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海創特私募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在上海成立,出資額5600萬元。該基金由第一醫藥等共同出資,經營範圍涵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産管理等活動。
4月23日國家醫保局數據,2025年1-3月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人次9586.83萬、金額131.98億元。
試點區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四川、福建、廣西等12省(自治區、直轄市)。
復星醫藥拟以自籌資金支付本次增持對價。本次增持完成後,復星醫藥持有復宏漢霖的股權比例将增至63.43%(本次增持前為59.56%)。
4月21日,海奧朋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億元人民币C輪融資。此次融資由濟南國際醫學中心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濟南市槐蔭區國融控股有限公司聯合領投,山藍資本跟投。
國家醫保局發布最新數據,截至3月末,醫保基金即時結算已覆蓋全國24個省份的定點醫藥機構達24.67萬家,累計撥付金額1657億元。其中,定點醫療機構10.47萬家,撥付金額1574億元;定點藥店14.20萬家,撥付金額83億元。2025年将有723億元用于預付項目,旨在減輕醫療機構資金壓力,确保患者及時享受醫療服務。
映恩生物在香港聯交所主闆上市,IPO募集資金約16.40億港元,獲115.14倍超額認購,引入15名基石投資者,公司專注于ADC藥物研發,已與多家生物制藥公司建立合作。
4月15日,雙成藥業發布異動公告,預計2024年度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于3億元,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國金證券分析指出,醫藥闆塊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展現出卓越的抗風險能力和成長潛力。創新藥領域由于地緣政治和關稅風險較低,将繼續成為醫藥闆塊增長的主要動力。考慮到關稅政策的影響,血制品、醫療器械及儀器領域的國産替代機會值得關注。
4月14日,港股生物醫藥闆塊盤初表現強勁,再鼎醫藥(09688.HK)漲幅超12%,君實生物(01877.HK)漲超5%,百濟神州(06160.HK)、藥明康德(02359.HK)等個股跟漲。
南京醫藥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536.96億元,同比增長0.20%,但淨利潤同比下降1.25%至5.71億元。盡管收入微增,淨利潤下滑可能因市場競争加劇和成本上升。
此次收購標志着KKR在歐洲健康産業的進一步擴張,並顯示出對Karo的高度認可和未來發展潛力的看好。Karo擁有E45皮膚病學品牌,産品線覆蓋廣泛健康需求。此次收購不僅擴大了KKR在歐洲健康産業的版圖,也鞏固了其在全球私募股權領域的地位。
4月8日,江西省醫保局宣布自4月1日起全面實施定點零售藥店醫保藥品“無碼不付”新規。此舉旨在通過藥品追溯碼的采集和應用,提高醫保藥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防止濫用和欺詐行為,保障醫保基金安全運行。根據《關于加快推進定點醫藥機構醫保藥品追溯信息采集應用工作方案》,全省定點零售藥店在銷售醫保藥品時必須掃描藥品追溯碼方可進行醫保結算。這一政策将對藥店銷售流程産生重大影響,要求嚴格執行掃碼操作,确保藥品信息準确錄入和醫保結算順利進行。
措施提到,支持企業並購和風險投資。推動設立産業並購基金,積極收購海内外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的重大項目,加強産業鍊並購重組。
4月7日,北京市醫療保障局聯合八部門發布《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通知,宣布構建500億元規模的醫藥健康産業基金,以促進醫藥健康産業的高質量發展。此次舉措包括新設100億元規模的醫藥並購基金,以及發揮市級200億元、區級100億元兩級生物醫藥投資基金的協同作用。
北京市醫療保障局聯合八部門發布《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2025年)》,旨在通過政策措施促進北京地區醫藥産業高質量發展。通知提出加強企業上市融資服務,儲備和服務不少于10家拟上市醫藥企業,推動其在北交所等市場上市。
4月7日,北京市醫療保障局聯合八部門發布《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2025年)》。政策旨在通過激勵措施推動本地化生産和高質量發展,包括引進國外藥械品種、承接醫療機構院内制劑配制、加強合同研發生産組織平台建設等。此舉将促進北京醫藥産業規模增長,滿足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