收尾,上市前或Pre-IPO輪融資,估值100-150億,上市地考慮内地或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