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貨件,或者說得專業點,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是一件麻煩事,但物流行業在擁抱這些麻煩的生意。
觀點網 從2015年起步以來,極兔一直跑得很快,而這一次,極兔的利潤終于趕上了它的規模。
3月5日,極兔速遞發布2024年度業績報告顯示,極兔2024年全年收入達到102.6億美元,同比增長15.9%;總包裹量246.5億件,同比增長31%,粗略估算,相當于過去一年每秒約處理780個包裹。
尤為重要的是,極兔在2024年經調整淨利潤約2億美元,經調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7.8億美元,同比激增430.5%,毛利率提升至10.5%,首次實現扭虧為盈。
在"雙十一"後的第二天,即2024年11月12日當天,極兔單日攬收量突破一億件,一周後的11月17日16時29分,根據國家郵政局實時監測數據,一件由極兔速遞承運的農特包裹從甘肅天水發往重慶,成為2024年第1500億件快遞,標志着我國快遞年度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大關。
過去一年,極兔和整個物流行業都發生了一些改變。
降本增效
以收入增幅和單量增幅來對比,不難發現,極兔扭虧為盈靠的並不是單票收入。
從各個區域市場來看,2024年極兔東南亞地區、中國、新市場的單票收入分别為0.71美元、0.32美元和2.05美元,單票成本分别為0.57美元、0.30美元和1.94美元。
作為對比,2025年1月順豐速運物流業務單票收入15.61元,仍然遠超一衆同行;同期以國内市場為主的申通、圓通、韻達快遞單票收入分别為2.06元、2.35元和2.02元。
不難發現,極兔中國市場的單票收入和利潤都相對單薄弱,但一繫列降本措施将極兔從價格戰的泥潭中一把抓起。
例如,2024年極兔中國市場的單票成本較2023年的0.34美元下降至0.30美元,雖然2024年中國市場單票只賺了兩美分,但假設維持上一年單票成本,情況就會變成單票虧損兩美分。
管理層也在業績會上透露,公司自2020年進入中國市場後不斷學習中國快遞行業先進的行業知識和管理經驗,並将其體繫化地賦能到東南亞,持續降低東南亞單票成本,2024年東南亞單票成本同比下降14.9%。
極兔的降本措施主要包括自建物流渠道和自動化設施。
管理層在業績會上透露,截至2024年底,極兔在全球合共擁有約19,100個網點,運營着238個轉運中心,運營超11,900輛幹線車輛,其中包括超過6,600輛自有幹線車輛。
随着極兔中國首個自建揚州轉中心于2024年第四季度投入使用,自建廣州轉運中心預計于2025年初使用,将進一步推動成本優化。
同時,極兔在東南亞、中國及新市場分别有51、226及2套轉運中心自動化分揀設備,較2023年分别新增了16、27及2套。
極兔速遞集團副總裁後軍儀表示:"通過自研技術體繫不斷提高信息化和智能化,優化服務流程,賦能全球運營。展望未來,極兔将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以更便捷、高效、智能的服務,滿足客戶對高質量快遞服務的需求。"
另有市場消息稱,極兔高能級城市的加盟商添置自動化設備後,淘汰下來的上一代半自動、自動化機械設備,會由極兔折價回收,再賣給低能級城市的加盟商,該消息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極兔降本增效的顆粒度。
兵家必争"退貨件"
近年來,以服裝為代表的諸多網購品類當中,"試穿退貨潮"席卷而來,2024年觀點新媒體采訪一家高端女裝企業時,其創始人表示曾經試水過網店模式,但高達八成的退貨率讓其不得不回歸線下策略。
随着"運費險"普及和消費者觀念轉變,網購退貨成為了商家說不出的苦,卻也是物流行業的甜點。
據極兔CFO Dylan透露,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正使用退貨服務,實際上,對于快遞網絡而言,退貨帶來的盈利能力是高于正常交付服務的。
不過他也提到,"退貨包裹的一個特征是,公司處理退貨包裹需要的服務質量要比正常交付嚴格得多,因此若想獲得更多此類包裹,就必須要執行得當"。
觀點新媒體在某消費者維權平台上,查詢到一位消費者對極兔速遞投訴,他于2024年12月31日在拼多多購買一件外套,2025年1月2日收貨後因尺寸不合适申請退貨,次日極兔快遞員上門回收退件,"當時所謂的快遞員並沒有馬上對退件一對一進行封包,退貨寄件的時候與另一件退貨物品換錯,導致兩邊退貨物品商家都收到非其本店物品後進行拒簽。"
類似的情況數不勝數。
退貨件,或者說得專業點,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是一件麻煩事,但物流行業在擁抱這些麻煩的生意。
Dylan也感慨到,"大家都希望獲得更多的退貨包裹,這個領域競争很激烈。"
早在去年上半年,極兔日均逆向件和散單件就達到約250萬單左右,這兩類的業務量相比之前翻倍。
申通快遞總裁王文彬則聲稱,在價格普降的背景下,逆向物流是申通一定要争的行業增量,並且攬件可以維護小件快遞員的穩定性。
順豐管理層也在投資者關繫活動中透露,2024年上半年時效件增量一方面就來自于退貨件市場份額的提升,借助散收能力持續搶奪在頭部各大電商平台退貨業務份額,其中在個别平台的退貨分單份額已占到70%-90%。
另據豐巢的招股書,2023年全國電商退換貨快遞量已達到82億件,預計到2028年将暴增至209億件,意味着日均将有5000萬件的退貨快遞,任何一家快遞巨頭都不會輕易忽視這個數字。
有業内人士分析,對于物流企業而言,傳統的正向物流需求計劃和生産計劃都是提前幾個月甚至提前幾年就開始準備的,因為設備和物料采購需要前置時間,倉庫的人力和其他資源也需要提前安排,以保證按時滿足單量。
但是,因為退貨的不可預測性,逆向物流很難做好提前規劃與分配,既影響效率,也增加了出錯概率,此外還有一個核心問題,即逆向物流和其他散單件一樣,難以利用規模效應。
逆向物流是一次艱難的"折返跑",但物流企業開始争先恐後地涌上這條賽道。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馮嘉炜
審校:楊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