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IRI 觀察 | 外高橋“出海” 跨境電商園區的熱土如何耕耘?

观点网

2024-06-16 22:05

  • 外高橋作為園區的運營商,處于服務出海這一環,若能為區内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各類完善的服務協助,就可以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也能憑借服務和配套留住租戶。

    觀點指數(GDIRI) 近日,外高橋舉辦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

    會上,外高橋總經理郭嵘提及,“希望将外高橋打造成為服務上海跨境電商乃至長三角地區跨境電商海運出口的集聚地,助力浦東匯集一批跨境出海龍頭企業,進一步凸現浦東在長三角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中的核心地位。”

    在4月份舉辦的2024長三角産業論壇上,就有長期從事産業園研究工作的人士提到,跨境電商産業沒有太多的産值稅收,但帶動了整個産業鍊的發展,尤其對中國的傳統發展有非常強的帶動作用。

    實際上,作為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外高橋憑借着在傳統進出口貿易和轉口貿易上的經驗優勢,在跨境電商發展上有較穩固的基礎。

    跨境電商服務商

    據觀點指數了解,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是全國第一個規模最大、啟動最早的保稅區,集自由貿易、出口加工、物流倉儲及保稅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種經濟功能于一體。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3月上海外高橋綜合保稅區的進出口總值為3.52億美元。其中,出口總值為2.65億美元,同比增長13.3%。

    作為當前促進外貿增長的重要動能,跨境電商與外高橋以往的傳統貿易有所不同,主要以适應世界貿易形态的包裹化和碎片化趨勢為目標,将大量貨物通過跨境小包裹形式運往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實現消費者直接“買全球”,商家直接“賣全球”。

    而外高橋自貿區在跨境電商上雖不具備明顯先發優勢,但依托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政策優勢,亦能為跨境電商的繁荣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政府的大力支持、稅收優惠政策、便捷的物流通道,這些都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了發展空間。

    除此之外,外高橋還考慮到了電商直播人才的培育問題。

    據觀點指數了解,為了組建跨境電商方面的人才隊伍,外高橋自貿區内的産業園與多所院校達成了長期産教合作,園區内設置多個直播間、直播基地,通過組織電商直播實操課程培訓、現場直播體驗等實訓活動,來提升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入駐企業也可以從園區的各類活動中發掘更多具備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電商直播人才。

    我國發展跨境電商的商業模式主要分為三大類:産品出海、平台出海和服務出海。

    其中,産品出海指企業依托國内供應鍊優勢,直接向海外市場輸出商品,通常以中小制造業、外貿企業為主;平台出海模式是指建立跨境電商平台,匯集上遊制造資源和下遊用戶,提供一站式的交易服務,如Temu、Shein等;服務出海則不進行産品的銷售,以提供貿易過程中的各類支持服務為目標,如協助企業報關、收款、物流、倉儲、營銷等。

    在2024長三角産業論壇上,有業内人士指出,對于跨境電商企業而言,最理想的情況是所有的跨境電商業務都可以不出園區,在里面解決,包括海外倉儲、海外品牌營銷、網站營銷等。這也意味着服務商需要提供足夠的對應配套。

    外高橋作為園區的運營商,處于服務出海這一環,若能為區内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各類完善的服務協助,就可以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也能憑借服務和配套留住租戶。

    長三角的“絲路電商”

    單就空間而言,外高橋的儲備是充足的。财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外高橋擁有廠房、倉庫57.2萬㎡,可租面積354.08萬㎡,已租面積328.03萬㎡,可為電商企業提供充足的倉儲空間。

    不過,要注意到的是,産品出海和平台出海這兩類企業對經營空間、海外倉、優惠政策的需求各有不同,更需要企業作進一步研究以提供适配性的服務。

    據外高橋董事長俞勇介紹,外高橋營收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第一是園區物業經營,約占公司收入的22%,貢獻毛利達到31%左右,是公司收入和利潤的壓艙石;第二塊是貿易和專業服務收入,占上市公司收入的47%,毛利貢獻度是34%,是公司的增長源;第三塊是城市更新業務收入,通常占收入的比重為22%,毛利是31%左右,是公司收入和利潤貢獻的調節器。

    對于外高橋而言,其希望服務的對象並不局限于上海的跨境電商企業,而是要做到長三角地區跨境電商海運出口的集聚地,進一步凸現浦東在長三角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中的核心地位。

    憑借良好的交通便利性和金融服務優勢,長三角在進出口貿易上有特别的優勢。以上海為例,上海通過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海外倉服務平台,2023年的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21萬億元。上海還發布了《關于在上海市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的方案》,設立智庫聯盟和數字平台,提升跨境電商生态,助力貿易中心建設。

    而外高橋保稅區正處于“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中心功能區内。

    除了服務“走出去”,外高橋保稅區還為“引進來”提供服務。作為外高橋保稅區其中一個載體的“全球匯”,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現已匯集34個國别(地區)中心,為外國商品進入中國提供窗口。

    另外,長三角三省一市也在2023年9月簽署合作協議,上線長三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專區,集中展示貿易數字化成果,提供通關、物流等協同服務,降低企業成本。

    據商務部介紹,目前,我國已有超過12萬家跨境電商主體,以及超過1000個跨境電商産業園區。此外,已建設的海外倉數量超過2500個,總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其中,專注于服務跨境電商的海外倉超過1800個,面積超過2200萬平方米。

    撰文:黎浩然    

    審校:劉滿桃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物流

    跨境電商